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4北京期末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a. 周武王b. 秦始皇c. 汉高祖 d.汉武帝解析: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中既有郡县,同时还有王国,因此判定是汉高祖时期的“郡国并行制”,故选择c项。答案:c2. 2015北京模拟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解析:处理矛盾比较科学的结果是“双赢”,即矛盾双方都能取得一定的好处。三省六部制不但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而且由于宰相众多也提高了宰相之间的竞争性。故选a。答案:a3. 2015绍兴一中月考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中,在宣传道德模范方面有突出作用的是()a. 科举制 b.世官制c. 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解析:根据史实可知,察举制重孝廉,利于培养道德模范,故选c。答案:c4. 2014荆州一模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凡君德之过衍、朝政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上述材料表明宋代()a. 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b. 儒学复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c. 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d. 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解析:把握材料信息“君德、朝政、庙堂、臣工”“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由此可知a项最符合材料要求;b项中“儒学复兴”、c项中“内重外轻”、d项中“文重武轻”,这些内容材料中没有相关表述,故排除。答案:a5. 2014威海一模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区域的机构是()a. 宣政院b. 中书省c. 行中书省d. 枢密院解析:地图区域邻近大都,邻近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由中书省直辖,故b项为最佳答案,同时排除c项。a项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d项枢密院为元朝最高军事管理机构。答案:b6. 2015吉安段考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与“它”相关的是()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c. “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解析:根据史实可知,材料所述为清代军机处,故选d。答案:d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 2014广东六校联考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 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c. 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解析:由材料的含义看,当时皇帝通过重用身边的文职人员和宦官来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c项不准确,材料只论及三公权力小,皇帝身边的文官和宦官权力大,并无用内朝来牵制外朝的信息。d项错误,东汉时有尚书台,隋朝中央机构才出现三省。答案:b8. 2015武胜月考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解析:a、b、c所述都夸大了其作用,只有d是比较客观的,故选d。答案:d9. 2014济宁一模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b.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 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解析:注意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大意是说,扩大科举取士,有利于让知识分子把精力用于科举考试,从而把对封建王朝不满甚至反抗的潜在因素,转化成对其效忠服务的因素,进而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但也有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一面,故a项错误;“社会各阶层”的说法言过其实,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科举制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c项错误。答案:d10. 2015益阳模拟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a. 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b. 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c. 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d. 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解析:由肖至忠把“弹劾宰相之前不咨大夫”称为“故事”,且说“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可知,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答案:d11. 2014广东高考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12. 2014山东高考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解析: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级数不断增多,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增强,故b项正确。a项“中枢权力”与“行政区划”这一主题不符,c、d两项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亦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均可排除。答案:b13. (26分)2015武胜月考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16分)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道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小问注意不要无边际的回答,一定要根据材料二回答,且一定要概括,不要罗列。第二小问为开放性问题,回答时一定要结合史实,论据一定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2)特点: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是真实情况。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赋予宰相制约皇帝的权利,因此它是真实情况。不是真实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相权削弱,皇权加强,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材料中的情形不是宋代君相关系的普遍反映。赵普之所以能那样做,只因宋太祖信赖他,这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任答一种观点均可)14. (26分)2014北京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韦庆远中国官制史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1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