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4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当时()a. 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b. 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c. 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d. 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的纸出现于西汉初年,蔡侯纸发明于东汉,故选b项。答案:b2. 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说明该书()a. 重视商业发展b. 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c. 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d. 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农书。中国古代的“本”是指农业,“末”是指工商业。材料反映的是有关商人的事情不被写进书中,说明轻视工商业,重视农业,故选c。答案:c3. 2014吉林模拟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请分析“齐民”的意思是()a. 统治者b. 南方人民c. 平民百姓 d.农学家解析: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专著。结合材料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关心人民疾苦”,由此可以判断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答案:c4. 下面是沈括的梦溪笔谈在介绍中国古代一项科技成就时,所选配的插图。根据所学知识,该科技发明()a. 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b. 开世界印刷之先河c. 促进了远洋航行,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 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该科技成就为转轮排字盘。由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造纸术,明显错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b项错误;c项为指南针传到欧洲的影响,显然错误。故答案选d。答案:d5. 2015江西南昌质检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a. 指南针 b.火药c. 造纸术 d.印刷术解析:材料叙述了某一发明在打击旧贵族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给人类和平带来威胁的弊端,只有火药与此相符。a、c、d三项与此不符。故答案为b。答案:b6. 2015绵阳一诊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解析:由“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说明“西学东渐”,由“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说明“中学西传”,故选a。答案:a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 2014山东临沂调研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a. 离骚 b.石氏星表c. 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解析:题干中的归类是按照古代中国科技划分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古代科技,a、c、d三项分别属于文学、思想、文学类。故选b。答案:b8. 下图是沈阳造币厂于20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贵金属币之一。下列各项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a. 图中所示方盘为司南,磁勺柄指北,用于指示方位b. 指南针正式发明于公元前4世纪c. 公元前4世纪在丝绸之路上已使用指南针d. 指示方位的仪器当时已用于军事解析:指南针的前身是战国时期出现的司南,磁勺柄指南,a项错误。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b项错误。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汉武帝时期,c项错误。图片反映出战争中已出现指示方位的仪器。所以答案选d。答案:d9. 2014陕西榆林中学月考1996年长沙在五一广场走马楼一带建设“平和堂”商厦,发掘出土多达十万片的三国吴简。对于这些吴简,认识正确的是 ()a. 内容都以儒家学说为主b. 楷体是简牍上的主要字体c. 数量极多的吴简表明三国时期纸张尚未普及d. 吴简出土地都是吴都遗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和辨析能力。a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吴国的都城在建康,不是长沙,排除d。答案:c10. 2014江苏南京高三一模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的理解有误的是()a. 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c. 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d.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解析:最早记录活字印刷术的是梦溪笔谈,故b错。答案:b11. 下图仪器的主要装置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赤道环;另一个叫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a. 张衡 b.沈括c. 郭守敬 d.僧一行解析:由图片及材料可知,该仪器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发明的简仪。故答案选c。答案:c12. 2015江西六校联考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 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b. 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更聪明c. 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d. 封建经济的发达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达。故选d。答案:d13.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目2225259257788材料二中国人早在西汉时就发现了“勾三股四弦必五”的规律,然而勾股定律在西方则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哈雷彗星的观测记载,但该彗星却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分析“天文历法”发达的原因有哪些。(10分)(2)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特点?(6分)(3)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政治背景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科技在明清时代不能深入发展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表格数据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主要为农业服务和神化君权的角度分析。第(2)问,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以经验型、实用性为主。第(3)问,从题干给出的三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天文历法、地学、农学、数学等。原因:天文历法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农业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产业;统治者追求“君权神授”,为强化神秘的君权,政府加大对天文历法研究的投入。(2)经验性知识,缺乏理论升华。(3)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主要重经验的积累,较少进行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究;政治的专制,科举制的逐渐僵化,对外闭关锁国;中国的主导文化是儒学(理学),其重人伦、轻科学、轻实用的特性影响了科技的发展。14. (26分)2014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美国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说:“科学史的目的是,考虑到精神的全部变化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全部影响,说明科学事实和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其中,科学的进步是注意的中心,而一般历史经常作为背景而存在。”材料一日本的科学史权威薮内清精辟地指出:“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一直属于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深深地染上了世界各种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特色。构成中国天文学史主流的是历法研究和以占星术为目的的天文观测。”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同治元年(1862),恭亲王奕讠斤、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67年增天文算学馆。1872年拟订了课程计划,其中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讲求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上海格致书院,中国近代著名书院,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中国科学家徐寿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不仅“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然史论亦在所不废”。书院的考试命题,一般也都由洋务派官员、早期维新思想家来命名,使得格致书院不但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而且造就了一批从事社会改革的人才。(1)分别列举两汉、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至少两项)。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科学成就取得的社会背景。(10分)(2)结合所学,概括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8分)(3)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格致书院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创办的背景和意义。(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归纳、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相关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特点归纳。第(2)问,据“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等信息归纳具有总结性;“医者贵在格物”“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归纳学风;三人的实践归纳为亲身实践、强调实验。第(3)问,第一小问,两所学校都不同于其他中国传统的私塾,开始学习西学。第二小问,根据两校建立的时间“1862年”“1874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