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2)(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2)(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2)(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2)(含解析).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72)(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6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河北名校模拟)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习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解析:本题以清末军队着装的变化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新军着装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看,军队形式上有了变化,但战斗力不能体现,d错误。其变化原因不仅是经济、思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政治因素。b中“社会巨变”是综合因素,能够反映其实质。a、c较为片面。答案:b2(2015河南洛阳统考)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风俗习惯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和所学史实,清初留辫和辛亥革命后剪辫是对政治变动的集中反映。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答案:a3(2015山东潍坊三县联考)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中国女子开始走向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风俗习惯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中国的妇女由受礼教的影响“不令轻见男子之面”,到逐渐走出深闺,在路上和茶轩酒肆中与他人交流,这一变化说明了a、b、c选项,社会风气的改变得有一个过程,因此d项不对,但符合题意。答案:d4(2015天津河西期末考试)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材料中“南京临时政府”的通知可知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制度变革的结果,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是主要原因。答案:b5(2015杭州七校联考)清朝官员沈葆桢认为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会侵占“民间之田庐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对此材料的正确解读是()沈葆桢非常关注民生沈葆桢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外国人借修筑铁路侵略中国沈葆桢的主张表现了清朝官员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排斥心理沈葆桢害怕铺设铁路引起民变影响王朝统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6(2015北京海淀期末考试)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近代工业的发展 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节省时间的考虑 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阻碍因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题中材料讲乘坐电车的原因之一是不忍心用人力取代畜力,正确;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选项的内容。答案:d7上图为天津电报大楼的楼顶建筑,钟表指针的脱落和墙体的破损向众人说明曾经红火一时的电报事业离人们远去。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a信息技术的发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人们观念的更新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到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通讯工具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报事业日益离我们远去,故选a。答案:a8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b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近代中国人最早办报是1873年的昭文新报。材料表达了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故选d。答案:d9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谕”道:“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通民情,必应亟为倡办”,并颁布了“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的诏令。以下对该诏令的分析,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实行君主专制,不可能下达这样的诏令b该诏令说明维新运动时期国民有一定的出版自由c在该诏令影响下,出版了中国人自办的申报d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报纸有中外纪闻时务报民报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百日维新期间,推行了一些民主措施,光绪皇帝“允许自由创立报馆”,说明国民有一定的出版自由,a容易排除;申报是由英国人创办的,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排除c、d,故选b。答案:b10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定军山摄制于1905年,故a错误。c、d与题干无关。答案:b111978年6月1日至25日,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阿根廷举行。如图是第11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官方宣传海报。当年6月,中央电视台转播了本届世界杯的三、四名和冠、亚军决赛。据此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该赛事转播于改革开放前现场球迷穿着冬装观看比赛当时中国家庭电视基本普及足球是中国第一大运动项目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视在中国的发展。1978年6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正确。中国家庭电视基本普及是在改革开放后,足球不是中国第一大运动项目,错误。需要结合地理知识理解,当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正确。答案:a12(2015唐山模拟)以明朝那些事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热捧的“当年明月”,说自己“熟练掌握了历史”,写的是正史。人们谓之“网络史学”“草根史学”。这一现象()a促使史家从印刷发表空间转入网络发表空间b是新业余史家时代到来的标志c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态度d彻底改变了历史研究的模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朝那些事成名于互联网,谓之“网络史学”,首先说明了史家从印刷发表空间转入网络发表空间。而新业余史家时代到来的标志,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态度,彻底改变了历史研究的模式,都夸大了网络对史学研究的作用。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5南通模拟)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瀛环志略材料二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8分)(3)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2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解析:本题以中外不同历史时期妇女的就业观和婚姻观的演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探究和分析能力。第(1)题,要从17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的时代特征方面分析妇女婚姻观念的成因;第(2)题,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时代背景分析妇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原因;第(3)题,可以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日益开放、人性日益解放、政治日益民主等角度分析认识;第(4)题应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等角度回答。答案:(1)观念:自由、平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2)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或:政府提倡妇女解放);经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答“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亦可得分),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3)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4)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日益开放、人性日益解放、政治日益民主。14阅读下列中外交通史的材料,探究相关问题。材料一古代城市交通管理引文出处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唐律疏议犯夜(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通行)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宋刑统京城内外街道,若有作践,掘成坑坎,淤塞沟渠,盖房侵占俱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落。明律材料二近代城市交通与公共秩序上海洋场竹枝词:“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载:“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材料三近现代铁路建设与发展嬗变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国别德国美国英国中国时间1875年1890年1890年1894年里程27 96026 90032 000483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1)据材料一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中的竹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哪一类城市?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采取的解决办法。(8分)(3)据材料三,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