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5)(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5)(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5)(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5)(含解析).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5)(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6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的古代艺术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北京西城期中考试)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辟新航路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事件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正确答案为a。答案:a2(2015云南大理检测)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d印刷术: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b、c三项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并非印刷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加快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欧洲封建贵族、僧侣对文化的垄断,使得平民、资产阶级也能掌握知识,增强了他们推翻封建制度的力量。答案:d3亳州被誉为中华药都,享誉全国,下列“亳”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c d解析:是楷书,是金文,是篆书,是行书,正确顺序为。答案:d4社会环境、审美欣赏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书法的不同特点。下列关于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正确的是()晋代书法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体现了“尚韵”特色唐代书法气魄雄伟,注重规范和法度,体现了“尚法”特色宋代书法追求个性,以书达意,忽略法度,形成了“尚意”特色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意,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动a bc d解析:书法的特点取决于时代的特点及特定的审美观。晋代反省汉末的社会危机、唐代统一王朝的气魄、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渐趋衰落的封建统治决定了各自时代书法的特点。均正确。答案:a5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下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a风俗画 b工笔画c文人画 d花鸟画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材料中的画作有绘画也有书法,还有诗作,因此是文人画。答案:c6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种变化说明()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反映了社会动荡下人们寻找精神寄托;隋唐时期的绘画突出享受和娱乐,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世俗场景反映了经济发达状况下市民生活特点。a本身错误,是汉代传入的;b是艺术表象;c是综合特点。答案:d7(2015杭州月考)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文人队伍壮大 b市民阶层壮大c资产阶级产生 d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解析:本题考查宋词兴起的原因。关键信息:社会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词这种文学形式更能适应人民的文化需要,故宋词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答案:b8(2015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史学家钱穆在理学与艺术一书中说过:“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宋朝开始营造“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b宋朝设置参知政事,削弱相权c宋朝诗词发展根源于农民生活水平高d宋朝奠定以后城市经商的模式解析:c与史实不符,诗词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人数增多,尤其是便于歌唱满足了市井生活的需要,故选c。答案:c9(2015吉安模拟)明后期至清初天主教教会决定派遣教士到东方宣传教义。先后到达中国的知名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等。此期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共翻译书籍约三百多种。除宗教宣传书籍外,还涉及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中国的老子易经等也在传教士的努力下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这表明()a中西文化双向交流b中西文化融合c明清士大夫已接受西学d西学日益改变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b错误,材料没体现出“文化融合”;c错误,没有完整地反映材料,仅仅体现出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学;d错误,西学的传播没有改变儒学的正统地位;a全面反映了材料。故选a。答案:a10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思无邪”反映了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a正确,但不能从题干材料反映出来。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故c有误。汉赋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故d有误。答案:b11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解析:文学方面出现世俗化即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是在宋朝以后,故排除a、b。而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反映诗人渴望收复失地;d是正确的。答案:d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文中说道:(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此时期文化市民化的特征主要表现是()文人画 宋词京剧 元曲a bc d解析: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典型代表,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可以排除;出现于清朝,也可以排除,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材料二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总和。1870年,中国的gdp滑落到世界总量的17.2%。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三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6分)(2)古代中国的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作简要分析。(8分)(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6分)解析:第(1)问应围绕四大发明作答,应选取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项。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从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分析古代中国gdp一直居世界前列的原因。第(3)问应结合材料三从封建制度、重农抑商、闭关自守等方面说明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原因。答案:(1)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提供了物质条件。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经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答对其中一条即可)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答对其中一条即可)文化:儒家学派倡导德治和仁政,轻徭薄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中国古代科学思想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强调实用技术,农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发达。(答对其中一条即可)(3)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延缓了中国发展的步伐。极端保守和封闭的传统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答对任意两条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材料二明清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插图本的大量存在,是明清小说中一个殊可注意的现象。插图的形象性不仅可提高阅读的兴趣,帮助和引导读者理解文本内容,而且插图作为版画,其艺术性不断增强,逐渐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了明清小说的传播。材料三“二拍”中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说明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8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成就,意在考查考生对时代背景与文学艺术特点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第(1)问,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明清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插图的形象性”等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来分析。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感情,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