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排查落实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排查落实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排查落实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排查落实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查落实练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易混易错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青藏高原在演化过程中仅受内力作用影响,与外力作用无关。( )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属于非洲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由背斜转成了向斜。( )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5断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断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6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云层吸收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 )7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8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0时。( )9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分布状况与近地面一致。( )10季风环流现象只存在于亚洲东部地区。( )11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干燥。( )1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 )13所有锋面都伴有降水。( )14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会产生多云与连续性降水天气。( )1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暖锋控制形成的。( )16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而飓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1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18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与湖泊的位置关系有关。位于源头的湖泊全年补给河流水;位于中下游的湖泊,对河流水具有调节作用。( )19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水温高。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20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和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均属于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但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 )二、高频考点强化1(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2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答案b解析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如夜晚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明显,日出前后应达到最低,但图中夜间气温变化不大较平稳,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强,故夜晚可能是多云或阴天,a项错,b项正确;夜间气温变化较小,故风力较小;昼最短夜最长应是冬至日,该地整体气温高,不可能是冬季。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0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据此完成34题。3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表达合理的是()a b c d4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连续多日阴雨天气c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日阴雨天气d甲地和乙地都是晴朗少云,但是甲地气温更低答案3.c4.b解析第3题,从图可以看出,甲处锋面坡度大,乙处锋面坡度小,所以甲处为冷锋,乙处为暖锋。冷气团处于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位于冷锋锋后,可能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乙位于暖锋锋前,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5该河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6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所在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b若在河心沙洲下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p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答案5.b6.c解析第5题,根据右图可以知道,该河心沙洲3、4月份和7、8月份面积变小,说明这两段时间河流流量大,侵蚀强烈,在我国出现春汛和夏汛的只有东北地区。第6题,结合上题结论,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故排除a。河流下游修建水坝,则河心沙洲会被淹没,b说法错误。若河流自西向东流,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原理,水流向q河道冲刷,则p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故c正确;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水流较慢、泥沙容易沉积的地方,d说法错误。7图1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2为“河流沉积与流速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1中两处的地质构造;任选其一,指出所对应岩层的变化特点。(2)简述图1中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外力作用表现。(3)据图2信息,比较图1中甲、乙地貌形成过程的差异。答案(1)处:向斜。处:断层。处:岩层发生弯曲(或处:岩层破裂断开且发生位移)。(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3)甲地比乙地河流流速快;甲地比乙地沉积物颗粒大。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质构造、流水作用及其沉积地貌,并考查读图分析能力。(1)由图1所示信息可看出,是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向斜构造,是岩层断裂错开形成的断层构造。(2)图1中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河流,图中的地貌有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这些沉积地貌都是上游河流的侵蚀物被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河流塑造了地表形态。(3)图2表示流速与沉积物颗粒的关系,依据这个关系分析甲、乙地貌形成的差异。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2是图1中沿35纬线附近地区的海平面等温线分布状况,简述图中东、西两侧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2)简述图1中河流甲至乙处的水文特征。(3)图1中海洋处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简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该地地处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温度比两侧低。西侧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是受寒流的影响,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东侧因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也向低纬弯曲。(2)径流量较大;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水位高,夏季水位低;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3)该地盛行东南风,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带走,该海域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鱼类饵料丰富。解析第(1)题,从图1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乙为南美洲34s36s间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从图2中可以看出,甲附近等温线向南弯曲,表明甲气温较高;70w附近等温线向北弯曲,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西部沿海等温线向北弯曲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第(2)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