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最新考纲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2.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类型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枯竭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2)生态破坏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后果:生态恶化。(3)环境污染成因: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有害物质。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后果: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阶段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社会早期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境地很肤浅农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增大,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核心思想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20世纪初可能论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的选择能力“二战”以后和谐论(人地协调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1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实例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江豚、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堆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建筑工地施工影响附近居民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3.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地的盐碱化、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5)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问题。考向环境问题分析(2013大纲全国文综)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答案1.b2.c3.c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4(2012四川文综)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答案d解析由图可判断,该国为蒙古。蒙古国境内气候干旱,加之过度放牧等,导致该国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严重,故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农作物熟制不是人类能够随意调整的,而是由热量多少确定的;由于降水少,故水土流失不是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水源少,广泛建设人工水域不现实,故排除a、b、c三项。5(2014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三峡水库面临着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了解决三峡水库的环境问题,重庆工、农业内部结构应如何调整?并说明调整产生的具体作用。请填表回答。产业部门结构调整具体作用农业工业答案扩大林业比重(降低种植业比重);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降低高污染工业比重(扩大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比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解析泥沙淤积会降低水库的作用,水污染会导致水质恶化,这两个问题是三峡水库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重庆市工业、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必须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如降低种植业比重,扩大林业比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缓水库泥沙淤积问题;降低排污量大的工业比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可以缓解水库的水污染问题等。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读“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 bc d答案1.c2.b解析第1题,图中人类一味对环境进行索取,强调的是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改造,这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是征服。第2题,图中人类对环境影响微弱,受环境的影响大,应是人类早期的人地关系表现;图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进行保护。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箭头表示洋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34题。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资源是()a石油、天然气 b煤炭c森林 d草场资源4若人类不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将可能出现()a能源供应紧张 b酸雨现象更加严重c全球旱涝灾害增多 d臭氧层空洞答案3.c4.c解析第3题,图中所示资源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应为热带雨林。第4题,森林资源的破坏会加剧全球变暖趋势,导致全球旱涝灾害增多。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56题。5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a0.1 b0.3 c0.5 d0.96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分析两地aod值差别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地势高b地植被覆盖率高a地工农业活动多b地人口密度大a b c d答案5.c6.d解析第5题,依据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判读a数值在00.3之间,b数值在0.60.9之间,则两地差值大于0.3、小于0.9,故c项正确。第6题,图中a地位于横断山区,空气稀薄,气溶胶含量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因人类活动多而气溶胶含量多。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78题。7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史前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8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答案7.b8.c解析第7题,由歌词中灌溉、耕作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第8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出现了局部的环境问题。能力提升练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10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答案9.b10.c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有云南、湖北、重庆、海南、福建和广东,其中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福建和广东。第10题,本题考查影响co2排放量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不高,但是煤炭消耗量大,人均co2排放量高。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12下列各项中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答案11.c12.a解析第11题,a由环境指向资源,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b、c由资源指向人口,b表示人类社会利用资源进行生产活动,c表示消费活动;d由人口指向环境,表示人类将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12题,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都是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造成的,属于d阶段;煤矿开采造成地面沉降,是在开发资源的阶段,即a阶段产生的。13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反映的环境问题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全球变暖引发环境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答案c解析是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引发的水污染,不是生态破坏引发的。14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下列问题属于图乙中箭头引起的是_,属于箭头引起的是_。a太湖蓝藻污染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3)b、c、e、fa、d解析第(1)题,图乙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产生并已经激化。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第(2)题,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使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箭头出现的环境问题有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箭头则带来环境污染。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2011年青海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实施了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平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焊工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端制造业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数字政府统一基础运维规范 第6部分:政务云服务实施》编制说明
- 健康干预培训试题及答案
- 《教材发行管理办法》
- 2025年频率测量仪器项目发展计划
- 经营流程与管理办法
- 青鸟消防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培训课件
- 2025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系统单位领军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30道答辩问题要点
- 2025-2030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预测研究报告
- 法拍房委托服务协议书范本
- 码头项目事故案例
- 建设单位与总包单位实名制管理协议
- 妇幼信息管理制度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初一英语摸底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体育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