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珠海监测13)下列选项中,通过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a西汉设置刺史b西汉设中外朝制度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设军机处【答案】b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的监察机构,与宰相制度变革无关,故a项错误;汉代通过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来间接变革宰相制度,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通过分割丞相权力来加强君权,故c项错误;丞相制度在明朝被废除,军机处不存在变革丞相权力的说法,故d项错误。2(2015湛江普高测试13)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嬴气弱,不耐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该记载可用于说明南北朝时期()a叛乱寥寥无几 b气候反常恶劣c人民体质赢弱d选官存在弊端【答案】d材料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生活安逸,身体瘦弱,不能步行,难耐严寒酷暑,没有涉及叛乱次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当时气候异常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的是士大夫的状态,没有涉及当时人民的身体状况,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士大夫的描述,可知这些士大夫作为统治阶级,却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体现的是选官制度存在弊端,故d项正确。3(2015惠州调研12)“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a太学b书院c察举制 d科举制【答案】d太学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它主要破除贵族官僚和非贵族官僚之间的壁垒,不符合“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故a项错误;书院是教育机构,普及性和连续性不足,本身不能成为“通道”,故b项错误;察举制的标准在西汉主要是孝和廉两个,这两个标准不能“保证知识化”,故c项错误;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法,没有社会等级限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故d项正确。4(2015肇庆模拟12)“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a秦朝b隋唐c宋朝d明清【答案】c材料中该朝代,中书主管政务,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秦朝主管军事的是太尉,故a项错误;隋唐尚书省下的户部主管财政,故b项错误;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西府枢密院、东府中书门下、三司之间相互制约,形成权力分散局面,故c项正确;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故d项错误。5(2015汕尾调研14)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b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c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行省不受中央的控制【答案】c“尚书行台”指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外派机关,以题干意思,元代之前都属于临时机关,唐朝尚书省是中央机关,不是临时机构,故a项错误;地方检查机构在元之前就已经有了,故b项错误;行省属于中书省的外派机构,而且成为常设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c项正确;行省依然受中书省管辖,故d项错误。6(2015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豪强大族是被政府抑制的对象,说明其对汉政权统治的稳定起阻碍作用,所以不可能是汉政权的政治和经济支柱,故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材料并没有说明经济势力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应当属于一种政治手段,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豪强大族“田宅逾制”可知,豪强在地方兼并土地的现象严重,汉武帝设置刺史将豪强迁徙到长安,方便了中央政府对豪强的管理,缓解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7(2015韶关调研14)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a分割权力b出台法律 c选拔人才d监督政府【答案】d根据材料,诽木或谤木竖立在众人议事的地方,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物,指向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使得参政者把目光集中在被提名人身上,审视此人的所作所为有无不足之处。诽谤不足以分割权力,故a项错误;在横板上弹劾某人,并非出台法律,故b项错误;诽谤某个人,可能会导致此人丢了官位,而不是选拔人才,故c项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官员,监督政府,故d项正确。8(2015广东七校联考1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答案】d题干仅仅是展示了对官员具体某些方面的限制,并没有表明官吏是否横征暴敛,故a项错误;题干并没有展示严密的反腐机制,故b项错误;题干并没有展示君主是否有效控制了臣属,故c项错误;题干所展示的是这些规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权力的滥用,故d项正确。9(2015湛江调研13)“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a汉武帝b唐太宗 c宋太祖d明太祖【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皇权,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10(2015广东六校联考6)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被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宰相b削弱相权c君相并立d限制君权【答案】d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11(2015江西五校联考5)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随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但明中后期又出现了严嵩、张居正把持朝政的现象。这表明()a宰相制度一直都存在b皇权曾一度削弱c内阁权力失控d君主集权强化【答案】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故a项错误;“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随后设置殿阁大学士”都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来源于皇帝,故c项错误。12(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2)乾隆年间,军机处始终未设专官,其职权范围虽广,但仅供“传述缮撰”。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乾隆个人能力突出b军机大臣进取不足c专制主义体制约束d封建制度日渐衰退【答案】c材料主要讲述军机处的职能,没有提及乾隆个人能力突出,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大臣进取不足,故b项错误;据材料“军机处始终未设专官”和“但仅供传述缮撰”联系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封建制度日渐衰退,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随着大量农民工的入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制日报关于考试选拔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评论文章称:以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当前有的地方村支书代代相传爷爷当了爸爸当,爸爸当了儿子当。古代的科举制就很好,杜绝了任人唯亲乃至世袭垄断的弊病,含有民主的因子,值得我们再度审视。材料二厦门大学院长刘海峰在科举制的贡献一文中表示:科举制比四大发明贡献大,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它比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大,因为它建立的是一种制度公平。“科举制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1)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一说科举制的进步性影响。(10分)(2)除科举制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这些制度演变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10分)【答案】(1)主题:科举制体现了公平、民主的原则,影响深远。影响: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2)制度及标准:世卿世禄血缘等级;察举制品德能力;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趋势:范围由贵族扩展到平民;标准由出身门第到才学,体现了公平、民主的趋势。14凤凰网一篇名为牵制管理“进化论”文章指出:“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大大强化了皇权。”(1)以上材料表明了唐代的政治制度是什么?(5分)(2)根据这项制度,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5分)(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到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