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评估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1.(2015北京西城区模拟)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蓟国都在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蓟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蓟国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解析】选c。分封制下各封国内的官员任免由诸侯国完成,而不是周王任免,故c项不正确,a、b、d均符合史实。2.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解析】选d。郑国是被周天子分封的国,应该对周天子履行一定的义务,“郑伯(即郑庄公)怨王”“周、郑交质”等说明了分封制度遭到挑战,故d正确。【拓展延伸】周代的封国是否是城邦由于分封与宗法是合一的,在封国制下,“天下”的关系既是诸侯与天子的封建关系,又是小宗对大宗的宗法关系。封国制具有双重性,其内部隐藏着统一和分立的矛盾。“把封国称作城邦,等同于希腊城邦”,“把周的政治体系称作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封国说成与希腊城邦决然相反,毫无共通之处”,都是片面的。只有把握住了统一和分立的内在矛盾,才可以理解周代的封国制,也有助于理解希腊城邦制的特点。3.(2015深圳模拟)“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追溯到()a.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b.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c.小农经济形成d.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解析】选b。“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a错误;随着夏、商、周时期宗法观念的不断深化,“中国人非常关心亲族关系”,故b正确;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均晚于“非常关心亲族关系”的宗法制的提出,故c、d错误。4.(2015保定摸底)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个人好恶成为立嗣的主要标准【解析】选b。宗法制度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得知鲁武王立了小儿子姬戏为嗣君,说明宗法制仍在推行,故a错误;姬戏成为嗣君,在鲁国境内是大宗,其他兄弟则为小宗,故b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反映周宣王的威信将会更高,故c错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的事件只是个例,故d错误。5.(2015孝感一模)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a.增加国家的收入b.控制地方官吏c.显示国王的权威d.更好地考核官吏【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国君与地方官吏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通过此举来控制地方官吏,达到集权目的。6.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b.刑部尚书c.平章政事d.太尉【解析】选a。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相符合,故a正确。7.(2015南充一模)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解析】选c。秦朝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故a错误;秦统一六国后,将六国王子皇孙迁到咸阳,部分迁往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主要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b错误,c正确;材料与世袭特权无关,故d错误。8.(2015浙江名校联考)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d.相权调整【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故c正确。9.(2015北京西城区模拟)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解析】选d。秦朝郡县制下,地方官吏任免由皇帝掌握,使中央到地方的权力均由皇帝掌握,实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10.(2015北京西城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解析】选c。材料描述了汉代通过实行“推恩令”后的状况,作者持肯定态度。11.(2015盐城模拟)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解析】选b。三省六部制源于隋朝,与“也离不开别人的旧”相符,唐朝把三省六部制发展完善,“体现自己的新”,故b正确。12.(2015吉安模拟)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解析】选b。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包拯给皇帝的建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正确;a与材料信息不符;c明显错误;d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13.(2015长郡中学月考)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解析】选a。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地方上的积贫积弱,过度集权导致地方权力削弱,造成地方县官职位空缺时却无人履职的现象,故a正确。14.(2015韶关十校联考)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制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解析】选c。宋代的这些规矩限制官员吃喝,是防止官员以权谋私,是对其权力约束的方式之一,c符合题意。a、b、d叙述过于绝对,在封建社会,都难以达到。15.(2015海淀区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解析】选c。提取关键信息“中枢权力机构变迁”和“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属于中枢机构,故a错误;从中书门下到内阁并未体现“放大、外迁”,故b错误;从中外朝到三省六部体现了题干的信息,故c正确;从南书房到军机处体现不出外迁,故d错误。16.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对材料中转运使的设置,认识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设计b.贯彻了以文治国的用人方略c.突出了中央集权的理财思路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解析】选b。从材料“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可以得出转运使是负责管理地方财赋的官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并不能断定转运使是文官,故b错误,符合题意;由“朝廷遣官”可以得出c正确,不符合题意;地方赋税由转运使交给中央后,地方割据势力就缺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拓展延伸】转运使转运使,中国古代官职,始置于唐朝,可区分为中央与地方官职。宋太宗时各路皆设有都转运使和转运使,控管一路或数路之财政,俗称漕司。真宗以后,转运使的权力愈来愈重要,宋史职官志七记载:“都转运使、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最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转运使逐渐成为“路”之最高行政长官。17.(2015保定摸底)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知作者认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是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故a正确。18.(2015武汉调研)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b.隋唐c.魏晋南北朝d.明清【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说明官僚制度中出现依据门阀进行选举的现象,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故c正确;秦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依据品德和才能选官,故a错误;隋唐实行科举制度,故b错误;明清仍然实行科举制,故d错误。19.(2015临沂模拟)“(东汉末年)许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这段描述反映出()a.政府大力表彰气节b.东汉后期选举放松了标准c.家庭不断走向解体d.乱世仍有人遵循儒家规范【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故a项错误;汉代实行察举制,标准为品行,放松标准未体现,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在宗法制影响下家庭观念影响深远,解体明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弟克让”能够看出他们遵循儒家规范,故d项正确。20.(2015保定摸底)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b.曾经被士族门阀所控制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知,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并非专为世家大族设置,并非只重门第,而且对于人才的挑选标准,仍有不少是承袭察举制度的方式,也就是需要依据乡里的清议来评断,所以说是“乡论余风”,故d正确;a、b、c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b、c错误。21.(2015荆州一模)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a.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b.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c.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解析】选a。材料描述了实行科举制后社会上勤学之风,实质上是通过科举制打击旧贵族。22.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机构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解析】选d。新机构是皇帝“喉舌”,奏事绕过中书省,明显是对相权的牵制措施,相权的分割和削弱,有助于加强皇权,故d正确。【拓展延伸】明朝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在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帝王都注意加强专制主义以维护统治。明朝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就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向。明朝建立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初统治者吸取历代统治经验,严禁外戚、大臣专权,尤其是明太祖诛胡惟庸,罢丞相制后,进一步堵绝了大臣专权的道路,从形式上解决了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使其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程度高于历代王朝。23.(2015吉林摸底)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古代中央官制的重大变革【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中央机构的变化,故a错。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图二分别是宋代与明代的中央机构,而这种变化最能反映出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排除c、d,所以选b。24.(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表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解析】选a。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皇帝作出的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说明古代官僚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a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故b、c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没有体现,故d错误。25.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选c。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秦至清皇权并非是以递增的形式出现,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宰相之间相互牵制,最终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错误;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皇权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故c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一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4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相司直”“设置司隶校尉”可以得出,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监察官职;第二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第(2)题第一问,由“承袭宋元旧制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以得出,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由“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以得出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由“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可以看出,有立法的保障;第二问,要结合所学知识,明代监察制度的极大发展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第(3)题所谓评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可。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2分)关系:承袭秦制。(2分)(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2分)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2分)(3)积极: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2分)消极: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2分)27.(2015保定摸底)(13分)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解析】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越来越大,相权越来越小直至废除;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两幅图片都涉及宰相,故在阐释时要围绕宰相制度,从宰相的职责、发展历程、作用等角度阐释,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答案: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宰相制度;宰相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且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4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9分)28.(2015临沂模拟)(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李庆西最后的儒者(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5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硬件”为秦朝大帝国的制度框架,第二问“软件”为汉朝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第(2)题,注意材料出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找到关键词皇权可知这道题是考查皇权加强问题的。第(3)题通过阅读材料,设问中奇怪的现象指的是士大夫遭受皇帝的施虐却没有反抗,即使有反抗也仅限于伦理道德层面的批判。为何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从明代时代背景下去寻找原因。答案:(1)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分)汉武帝:让宫廷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建立中外朝制度);确立儒家思想的支配地位。(2分)(2)说明:唐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分散、削弱相权;(2分)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2分)(3)原因:极端君主专制,消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皇权对士大夫的施虐和人格摧残;八股取士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有利于维系专制统治;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和历史使命感。(5分)29.(2015绵阳模拟)(12分)为预防和治理腐败,古今中外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一)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材料一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二)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材料二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药学填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无人机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外籍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范本
- 高楼户外施工合同协议书(3篇)
- 高空施工劳务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海安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互联网医院入驻协议及入伙前信息化建设合同
-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设计合同范本
- 触发式驱鸟装置研发-洞察及研究
- 基孔肯雅热防护知识科普课件
- 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志愿者个人汇报
- 医院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目录16项
- 2025至2030年中国导热散热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西安银行竞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 智能会议系统音视频集成施工方案及措施
- 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 GB/T 45948-2025组织治理指南
- 移动式压力容器(LNG、LPG、丙烷、丙烯)充装质量手册 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