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ppt_第1页
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ppt_第2页
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ppt_第3页
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ppt_第4页
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 7 1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 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 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2 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红土地的成因 3 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南方地区乡村景观图 印象南方 情境荟萃 云南东川红土地 云南丽江虎跳峡 浙江西部丘陵 洞庭湖成片荷花 海南椰林 元阳梯田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图释导学 一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以南 以东 东部和南部面临和 4 N 34 N 98 E 123 E 南方地区的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青藏高原 东海 南海 秦岭 淮河 南方地区的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 鄂 湘 皖 赣 苏 浙 沪 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 闽 台 粤 桂 琼 港 澳 西南地区三省一市 川 滇 黔 渝 其中 川 皖 苏为大部 陕 甘 豫为部分地区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 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 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南方地区的地形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 盆内为低山丘陵 起伏和缓 海拔较低 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 秦巴山地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大部分50米以下 河网密布 雪峰山 珠江三角洲 南方地区的地形 五大地形单元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 地势崎岖 山间多小型盆地 坝子 南岭 东南丘陵海拔在200 500米之间 起伏和缓 武夷山 横断山脉 南岭 武夷山 大巴山 雪峰山 大别山 巫山等 主要的山脉 1 气候类型 2 气候特点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气温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 30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 南方地区的气候 降水 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丰富 年降水大于800毫米 东南沿海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 如 台湾山脉东坡3000mm以上 而西部平原及福建沿海处于雨影区只有1000mm左右 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557 8mm 最高记录达8408mm 为我国 雨极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在夏季 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 横断山区地形复杂 垂直高差悬殊 从山顶到山麓 能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与伏旱江南地区 宜昌以东 淮河以南 南岭以北 每年6 7月间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出现梅雨 7 8月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之下形成炎热少雨的伏旱 重庆 武汉 南京是长江沿岸三大火炉 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为主要灾害性天气 除四川 广东 海南 贵州 云南受寒潮影响较小之外 本区其他地方都会受寒潮的较大影响 7 9月活动频繁的台风常常使东南沿海省区发生洪涝灾害 但台风带来的降水可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 1 找出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四大地形区 读图认识南方地区和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 2 从海拔 范围大小 完整性等方面 比较上述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四川盆地 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500米 边缘为陡峭的山脉 底部以丘陵为主 也有低山 平原 气候湿热 土壤肥沃 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1000 2000米 地表崎岖不平 是世界上峰林 溶洞 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山岭之间多小盆地 山间 坝子 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平的平原 土壤肥沃 河湖众多 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广大地区 面积60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200 600米 由低山 丘陵和小盆地组成 地表破碎 主要包括江南丘陵 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红壤分布广泛 东南丘陵 3 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 解释下列现象 1 冬季 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四川盆地北面分布着绵延 层叠的高大山脉 如秦岭 大巴山等 对冬季风 寒潮有阻挡或减弱的作用 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没有高大山脉 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 2 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 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西双版纳在云贵高原上 地势高 而且北面有哀牢山等高大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和寒潮 广东北面的南岭海拔较低且彼此间断 对寒潮的削弱作用较小 3 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 解释下列现象 红壤 由于水热充足 在江南丘陵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 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红壤铁铝成分较多 有机质少 酸性强 土质粘重 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 红土地 南方地区的土壤 东南丘陵的红壤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三角的水稻土 紫色土 四川盆地温暖多雨 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 它们所含的铁 铝等矿物经过氧化 变成紫红色 久而久之 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 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 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 称为紫色土 含有丰富的磷 钾等养分 比较肥沃 南方地区的土壤 水稻土 是在原自然土壤的基础上 经人为耕种 淹水种植稻谷而新形成的土壤 一般水稻土的腐殖质含量较高 呈现黑色 其保水 保肥能力较好 适合耕种稻谷 南方地区的土壤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南方地区的植被 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 东南丘陵是我国第三大林区 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 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 松柏 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一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我来归纳 纬度较低 距海较近 气温偏高 降水偏多形成湿热的自然特征 湿热环境发育的红壤 常绿的植被 西高东低 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 丘陵山区 平原地区 云南元阳梯田 湖北平原稻田 热带农业 排水良好的丘陵区 茶树 果树等 热带经济作物 1 耕地 以水田为主 本区气候湿热 水热条件好 地势低平 河湖密布 灌溉条件好 水田集中连片 2 耕作制度 一年两到三熟3 主要农作物 产品 种植业 以水稻为主 也种小麦 油菜 棉花 甘蔗 林业 用材林 杉 马尾松 竹 经济林 茶叶 油桐 漆树 樟树 橡胶 柑橘 香蕉 荔枝 菠萝 椰子 渔业 河湖盛产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4 农业生产条件 1 有利条件 气候 雨热同期 水热配合好 地形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土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土壤肥沃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水源 河汊纵横 既利于灌溉 也利于淡水养殖 历史 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生产水平高 此外 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树种多 人类影响小 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2 不利条件 气候 降水季节变化大 早涝灾害频繁 江淮地区伏旱期 气温高 降水减少 蒸发旺盛 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 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地形 山地 丘陵多 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 地表崎岖 土层薄 地表水缺乏 不利于农业发展 土壤 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 土壤酸性强 土质粘重 有机质易分解 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5 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粮食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 四川盆地素有 天府之国 之美誉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江淮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棉花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棉花基地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糖料 甘蔗 基地 广西 广东 福建 海南 云南 四川是我国甘蔗基地 油料 油菜 基地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 有 北移南迁 趋势 出口农产品基地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 河湖众多 淡水鱼产丰富 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桑蚕基地 长江三角洲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亚热带水果 柑橘 热带水果 香蕉 荔枝 桂圆 菠萝 椰子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海南岛 雷州半岛 西双版纳是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 林业基地 用材林基地 横断山区 东南林区 经济林基地 茶 油茶 油桐 漆树 毛竹 杉树 樟树等主要分布于广大山地丘陵 6 农业灾害 主要灾害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原因 水土流失加剧 江河湖海淤积严重 本区农业自然条件较好 但由于人类盲目开发利用 大量毁林开荒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淤积 湖泊蓄洪功能减退 治理 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要退耕还林 南方的农产品 毛竹 香蕉 南方地区的山区 人们在缓坡上修筑梯田 种植水稻等作物 云南元阳县山高谷深 降水丰沛 人们因地制宜 随山势修筑层层叠叠的梯田 蔚为壮观 元阳梯田 1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 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主要食材 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原因 气候温和湿润 雨热同期 降水充沛 导致食材丰富 主要食材 大米 柑橘 香蕉 荔枝 桂圆 菠萝等 海南岛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原因 莲藕产于温暖湿润地区 生长期间需要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椰子为热带喜光作物 在高温 多雨 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 竹笋适宜于亚热带气候生长 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和耐湿性 种植适应性强 2 莲藕 椰子 竹笋是南方地区三种常见食材 根据下面的资料 在图7 10中完成这三种食材与其主要分布我的连线 并解释原因 南岳衡山 云南丽江 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湿热南方 丰沛的降水 充足的热量 水田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水稻 油菜 甘蔗 橡胶 茶等 梳理归纳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湿热的环境下孕育了红色的土壤 2 农作物收获次数的多少 与该地区生长期的长短有关 据此判断 下列地形区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 A 华北平原B 东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三角洲 1 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 A 小麦 玉米 谷子 高粱等B 水稻 油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