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易中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3、42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5、6、7、98、11、1310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a.流水作用增强b.冰川作用增强c.风力作用增强d.变质作用增强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气候的大陆性变强植被覆盖率增大河湖及其水量增加太阳能资源更丰富a.b.c.d.3.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复杂性d.稳定性解析:1.c2.a3.a第1题,由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变大,说明西北地区变干旱,风力作用增强。第2题,青藏高原隆起,使海洋水汽难以深入西北地区,大陆性变强,晴天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第3题,地形的变化引起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5邯郸模拟)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45题:4.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5.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邯郸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a.华南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西北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西藏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华北地区,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4.c5.b第4题,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第5题,此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应为西北地区,邯郸到西北地区是东西向的分异规律,即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015南昌联考)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景观是()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 d.常绿硬叶林7.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a.植被高度变化 b.干湿度变化c.纬度地带性分异d.垂直地带性分异解析:6.c7.c第6题,图中自然带与苔原带相邻,与苔原带相比,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为亚寒带针叶林。第7题,该图显示了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015年北京文综,12题)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89题:8.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9.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b.c.d.解析:8.c9.d第8题,本题考查自然带。由“太白山为秦岭主峰”可知其北麓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项错误;由北麓到山体中部,树木增多,可知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b项错误;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往上又密又高的树木应在针叶林带,c项正确;“稀树草原”为热带植被类型,故d项错误。第9题,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正确;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山区环境承载力下降,错误;猎狼是由不良消费观念引起的,错误;猎狼的行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植物享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正确。所以d项正确。(2015长沙模拟)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11.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可能是由于北坡()a.降水丰富b.热量充足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解析:10.a11.c第10题,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而丁地的海拔明显高于甲地,判断丁地(南坡)位于阳坡;根据图示山顶积雪的分布状况,南坡雪线较低,而南坡又是阳坡,故南坡应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雪线较低。第11题,结合上题结论分析,北坡为阴坡和背风坡,故降水量、热量条件不如南坡;而由于气温较低,故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5宁波二模)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如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材料二c湖中的湟鱼是我国唯一高寒咸水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湟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产卵。近年来由于该流域地区人类活动,加上气候变化,入湖河水大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1)比较说明a、b两地农业发展限制性自然条件的差异。(16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c湖湟鱼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题,图中a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条件;b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热量不足,热量不足成为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条件。第(2)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c湖湟鱼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利用联系的观点回答。答案:(1)a地:水源不足;a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8分)b地:热量不足;b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8分)(2)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多年过度捕捞,鱼类数量减少;受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流水量不足,湟鱼无法顺利洄游产卵;水量减少,盐度不断上升,鱼类生存环境变差。(12分)13.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简析l和s沿线植被变化的差异及原因。(12分)(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原因。(8分)(3)概括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解析: 第(1)题,l沿线地处青藏高原内部,s沿线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只有明确两地不同的地形特点及植被特征才能准确作答。第(2)题,该图西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东北部为横断山区,不同的山脉走向决定了不同的河流流向。第(3)题,高原山地因受地形与高寒气候的影响,城市往往布局在地势平坦、温度较高的河谷地区。答案:(1)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s沿线植被由谷地地区的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高原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原因:l沿线地处高原内陆,地形平坦,气候高寒,植被变化少;s沿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东南部热量充沛,植被变化复杂。(12分)(2)西南部河流以东西流向为主,东北部以西北-东南流向为主。原因: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东北部受板块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