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评估检测(九)(必修3第3、4章)(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关系d.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解析】选b。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由于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有限,种内斗争必将加剧,同时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最终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因此“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2.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选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维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最大【解析】选b。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纵轴上找出k值和k/2值,然后再找出k/2值在“s”型曲线上所对应的点,仔细分析比较就可以发现,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最大,而斜率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大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可获得最大的生物量,种群在该点的恢复能力也最强;种群个体数量在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且相对稳定,是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的最大数量。4.(2015烟台模拟)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解析】选d。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c向右侧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方法技巧】分析植物生长状况的方法5.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选c。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繁殖加快;第1729天,成虫数量增长逐渐减慢,说明增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第2137天,成虫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增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成虫增长速率下降;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6.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naa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解析】选b。由题图可以判断,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都是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赤霉素、生长素在促进生长方面有协同作用,而脱落酸和赤霉素在种子休眠、促进生长方面都具有拮抗作用。【延伸探究】(1)图中丙激素促进单性结实的作用能应用于油菜的种植吗?提示:不能。丙为生长素,促进单性结实主要是促进了子房壁的发育,不会产生种子,而油菜种植需要收获的是种子。(2)图中甲和丙两者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提示:拮抗关系。甲为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脱落,丙为生长素,可抑制果实的脱落,两者存在拮抗关系。7.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解析】选d。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曲线a)增多,但个体数(曲线b)减少;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食物链发生改变;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8.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选d。由于小球藻的增长曲线为“s”型,其增长速率应有较大变化,即随种群对环境的适应,种群数量上升至k/2时,增长速率最大,之后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从而导致增长速率下降,至环境所容纳的最大值k处时增长速率变为0。9.(2015沈阳模拟)图甲为水平放置的某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图乙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该幼苗根生长的影响曲线。已知图甲中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曲线中a点(10-10moll-1)对应的浓度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图甲中生长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图甲中c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介于10-1010-8moll-1之间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根生长的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d.fa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ad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根生长【解题指南】(1)阅读题干,回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分析题图,明确根向地生长中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图甲c侧生长慢是因为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表现在图乙中,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大于c点的浓度。(3)图乙中横线以上部分对应的浓度均为低浓度,以下的部分对应的浓度为高浓度。【解析】选c。出现图甲中生长特点的主要原因是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根据题干信息知图甲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10-10moll-1,且c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抑制生长的浓度范围,所以c点所对应的浓度应大于10-8moll-1;据题意和图乙分析,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生长素在fc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c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10.下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选c。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11.(2015大连模拟)如图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麦子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b.小麦子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c.小麦子粒质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d.小麦子粒形成受多种植物激素平衡调节作用【解析】选c。由图可知,小麦子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而小麦子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从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多种激素的综合调节,小麦子粒质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5分)12.(25分)(2014四川高考)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降低。【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图中随着引入的福寿螺的增多,水稻、水花生、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均下降(水稻为负增长),而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说明除狐尾草外其他三者均被福寿螺捕食,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2)关键知识: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j型曲线的增长率不变、s型曲线的增长率逐渐下降。【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和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根据本实验中不同小区中只有福寿螺的密度不同可知,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两种。(2)根据题干中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判断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从鸭舌草的坐标图可知,随着福寿螺密度的增大,鸭舌草日均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福寿螺与鸭舌草是捕食关系。(3)据图中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水花生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从对照小区到高密度小区逐渐降低,说明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中可知,狐尾草未受到福寿螺的影响,因而将占据主导地位。(5)在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13.(20分)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研究人员对青鲜素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甲。乙烯促进离层区(如图乙)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丙。请回答:(1)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促进萌发,不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青鲜素与(激素)的作用机理类似。(2)根据图甲可知,浓度在以下,青鲜素几乎没有毒性。(3)根据酶x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酶和酶。(4)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主动运输,结合对图丙的分析,可得出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的作用是。【解析】(1)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青鲜素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与脱落酸的作用机理类似。(2)图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