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甜高粱汁液生产酵母葡聚糖产业化示范单位名称: 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 推荐单位: 甘肃省科技厅 编写时间: 2014 年 9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一三年制1目 录一、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二)项目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2阶段目标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二)项目创新点(三)知识产权状况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六)项目实施计划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二)经济效益分析1产品成本分析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3经济效益分析4项目投资评价(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四)单位管理情况(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酵母菌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微生物,在其细胞壁中-1,3-D-葡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18%-25%。它在生物体内通过激活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入侵, 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效应调节剂。-1,3-D-葡聚糖是至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最好的活性免疫多糖之一。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是以中能重离子束为辐照诱变手段,开展生物诱变育种研究,以及相关技术、产品开发生产以及转移转化。建立重离子辐照植物高效诱变的技术体系,选育高产优质多抗作物新品种(品系);开展甜高粱示范种植试验,推动以甜高粱为代表的我省能源作物种植及深加工产品开发;以甜高粱茎秆为主要原料,选育出能够提高甜高粱青贮饲料微生物蛋白、软化高粱秸秆纤维素、增加动物适口性、营养价值高的微生物菌群,开展微生物菌剂青贮甜高粱饲料的评价、家畜饲喂实验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推广。筛选有应用价值的工业微生物并进行中试放大,着重从技术和原理上完善重离子束诱变技术并开展重离子束诱变育种突变率高的机理研究,筛选我省现有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如有机酸、酶制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食品或饲料添加剂、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用的特色微生物优良菌株,加快微生物诱变成果的市场转化。项目创新性地首次使用重离子束诱变酵母菌株,选育出利用甜高粱汁液(20 Bx) 1000L罐中试发酵48小时,生物量达到130g/L(湿菌体重量),酵母对糖得率达到42%的菌种和发酵工艺技术,并利用该菌体进行酶法-碱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葡聚糖,得到葡聚糖含量达到80%的优质产品。本项目主要是用非粮作物“甜高粱”代替玉米淀粉为发酵原料,降低了发酵行业对粮食作物的依赖,所得到的酵母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行业。(二)项目预期目标1. 总体目标:项目执行期间计划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80万元,项目主持单位自筹180万元,参加单位自筹40万元。通过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解决了西部地区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相对沿海及发达地区低、产品研发落后等诸多瓶颈。项目执行期将完善酵母葡聚糖生产技术企业(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的生产工艺规程,增建优良菌种保藏实验室30平方米,购置实验检测设备6台(套);碳离子束辐照诱变酵母菌2-3次,苯酚硫酸法初筛酵母菌突变体材料15-20批次,高效液相测定多糖含量提高的正突变菌株1-3株,使其胞内多糖含量达到20%-25%;利用现有中试生产线进行优良菌株中试发酵生产,甜高粱汁液发酵(20Bx)培养48h发酵生物量积累达到130g/L;收集菌体后进行酵母葡聚糖提取所得到酵母葡聚糖多糖含量达到80%。进行大生产实验5批次,确定提取多糖工艺,使得酵母葡聚糖多糖含量达到75%以上;在目前的大生产水平(65%-70%)的基础上提高10-15 %;企业年增产酵母系列产品3-8吨;在企业内建成配置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和运作良好的现代酵母葡聚糖生产体系,制定酵母葡聚糖生产技术规程。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增加销售收入416万元。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在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进行。本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高科技设备资源,促进酵母葡聚糖产业的增长,节约粮食、能源、人力等资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增产节能保护环境的目的;提高了企业自身团队建设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加了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为产品顺利地走向市场清除了障碍,为甘肃省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 阶段目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投入资金160万元,其中项目实施和协作单位筹措80万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80万元。在完成上述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项目将完成或达到下述具体目标:(1)、增建优良菌种保藏实验室30平方米。 (2)、购置试验检测设备6台套。(3)、完成高产菌种稳定性实验。(4)、完成苯酚-硫酸法初筛酵母葡聚糖高产菌株实验方法。(5)、甜高粱汁液发酵面包酵母生物量积累实验。(6)、利用100-1000L中试生产线进行优良菌株发酵实验, 培养48h生物量积累达到130g/L(湿菌体重量)。(7)、利用酶法-碱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多糖,多糖含量达到80%。(8)、初步形成酵母葡聚糖生产技术规程。上述目标完成后,实现酵母-酵母葡聚糖研发队伍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发酵、提取工艺,提高酵母葡聚糖产品品质。2015年11月2016年9月投入资金140万元,其中项目实施和协作单位筹措140万元。在完成上述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项目将完成下述具体目标:(1)、大生产试验5批次,利用甜高粱汁液作为碳源培养48h,酵母生物量;(2)、利用碱法-酶法结合的方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多糖,使其多糖含量达到80%;(3)、在企业内建成配置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和运作良好的现代酵母-酵母葡聚糖生产体系;(4)、完善并形成酵母-葡聚糖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5)、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或高校进行技术交流或合作。上述目标完成后,在不增加发酵设备、能源动力和人工成本的基础上,项目执行期内净增产酵母系列产品8吨,净增加销售收入416万元,增加利税61.7万元。3. 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本项目新增投入300万元,投入和使用计划如下:年度金额(万元)负责投资单位资金到位时间资金使用计划2014年10月2015年10月80.00自筹2014年10月增建优良菌种保藏实验室30平方米。80.0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5年7月购置实验检测设备及试剂,辐射诱变菌株、优良菌株筛选、中试和大生产实验费用及补贴。20152016年9月140.00自筹2016年3月购置大生产实验原料、完善配制设施设备及维修;以及生产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工业菌种是整个发酵企业的重中之重,优良的工业菌种不仅能够提高发酵产物的品质,同时还能丰富发酵产品的种类;因此,一直受到发酵行业的重视。在微生物菌种选育过程中,国内外普遍的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分离和常规育种方法。常规育种主要采用物理诱变如紫外线、X射线等,或化学诱变硫酸二乙酯、氯化锂等,或复合诱变处理等发放。以上所述的育种方法均存在正突变效率相对较低且易产生回复突变等问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重离子束;它具有能量、质量沉积效应和典型的Bragg峰,同时还具有传能线密度大,相对生物效率高,损伤后修复效应小等其他常规辐射源所没有的优势。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和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变异频率高,一般比自然变异率高1000倍以上;变异谱宽,即变异的类型多;变异稳定快,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辐照技术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在我们已进行的面包酵母诱变中,辐照剂量为100Gy时,以存活菌计,正突变率最高可达到0.85%。获取的1株正突变菌株,在100-1000L发酵罐的中试发酵试验中,48小时发酵,酵母生物量达到130g/L(湿菌体),再采用酶法-碱法结合方法提取细胞壁内多糖,多糖含量达到80%,经科技查新报告显示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初步建立了甜高粱汁液生产酵母及葡聚糖的技术体系,并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项。通过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可解决生产葡聚糖单纯依赖外购酵母细胞壁,可以从源头开始利用酵母菌体并解决了原料问题,丰富了酵母下游产品种类,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利用甜高粱汁液作为碳源,能够有效缓解发酵行业对粮食作物的依赖;利用酶法-碱法结合的方法可减少单纯依赖碱法提取酵母多糖所消耗的碱液,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收益。项目实施前后酵母葡聚糖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变化如下:组别葡聚糖含量(%)经济效益(万元)项目实施前6519.83项目实施后8032.29(二)项目创新点1、技术创新:本项目利用重离子辐照诱变技术对出发面包酵母菌株进行诱变,并通过筛选得到酵母细胞壁内葡聚糖含量高的优良面包酵母菌株。重离子辐照诱变技术与其它诱变方法比较具有变异率高、变异谱宽、变异稳定性强等特点。利用甜高粱汁液作为碳源,进行液态发酵培养积累酵母生物量,降低了酵母发酵行业对粮食作物的依赖,为非粮作物发酵生产酵母提供科学依据。甜高粱汁液营养丰富,与玉米淀粉和糖蜜作为原料发酵生产面包酵母具有原料处理简单、发酵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利用酶法和碱法结合的方法提取酵母细胞壁内葡聚糖。酶法和碱法结合的方法提取酵母葡聚糖具有提取多糖含量高,多糖提取收率高、污染小等优点,成为酵母葡聚糖工业化生产的新工艺。(三)知识产权状况项目技术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双方于2013年4月就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本项目所涉及知识产权清晰,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可自主实现成果转化,主要有:“用甜高粱汁液生产酵母葡聚糖的方法”发明专利,发明人:王银山、肖国青、张小林、党艳。该专利于2013年完成授权,知识产权属近代物理研究所持有。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1、项目转化内容:A高效的优良菌株筛选方法;B 甜高粱汁液发酵酵母工艺技术;C 酶法-碱法高效提取酵母细胞壁多糖的工艺技术;D酵母葡聚糖收率提高的工艺技术;E优化中试生产的工艺技术;F工业化生产操作规程。2、技术路线通过重离子对出发菌株进行辐照诱变,经过筛选,确定正突变菌株进行斜面培养,并利用甜高粱液态发酵,利用酶法-碱法结合的方法提取发酵所得酵母细胞壁内多糖,建立面包酵母-酵母葡聚糖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具体技术路线如下:A 高产菌株的制备工艺 出发面包酵母菌株 辐照 筛选优质高产面包酵母菌株 传代 甜高粱发酵 稳定性高产菌株 B 高产菌株中试及大生产发酵工艺技术路线酵母细胞加酶酶解升温灭酶分离机分离加入碱液升温达到设定温度碱 解分离机分离加水混合喷雾干燥自动包装酵母-D-葡聚糖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本项目实施地点在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进行。项目由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主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作为协作单位参加,各单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其具体分工任务如下: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主持全面工作:负责制定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方案,撰写项目申请书;负责高产面包酵母菌种ZK1的传代制备技术及中试发酵技术、项目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验方案制定,项目实施中关键控制点的转化等内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重离子束流及辐照诱变的方法,负责中试操作规程的制定。主持单位、协作单位除按上述原则性分工负责外,在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法上还有以下运行机制保障:1、建立项目领导协调小组和技术组,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实行项目总体计划与年度计划相结合,年度计划要具体,年初布置、年中检查、年底小结。2、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实行先抓试点后抓全面的工作方法。以试点为样板,以效益为中心,以生产促进科研,用科研成果指导生产。3、在项目企业建设1个优良菌种保藏实验室,为产业化提供高产优质菌种。4、培训各类技术人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随着功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酵母-D-葡聚糖作为绿色天然活性功效成分显著的产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市场上葡聚糖的种类主要有燕麦葡聚糖、酵母葡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等。燕麦葡聚糖主要由于分子量过大很难为有机体吸收利用,在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方面也没有酵母葡聚糖效果明显。灵芝多糖和茯苓多糖是由灵芝和茯苓中提取的多糖类有效物质,其功效与酵母葡聚糖类似,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导致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消费者在同类保健产品选择方面会倾向酵母葡聚糖产品。国际市场,国外-D-葡聚糖功能性食品开发已成为热点,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利用-D-葡聚糖开发了很多婴幼儿、老年和孕妇的营养食品,以-D-葡聚糖为主的膳食纤维食品产值占保健食品总产值的十分之一,且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2004年以-D-葡聚糖为开发的功能食品的工业总产值达到30-4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140亿元。但是,酵母-D-葡聚糖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如日本生产的纯度为20%-25%的酵母-D-葡聚糖的片剂,每瓶60粒(每粒0.5g),售价高达100元;在美国酵母-D-葡聚糖主要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中,用于治疗肿瘤、慢性病、修复伤口和美容,售价高达600-1100美元/公斤,而作为试剂级的价格更是高达150美元/克(英国Sigma-Aldrich报价)。相比来看,国内的价格较低,但含量在70-80%的酵母-D-葡聚糖的售价也达到了350-400元/公斤。目前,国内生产酵母-D-葡聚糖的企业有:湖北安琪酵母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厂、长江生命科技公司等。但现有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45%的市场需求,尚有55%大约10000吨的市场缺口,因此综合看来,-D-葡聚糖产品有着极好的市场前景。(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预算本项目主要投资方面及其经费预算如下:A建立菌种保藏实验室30平方米; 20万元。B面包酵母辐照诱变实验费; 20万元。C菌种筛选实验费; 15万元D中式及大生产实验费; 165万元。E设备仪器购置费; 40万元。F能源消耗费; 30万元。G培训、差旅及会议费; 5万元。H 其它费用; 5万元。 2、资金筹措实施本项目需经费300万元,其中申请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80万元,主要用于碳离子束辐照菌种选育、购买检测仪器、试剂、实验技术人员培训、中试及大生产原材料补贴等项目。主持单位自筹180万元,用于建设优良菌种选育试验室、购买辅助设备、生产用实验原材料、完善配制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等项目。参加单位自筹40万元主要用于维护辐照终端设备;项目主持单位,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开展生物诱变育种研究,以及相关技术、产品开发生产以及转移转化。开展甜高粱示范种植试验,推动以甜高粱为代表的我省能源作物种植及深加工产品开发;以甜高粱茎秆为主要原料, 生产酵母系列产品如:活性酵母粉、酵母水解蛋白、酵母葡聚糖、羧甲基酵母葡聚糖等。已建成先进的酵母系列产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40吨。公司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严把质量关,以产品品质树立企业形象,推动甘肃生物制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项目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开始面包酵母菌的重离子束辐照诱变研究工作;先后取得了院地合作项目,“科技支甘”,“西部行动计划”,“甜高粱产业化-院方向性项目”,等项目的资助;资助经费达到了500万元。取得了1项发明专利,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献8-10篇。是实施农业科技成果甜高粱生产酵母葡聚糖项目最佳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以上工作为实施本项目技术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新增资金的筹措渠道和额度分别如下: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配套180万元,2014年60万元,2015年60万元,2016年60万元。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配套40万元,2014年20万元,2015年20万元。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80万元,经费2015年到位使用。3、资金使用计划序号科目主持单位自筹资金(万元)农业成果转化资金(万元)1菌种辐照费10.0010.002实验室建设费10.0010.003菌种筛选实验费10.005.004中间大生产实验费108.0040.005设备仪器购置费30.0010.006水电气费30.008培训费10.003.009差旅及会议费5.002.0010其它费7.000.00合 计220.0080.004、申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理由由于本项目中甜高粱能够很好地为发酵企业所利用;甜高粱能够在西北地区沙荒地种植,即改良了土壤,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最为关键的是甜高粱作物属于非粮作物,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降低发酵企业对粮食作物的依赖。为了推动甜高粱作物在西北地区的推广种植需要进行宣传指导;另外,甜高粱汁液生产酵母葡聚糖工艺在几个关键技术点上还需要进行完善,以期提高菌种对糖类物质的高效利用;在提取多糖过程中还需要减少对碱液的使用,以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完成上述2项技术需要科研经费的支撑。(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本项目作为一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仅需要科技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而且要防止合作双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了利益各自为政,同时还要坚决防止体制问题和人为因素给项目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也是降低项目实施风险要注意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操作和严格按照合同执行等。其次,本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对葡聚糖供需量信息的掌握。需要针对葡聚糖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对产品类别进行调整。在利用甜高粱汁液生产酵母葡聚糖过程中已对整体发酵工艺及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完成了多个批次的中式和大生产实验,生产的酵母葡聚糖产品经过权威部门(甘肃省轻工监督检验站)的检测,各项指标都到达到要求。因此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风险。另外,本项目作为一个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项目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要确保项目的连续性和长远性。(六)项目实施计划任务 任务1 任务2 任务3 任务4 任务5 任务6 任务7 任务8 任务9 时间 7月 11月 6月 12月 5月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任务1:2014年7月11月优良菌种保藏实验室的建设;任务2:2014年8月9月优良面包酵母菌种ZK1稳定性实验;任务3:2014年9月2015年12月面包酵母菌种ZK1发酵实验技术;任务4:2014年9月12月酵母葡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任务5:2015年3月10月中试放大实验;任务6:2015年5月8月大生产实验设备改造及技术人员培训;任务7:2015年9月12月大生产实验;任务8:2015年9月2016年12月完善酵母-酵母葡聚糖生产技术规程;任务9:2015年9月2016年7月成果转化在大生产中的应用。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重离子束诱变选育优良面包酵母菌种及酵母葡聚糖的中试放大发酵工艺技术是项目协作单位完全掌握的成熟技术,通过查新报告显示“甜高粱汁液生产酵母葡聚糖的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如本项目能获批准立项并付诸实施,经过两年菌种选育、中试、大生产实验,不但能够顺利完成预期目标,而且能为合作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广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包括重离子束辐射诱变面包酵母选育获得细胞壁内多糖含量高的ZK1菌种,及酵母葡聚糖提取工艺,使得葡聚糖含量达到80%的优质产品,项目实施后可以使生产单位成本下降20.1%;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执行期的第二年2016年净增加销售收入416万元,增加利税61.7万元。1产品成本分析项目实施前后酵母葡聚糖产品单位成本比较分析如下表所示:项目实施前后酵母葡聚糖成本估算比较表 单位:万元序号成本项目项目实施前金额项目实施后金额备注1原材料:5.1677.44 其中(1)酵母细胞壁356.48 (2)其他辅助材料2.1620.962燃料和动力1.8517.23工资2.2204福利基金0.312.85基本折旧11.615.86修理费7流动资金利息8销售费用1.058.49副产品回收11总成本22.17141.64 其中:固定成本14.1138.6 可变成本8.06103.0412年产量(吨)1吨8吨13单位成本22.1717.7114营业成本10.26123.04从比较分析表可以看出,酵母葡聚糖生产成本在项目实施前是22.17万元/吨,实施后是17.71万元/吨, 项目实施后单位成本下降了20.1%。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表 单位:万元/吨项目项目实施前中期项目实施后期五年内发展预测成本售价利润成本售价利润成本售价利润葡聚糖22.1742 19.8317.715032.2917.715537.29目前酵母葡聚糖市场销售价格有上升趋势,价格基本在50万元/吨左右,利润仍能保持在 32.29万元/吨左右。再加上该项目实施后,产品质量比同类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3经济效益分析(1)年销售收入估算本项目在实施前年生产酵母葡聚糖1吨,年销售额为42万元;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期限内的第2年生产4吨,销售额为200万元;前后4年的销售收入如下表所示。酵母葡聚糖产品销售收入 年度年销售数量(吨)销售价(万元/吨)金额(万元)20131424220142459020154502002016852416总 计15748 (2)利润和税金本项目在实施前年生产酵母葡聚糖1吨,年销售额为42万元;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期限内的第2年生产4吨,销售额为200万元;前后3年的利润和税金如下表所示。利润和税金表 单位:万元科目2014年2015年2016年合计产品销售收入90200416706产品成本35.470.8141.7247.9税金12.729.361.7103.7销售利润41.999.9212.6354.4利税总额54.6129.2274.3458.14项目投资评价本项目的实施是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已经完全投入运营的生产线上进行,销售渠道畅通,经营状况良好;不需要大的投资,仅需要投入小部分科研资金(300万元),实施新技术的集成和熟化,因此在进行项目投资评价时,以2016年分别比2014年和2015年增加的净利润和税金来进行投资评价。项目净现值如下表项目净现值计算表 单位:万元年份2014年2015年2016年合计投资额80160.0060300.00销售收入90200416706税金12.729.361.7103.7销售成本35.470.8141.6247.8净现金流量-38.1-60.1152.654.4折现系数0.89280.79710.7117净现值-34.0178-47.9113108.617626.689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较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执行期内就可收回300万元的科研投资,并且还有可观的利润和税金。自我评价结论:投资回报高,并且可以提升产业的生产水平,有必要进行科研投资。(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1项目选题适应国内以酵母葡聚糖为原料的保健品发展总趋势,解决了国内生产酵母葡聚糖企业所面临的节能、降耗、节约原材料(非粮作物)、降低污染物排放等诸多生产环节瓶颈。本项目是在目前酵母葡聚糖生产原料源头进行技术工艺的突破,延伸了酵母系列产品的产业链条,由农业向工业提供原材料-甜高粱为基础,通过收购种植户的甜高粱秸秆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亩产6吨甜高粱秸秆计算,农民每亩地可实现收入2400元,在西北地区种植玉米每亩地收入约为1800-2000元之间;通过甜高粱的种植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利用甜高粱汁液作为原料进行面包酵母发酵,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减少了生产企业对粮食作物的依赖;同时,甜高粱废渣还可与发酵醪液混合后进行甜高粱饲料加工。在整个产业链体系内基本无副产物产生,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并为地方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机会。本项目提取酵母细胞壁中葡聚糖采用酶法-碱法相结合的方法降低了碱量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2项目主持单位有完善的酵母-酵母葡聚糖生产线,发酵罐总体积达到了100m3,单罐容积16m3,年产15吨酵母系列产品,设施设备齐全,有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如果本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一定会给项目参加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的协作单位现有甜高粱汁液生产酵母葡聚糖发明专利1项,已经申请进行科技成果鉴定1项,以现有的酵母葡聚糖提取及已掌握的相关高新技术转化为主要内容,为项目参加单位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海藏路卫生巷31号登记时间:2013年注册资本:200万元登记类型:集体单位主管部门:甘肃省科技厅(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所学专业、主要工作经历、技术专长和工作业绩;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单位之间的任用关系。本项目主要负责人及基本情况如下:李文建:男,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主任。中科院“西部之光”和“西部之光联合学者”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目前在辐射生物学研究方向上主要从事空间辐射生物学、重离子束辐射育种、创制作物及微生物新种质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并负责完成了“重离子治癌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支持基金”、“甘肃省计委科技攻关”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之光联合学者”课题,目前,负责在研项目或课题包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拟空间重离子辐射与微重力的生物损伤效应及其防护研究”;(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重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及效应研究(院基础局)”和“植物重离子诱变育种技术研究(院生物局)”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课题“甜高粱生物产品深加工示范研究”。上报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和国家发明专利4项。指导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2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人获得中科院刘永龄奖学金。发表论文170多篇,其中期刊论文前4作者102篇,第一作者22篇,SCI收录10余篇。2006年被中央组织部和中科院联合授予“西部之光”优秀学者称号。2009年被授予“中科院院地合作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李文建:男,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主任。中科院“西部之光”和“西部之光联合学者”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目前在辐射生物学研究方向上主要从事空间辐射生物学、重离子束辐射育种、创制作物及微生物新种质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并负责完成了“重离子治癌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支持基金”、“甘肃省计委科技攻关”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之光联合学者”课题,目前,负责在研项目或课题包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拟空间重离子辐射与微重力的生物损伤效应及其防护研究”;(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重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及效应研究(院基础局)”和“植物重离子诱变育种技术研究(院生物局)”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课题“甜高粱生物产品深加工示范研究”。上报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和国家发明专利4项。指导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2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人获得中科院刘永龄奖学金。发表论文170多篇,其中期刊论文前4作者102篇,第一作者22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与交通设备行业2025年汽车内饰材料环保法规与政策影响报告
- 《红楼梦》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统编版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业务流程优化战略愿景报告
- 2025年中国高强度镍合金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A good readPerid Ⅳ Study skillsTaskSelf-assessment说课稿设计(pdf)(新版)牛津版
- 2.6.3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教学(冀少版河北专版)
- 2025年农村新能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报告
- 《正负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 第1章 第1节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3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输入词语和中文标点说课稿 北京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试卷附答案(三套)
- 2025年农村土地租赁协议(合同样本)
- 2025年固态变压器(SST)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临床指南
- 少年读史记课件
- 铁路客运防寒过冬课件
- 任职资格认证汇报
- 2025年三力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 高盛:释放AI时代的潜力+Powering+the+AI+Era
- 公司视频发布管理办法
- 2025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课后辅导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