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十四)地形(地貌).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十四)地形(地貌).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十四)地形(地貌).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十四)地形(地貌).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十四)地形(地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满分冲刺(十四)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b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c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d处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2、为同一条河流,且、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河道比狭窄,位于的上游b处流量一定大于处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解析】1b 2c 第1题,处有断层,地质基础不牢固,不适合修建水库;根据两侧岩层的关系分析,地岩体相对上升,属断块山,成因与华山相同;处地质构造属背斜不易储存地下水;处是向斜成山,由于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故选b。第2题,仔细观察图中、两处河底堆积物的分布,有堆积物的一侧流速较缓,泥沙堆积。该河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右偏,右岸以侵蚀为主,左岸以堆积为主。由此判断,处东岸有堆积,东岸为左岸,河流应向南流,处西岸有堆积,河流应向北流,因为处地势比处高,只能是流到,也就是说是上游,往北流,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流经往南流。故选c。在内蒙古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景观。花岗岩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 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座座石峰,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石林”景观岩石其成因应为( )a玄武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4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解析】3d 4c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貌为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第4题,该“石林”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岩的形成,即岩浆活动;再是出露地表,因此必须有地壳上升;而要形成花岗岩石林景观,就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在该地区主要是风力。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bcd6与1980年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 )a河流含沙量增大b坡面径流量增加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d坡面下渗量增加【解析】5b 6d 第5题,一般岩层下面的形成年代要早于上面的,故先后顺序为;而侵入到中,说明其形成晚于。第6题,图中显示1980年与2000年的最大不同是黄土层上面的植被增加了,而植被具有阻滞地面径流、涵养水源的功能,故坡面下渗量会增加。同时坡面径流量减少,使水土流失减轻,而河流含沙量必然减小。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8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a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d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9根据材料,指出该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a地壳运动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岩浆活动【解析】7.d 8.d 9b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第8题,由图可知,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故d正确。第9题,该地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处湿润地区且河流众多。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岩层从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at1、t2、t3bt2、t3、t1ct3、t1、t2dt3、t2、t111甲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下陷b背斜顶部受外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冰川的侵蚀作用【解析】10a 11c 第10题,根据图例可知,t1、t2、t3都是沉积岩、且是水平岩层,沉积岩层下面的是老岩层,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判断,t1海拔最低,在下面形成的早,t2居中,t3形成最晚在最上面,所以a对。b、c、d错。第11题,图中岩层都是水平的,无法确定是否是背斜构造;没有发现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可排除谷地是由断层形成;流水和冰川都能侵蚀形成谷地,但从谷地形态弯曲和地处湿润地区,应该考虑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它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区交界处),回答1213题。12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b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13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 )a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c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d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解析】12a13c第12题,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严重,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因风力强劲而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由图可知该岩石主要分布在支流上游的高原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图中显示西北部侵蚀强、东南部侵蚀弱。第13题,材料中提示“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而“色泽斑斓绚烂”,极具观赏性,可发展旅游业。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甲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乙图),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1)根据资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2)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答案】(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2)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解析】第(1)题,“水石”是翡翠石料,翡翠是岩浆岩高温变质形成的,则可从岩浆岩、变质岩成因分析;在河床上形成如图水石,还需经过流水的外力作用。第(2)题,应从气候对河流水量影响角度分析。15【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某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对该省危害最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其自然原因。(2)当处发生地震时,比较、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原因。【答案】(1)地震和台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位于低纬度大陆东岸,为台风的频繁登陆区或台风主要活动路径经过区(2)较大因为距震中较近,且地质构造不稳定。【解析】第(1)题,我国台湾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多发原因结合板块构造解释,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台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