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50张).ppt_第1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50张).ppt_第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50张).ppt_第3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50张).ppt_第4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50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崛起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标要求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概述迪亚士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列举荷兰 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题线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 新航路的开辟 开辟背景 开辟条件 开辟经过 开辟影响 开辟背景 经济根源 精神动力 直接原因 社会根源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黄金的需求量增大 马可 波罗游记 引起人们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 引起商业危机 传播天主教 欧洲君主强化王权 积极扩张 开辟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的进步 地圆学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 航海 造船技术 3 开辟经过 葡萄牙王室 1487年迪亚士 非洲好望角 1497年达 伽马 印度 西班牙王室 1492年哥伦布 美洲 1519年麦哲伦 环球航行 4 开辟影响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对欧洲的影响 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 商贸中心的西移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 对非洲的影响 对亚洲的影响 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对美洲的影响 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孤立整体 灾难 刺激亚洲经济发展 二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概况 影响 葡 西早期殖民活动 荷兰的殖民活动 英国的殖民活动 1 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活动 2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 地域 非洲 亚洲 澳门 特点 广建商站 地域 美洲活动 掠夺金银 屠杀印第安人 广建种植园 3 荷兰的殖民活动 特点 组建大型 商业公司 东 西印度公司 17世纪 成为 海上马车夫 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商业金融中心 4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崛起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 18世纪下半叶 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殖民活动 组建东印度公司 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黑奴贸易 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 5 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给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三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3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前提 条件 海外贸易 殖民掠夺 黑奴贸易获得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殖民地遍及世界 市场需求扩大 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资本劳动力原料市场 必要条件 生产技术 主要成就 影响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进入蒸汽时代 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经济霸权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进入电气时代 时间 19c下半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市场 资金等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条件 主要成就 电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戴姆勒 狄塞尔发明内燃机汽车 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 钢铁工业的进步 通信技术的进步 贝尔电话 无线电报 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 进入电气时代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垄断组织的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垄断组织产生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组织 进行基础 重工业 轻工业 起始部门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首发英国 后扩展到他国 发生时空 科学理论指导 与生产紧密结合 经验主义 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技含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工匠 发明者 电力 蒸汽 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德 俄 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3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时间 19c末20c初 方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口的流动 殖民扩张 资本的流动 资本输出或对外投资 16至18世纪中期 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过程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课时课标要求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三 洋务运动 四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 小农经济的逐步瓦解 四 民族工业的出现 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 天津条约 和 北京条约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倾销 滞销 畅销 1 经济特点 自给自足 封闭保守 分工简单 2 瓦解表现 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纺织业纷纷破产 二 小农经济的逐步瓦解 3 瓦解影响 传统经济结构变化 社会结构变化 买办阶层 2 时间 5 口号 背景 内忧外患 19c60 90年代 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 求富 三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3 代表人物 6 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创建近代海军 培养人才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4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创办时间最早 规模最大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 李鸿章 积极性 1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对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作用 3 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4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 随着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最后破产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7 评价 四 民族工业的出现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 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外资企业的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2 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民族工业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 压制 阻碍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艰难处境 3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特点 革命性 软弱性 妥协性 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五 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二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三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 初步发展原因 甲午战争后 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小农经济 客观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主要原因 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 2 表现 出现一批实业家 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3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二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912 1919 1 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 民国建立 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 实行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 2 特点 发展时间短暂 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 轻工业 面粉 纺织 卷烟 发展迅速 1 较快发展 1927 1936年 三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原因 国民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等措施 2 抗战时期 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日本提出 适地适产主义 掠夺工矿业控制金融和内外贸易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大量劳动力 日本经济侵略 国民政府实施 经济统制 政策 强化经济的全面统治 原因 3 解放战争时期 日益萎缩 1946 1949年 原因 蒋介石卖国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官僚资本垄断 政府苛捐杂税 结果 陷于绝境 纷纷倒闭 4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外国资本的掠夺 官僚资本的压制 封建势力的压迫 三座大山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 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2 作用 经济上 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政治上 促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 促进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思想上 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课堂练习 1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有识之士倡导 实业救国 b 利润的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c 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 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2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表述最完整是a 发展迅速 水平较高b 在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下 全面萎缩c 初期有较快发展 后期不断萎缩d 发展水平较低 速度缓慢3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a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 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c c c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课时课标要求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 断发 不缠足 礼仪的革新 读报刊与看电影 变化原因 变化表现 六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西方文明的传播 革命思潮的推动 历届政府的努力 中西文明的融合 西装革履 中山装 旗袍 19c40年代出现西餐 居住大院 里弄住宅 洋房 申报 19c末电影 交际 丧葬 婚姻礼仪 一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 变化概况 2 变化作用 交通 通讯 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 1872年轮船招商局 1918年开始 邮政 电讯 1896 大清邮政局 1920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1877台湾第一条电报线20c初南京第一个电话局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深刻影响人们生活 1 下列各项推动了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并废止缠足 民国临时政府大力推行剪辫与不缠足 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解决农民土地和住房问题a b c d 在我国 近代以来从 老爷 大人 到 同志 先生 的称谓变化 主要反映了a 市场经济观念已改变了我们的传统b 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 对西方文化不自觉的盲目崇拜的结果d 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蚕食 b a 1915年 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 他不可能看到a 西式洋楼里 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 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 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 报童在大街上叫喊 卖报 卖报 申报 头条新闻 护国战争打响了 d 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 洋油 和 洋布 d 新礼服兴 翎顶补服灭 剪发兴 辫子灭 爱国帽兴 瓜子帽灭 天足兴 纤足灭 阳历兴 阴历灭 鞠躬礼兴 跪拜礼灭 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