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doc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doc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doc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doc_第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015福建模拟)“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村b村c村d村2下列各村通往m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村b村c村d村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中有关“坪”的含义,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村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相对缓和,平坦宽阔。第2题,对比四条线路,通往m乡的公路中,连接村的公路线穿越的等高线条数最多,地势起伏最大。答案:1.d2.a考向二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2015宁波二模)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主要是因为该处()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4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风景好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密集,地势高差大,为降低公路的起伏坡度,在山地的陡坡上需呈“之”字形。第4题,乙处位于沿海,风景优美,等高线十分稀疏,地势平坦开阔,多条公路经过,交通便捷。答案:3.d4.a5(2015天津模拟)读“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其目的是避开_。(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描述其具有的优势。(3)简述山岳地区铁路或公路选建的一般顺序和线路选址的一般原则。解析: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成本高,难度大,所以建交通线要避开不利地形,如陡坡,以降低工程建设的难度。答案:(1)呈“之”字形分布陡坡(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3)顺序:先公路后铁路;选址: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2014高考江苏卷)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2015浙江绍兴一模)下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 210米)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完成34题。32000年2010年新增聚落主要分布于()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4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a农业规模下降b暴雨灾害增加c生态环境改善d环境负荷加重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读图理解和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挖掘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人地压力大,生态脆弱等隐性信息。乡村聚落的布局要有利于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平坦和接近水源的区位是有利于生产生活的。通过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各个海拔和坡度的聚落密度都在增加,但增加幅度最大的聚落主要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坡度较大的山地陡坡、海拔较高的山地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第4题,两个年份的数据比较看出乡村聚落密度、新增聚落的坡度和海拔都在增大。说明随着该流域人口的增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乡村聚落的面积在扩大,但受地形的限制和人们获取土地资源的需要,聚落海拔和坡度均在增加。为了获得土地资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人类活动逐渐向高海拔和较大坡度的区域扩展,这样势必导致环境负荷增加,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答案:3.b4.d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6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a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d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第6题,由图可知,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故d正确。答案:5.d6.d(201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五)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78题。7按照“地势平坦、取水便利、无水患洪灾之地”营造聚落的原则,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解析:第7题,乙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离河流较近,取水便利;地势较高,无水患。第8题,根据等高线的骤变可判断此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因坡降骤减,河流的部分挟带物发生沉积,形成由出山口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即冲积扇。答案:7.b8.b(2015昆明一调)展线是铁路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的一种修筑形式,通常以延长、伸展的铺设方法来避开地形的不利影响。下图为某地铁路的展线示意图及局部实景照片。回答911题。9图中,处铁路路面平均海拔由高到低排序最可能的是 ()ab c d解析:选d。依据图中河流流向可知,图示区域右侧高、左侧低,而图中铁路布局展线方式是为了避开地形的不利影响,则可判断铁路由高向低依次经过。10图中p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是 ()a排水b固坡c野生动物通道d稳固铁道路基解析:选a。图中p为铁路上方的桥梁型建筑,结合图中该区域多河流等因素,可推断该建筑物主要功能是排水,避免洪水冲击铁路。11拍摄图中实景照片时,相机镜头朝向()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解析:选d。依据图示铁路大致为南北走向,以及河流分布在铁路的东边等信息可判断相机镜头朝向北方。二、综合题12(2015陕西咸阳模拟)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了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则人杰。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图(如下图)(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2)利用气候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多坐北朝南。(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上海及英国伦敦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对图文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图中弯道水速示意图中水流速度的差异表明了凹岸较凸岸容易遭受侵蚀,凸岸一侧泥沙容易堆积。这有利于农耕土壤的形成。同时,凸岸河水环绕,有利于古代聚落防御。第(2)题,房屋“坐北”是为了防冬季风而避寒,房屋“朝南”是为了更好地采光。第(3)题,伦敦、上海等城市的形成与河流的航运功能有关,河流的凹岸因流水速度快,河床较深而利于建港和船舶进出港口。答案:(1)安全: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农业生产:凸岸一侧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2)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利于采光(光照条件好);冬季盛行偏北风,利于避寒。(3)凹岸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水域较深,有利于修建港口。13(2014哈尔滨3月考)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和绘制了一些地理资料,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表为山区和平原地区修筑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表(20世纪90年代)。地形类型土石方(104m3)桥梁(延长米)隧道(延长米)造价(万元)a3524无1 2001 400b1112451063 4004 000材料二下图为西藏地区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中,_为平原,_为山地。_(填字母)地形区修路的技术要求高。_(填字母)地形区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2)简述交通线路在a、b地区形态的差异。(3)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为平原、b为山地,山地对修路的技术要求高,且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第(2)题,交通线路的布局,要充分考虑沿线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尽量利用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还应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