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教学设计番禺区市桥龙美小学 潘倩雯【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以“人间有情”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的道理。其中搭石一课,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从而学习如何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美、感受美。【课文的分析(年段学习目标与策略)】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教学课文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延伸,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中年段学生的学习目标与高年段的有所不同,它主要偏重于对字、词的品味与感悟,继而进一步感受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来感悟课文内容。结合年段的学习目标及策略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设计目标及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识字方面本文教学主要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词典、字典进行课前生字预习,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二) 阅读教学方面1、 通过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 能复述课文(或段落)的大意,学会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句,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5、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情分析】进入到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真、假,美、丑的辨别也表现出有限性。虽然个人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一点。【学生学习策略的思考与指导】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的教学策略】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以 “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以“寻找美”统领全文。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深化文本:为了让人物形象在脑际丰富起来,为了让学生对“搭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多种手段。如在让学生体验诉说“调整搭石”画面时,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是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是学生能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强化朗读: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如中心句的理解,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停留在表面上,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进行多次出现,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总的来说,本课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寻找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课时安排】2课时【执教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课件)同学们,请你们跟随着老师,把目光投放在屏幕上。(引导生看屏幕)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当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看老师板课题 板书:搭石 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学生质疑 预设 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 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 在什么地方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师: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些爱提问题的好孩子,真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生:读书师:没错,读书的确是个好办法!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往往通过读书来认识、理解字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从而解决我们的疑惑。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听明白了吗? 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当引导(课件)填空三、初读课文,认识搭石寻找美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是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出示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哪个自然段有我们想要的答案?(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1、学生自由读。2、交流 什么是搭石?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指名汇报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师:能在插图上找出搭石吗?搭石具有什么特点?生:课文插图上那一排有着二尺左右间隔的平整方正的石头就是搭石了。为什么要在小溪上摆放搭石呢?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出示: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往往,必须脱鞋绾裤。【随文识字】出示词语: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A、读词语 (注意读音涨) B、理解词语:“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指名答)出示图片C、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必须(生: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访友就必须一句话,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师: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鞋啊,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很不方便。 生2:我觉得很麻烦师:是啊,的确是不方便,那还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了,家乡的人们想要过小溪就更麻烦了。(引导看课文插图)再说,这一条小溪并不宽,水也比较浅,有必要在它上面盖上一座桥吗?(生:没有必要)而且在过去的家乡,盖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走搭石,便成为人们过小溪的唯一办法。可见,这搭石对于家乡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吧!出示段落生齐读读了句子后,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预设: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铺在水中,我觉得很美。师:你体会得很细腻。课文的第2自然段有一句概括搭石很美的句子,请找一找。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一道风景师: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去寻找那些美丽的画面吧!请大家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四、研读课文,精读重点品味美(根据学生汇报,学习2、3自然段)师:相信一幅幅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美已走进了大家心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调整搭石”的画面 第2自然段出示: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出示词语:谴责、懒惰 (指名读)理解词语:谴责责备再读句子师:要是搭石不稳当了,人们会怎样做呢?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指名答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句型学习 出示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师:这是一个值得你喜欢的句子,它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达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而且里面关联词语的运用非常准确,我们可要把它积累下来,学会运用。再来读一读描写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出示句子齐读“走搭石”的画面 第3自然段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xng)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谁来读读这幅画面,指生读。从哪些词里感受到美。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协调有序”的美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理解做早操)走搭石为什么要协调有序?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表演读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感受一下乡亲们走搭石时候的协调有序!A、(第一次老师走前面,同学们走后面。)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脚来,后面的。(同学齐读)B、这一次请男生走在前面,女生走在后面,有信心读好吗? 男女合作读/速度渐快 师:平时乡亲们走搭石的时候,没有人踩在别人脚上,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的吧?(生摇头)没有人指挥,但配合得那么默契,那么有顺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板书:协调有序感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 读着“清波漾漾”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预设生:溪水很清澈,人在石头上走着,石头会动,荡起了波纹,画面很美。让学生说说对“绰”字的理解。学生汇报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出示课件:“绰”是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师:“人影绰绰”,“绰绰”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柔美)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就是乡亲们走搭石时候的姿态很柔美。 那么 “绰绰有余”呢?(宽裕;富裕)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两个词。 板书: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2、感情朗读句子,加深感悟。 出示句子/加指导符号师:这是值得你积累的好句子,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吧,注意要读出画一般的美感来。想听听老师的范读吗?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句子。指名汇报读/学生评价。3、品味段落情感读了这一段,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谈感受。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五、小结课文,回味搭石升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工程力学(二)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常用建筑预算方案设计方法(3篇)
- 月嫂知识培训班课件
- 初中英语短语和句型总结
- 第五课 仪表仪态展涵养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辽海版人与社会
- 2026届广州市岭南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17年建筑方案设计(3篇)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骨髓抑制护理病例讨论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基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标准)正规劳动协议书
-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共4个单元含教学计划)
- 2024年福建投资集团招聘真题
- 2025年乡村方面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26道医院财务科岗位面试真题及答案
- 农业机械无人驾驶协同系统接口设计与数据交换规范
-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笔试高频考点题库考试试题【含答案】
- 研发样品管理办法
- 儿科护理实习出科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指南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葛庙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