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二》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二》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二》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二》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二》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检查 1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 2 春秋战国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 3 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4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讨论 孔子的思想主张会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吗 为什么 主张维护周礼 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具有保守性 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主张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不能适应当时诸侯争霸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通过阅读史料 概括孟子 荀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1 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曰 人无有不善 仁政 思想民贵君轻 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 荀子的思想 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史料2 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 行一不义 杀一无罪 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荀子曰 今人之性 饥而欲饱 寒而欲暖 劳而欲休 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 用此观之 人之性恶明矣 其善者伪也 孟子 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 战国 战国 创立儒家学派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三 道家 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1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 生活在春秋晚期 思想主张 a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b 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 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c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庄子 战国时期思想主张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末期 思想主张 1 君主要树立绝对权威 实行君主专制 2 以法治国意义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已得履 乃日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人日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 无自信也 守株待兔 请思考 韩非子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 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 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知识点拔 3 墨家 墨子 战国初期 1 兼爱 2 非攻 3 尚贤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当兼相爱 交相利 战争使 春则废民耕稼树艺 秋则废民获敛 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墨子 1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 孔子提出了 仁政 学说d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 3 人性之善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4 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a 兼爱 非攻 b 法不阿贵c 民贵君轻d 以法为本5 下列观点属于孟子提出的是a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b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c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d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6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不包括a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b 不以仁政 不能治天下 c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d 施仁政于民 省刑法 薄税敛 7 孟子认为 民为贵 君为轻 的思想核心是a 人民比统治者更加高贵b 必须加强对人民的控制c 应当减轻剥削和压迫d 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 8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 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 人皆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 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 普通人成为圣人9 以下各言论与其相关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孔子 节用而爱人 b 孟子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c 老子 人生来就具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d 荀子 人们具有 好利 好声色 的本性需求 10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人主自用其刑德 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兵家11 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12 下列思想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a 孔子b 老子c 董仲舒d 韩非子 13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 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 道家最受欢迎14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 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 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的指导思想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 15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思想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16 下列人物中属于道家学派代表的是 a 庄子b 孔子c 孟子d 荀子17 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 小国寡民的思想c 唯物主义思想d 朴素辩证思想 18 材料一 道 同 导 治理 引导 之以政 齐 整治 约束 之以刑 民免 避免犯罪 而无耻 羞耻之心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正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 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 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 使民不争 大道废 存仁义 法令滋章 盗贼多有 故圣人曰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 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 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 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 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 分别概括材料一 二 三 四所提出主张的核心 2 上面哪种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为什么 1 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 材料二主张尚贤 材料三主张无为 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2 材料四的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 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且春秋争霸 战国争雄 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社会大变革时期 主张严刑重罚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19 2004年12月 中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口号 和谐思想表现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提倡以德治国 避免社会冲突 提倡宽厚处世 创造 人和 的人际环境 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此说的三位著名思想家及其观点 孔子 提出 仁 的学说 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 孟子 主张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墨子 主张 兼爱 非攻 儒家的形成 背景 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 过程 1 孔子创立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