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创新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创新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创新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海门市城北中学 黄向群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教我的叔叔于勒了,备课时轻车熟路。情节结构让学生自己去理,小说构思的巧妙,情节安排的有趣是要老师作点拨的;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让初三学生指认是不成问题的,但具体的语言、行动、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且是难点。旧教案的“教后记”中明确地写着“课堂气氛不太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没老师估计的那么到位,几乎是教师硬把人物性格贴到人物身上的”。我的叔叔于勒是经典作品,对菲利普夫妇的评判也是经典的,“都爱慕虚荣”“都自私、虚伪、冷酷、惟利是图”“菲利普的妻子比丈夫更精明,泼辣,有心计”为什么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就经典不起来呢?备课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把小说的主题归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是否笼统和专断了些。小说主题让学生概括,学生能说到点吗? 看到过很多重新认识玛蒂尔德的文章。在看到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生活的性格之外,还应认识人物含辛茹苦不惜以十年代价偿还债务的奋斗精神、人格尊严。课程标准公布后,阅读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意识已经得到确认,对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多元理解受到普遍接受,阅读教学趋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一次的课为什么没上好,源于我在教学中缺乏创新的理念,缺乏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意识,不是将阅读教学的动机指向优化思维的过程,而是直接指向标准答案,用自己的观点和教参的观点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在课堂上从事着为作品贴标签的工作。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决定这次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鼓励学生创新阅读,让学生说了算,把评判的权力放给学生。我的叔叔于勒从空间、时间上来讲,距离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都很遥远。但这遥远的距离正可以为学生创新阅读创造契机。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学生对于勒的感情并不一味地同情,也提出了批评意见。“穷人家的孩子糟蹋钱,这当然是天大的罪恶,况且于勒不仅花光了自己的那部分,还占用了菲利普的那一部分,这无论碰到谁,都不会欢迎这样的人的”“有钱人家的人好玩乐,被大家笑嘻嘻地称为花花公子,这在我们这里也显得很正常的。不是还有许多人向往有钱人潇洒自在的生活吗?”“人家说于勒最后穷到这样没再回来吃哥哥嫂嫂的,这说明他还是有羞耻之心的,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于勒再回来吃菲利普一家,那他算是彻底的无赖了。”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讨论更是热烈。“菲利普的妻子是虚荣的,但虚荣也许是我们人类的共性,每个人多少有点虚荣,毫不虚荣的人估计是没有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赞后骂、前盼后躲的态度变化充分说明了金钱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菲利普夫妇代表了生活中某一类人的极端势利的嘴脸”在探讨小说主题时甚至有同学说,自私势利的菲利普夫妇即使在当今的中国也找得到,因为自私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恶习之一,它是超越地域的,它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专有,所以小说应该是批判了某一类人,而并非反映某一个社会。看到同学们课堂上热烈的讨论,我对自己的创新阅读教学感到满意,在肯定了同学们颇有创意的见解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如果事情真像于勒第二封信所说的那样,于勒发了财回到了哈佛尔,试想象下面的情节。作业收上来后发现,这次作业和平时作业有所不同,答案不那么统一了。有的同学想像发财后的于勒回来后把很多的钱送给了菲利普夫妇,菲利普夫妇用这笔钱作资本,创办了更大的事业,从此以后,菲利普一家和于勒过着和美富裕的生活。有的想像于勒派头十足地回来,却只还了被他占用的钱,还无情地挖苦了菲利普夫妇一番。有的想像于勒穿着乞丐的衣服拎着一大包钱回来试探哥哥嫂嫂,然后在哥哥嫂嫂的后悔中得意地离去。有的竟然想像菲利普夫妇心狠手辣,干了谋财害命的勾当。结局可谓丰富多彩,想像奇特。但面对作业,渐渐的,我的疑问在不断上涌,在学生的心目中,于勒到底值不值得同情,菲利普夫妇到底值不值得批判?除了情节构思的特点,除了热烈的讨论,除了奇特的想像,学生学本文的意义就再没别的了吗?为什么学生的作业中没有批判,没有赞颂,没有了自我的价值取向?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在教曹刿论战时,为了让学生对鲁庄公有个全面的认识,我提示他们找找庄公身上的优点,果然学生看到了鲁庄公身上的许多优点:平易近人、虚心讨教等。但在课后作业中,很多学生对鲁庄公的鄙陋只字未提,却大谈他的优点。这和作品的本义是大相径庭的。我的学生这样读我的叔叔于勒,也许是训练了创新思维,却又走上了浮躁和庸俗的歧途吧。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广泛的,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意义的创造活动。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本义,读者阅读作品得到的启发是引申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读者读出各自不同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是创新阅读。如果让学生一味死读,只能使其成为书橱、书奴,失去创造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课程标准建议创造性阅读,鼓励读出作品的新意。那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否就是全盘肯定学生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文本解读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漠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导向,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任由他们带着错误理解走出课堂,是对创新阅读的曲解和误导。如愚公,千百年来被视作面对困难不妥协的民族精神象征的老人,却遭到21世纪中学生这样的评说,“愚公其实很愚,他怎么就没想到搬家呢?”“愚公挖山不止,岂不是在破坏生态环境吗?”又如不学无术,投机取巧的南郭先生却被许多学生赞为“激流勇退”。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养成投机心理,使他们为迎合某种需要而牵强附会,标新立异,恣意发挥,误解原文。这种浮躁和庸俗的创新阅读不仅不能优化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反而将把学生带入歧途。我在几次的创新教学尝试中,犯的不就是这个错误吗?对世间一切事物的界定,均有确定的尺度标准。黑格尔认为尺度是神圣的。阅读语文教材精选的文章,因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不同,会有所变化,但也应该有相对确定的、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尺度标准,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更应该单一、单纯与明了,不宜过分张扬、引申。中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旨在夯实阅读的基本能力,对创造能力可以稍作发展,因此,使文本解读保持相对的客观性和共同性是中学教师在进行创新阅读教学时遵循的首要原则。学生在这一步阅读中明辨善恶,完善自我,营造自己的人生金字塔。然后教师与时俱进,引入积极的、有创见性的理解,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