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 南方 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 隋朝 北周 南朝 420年 589年 北朝 439年 581年 一 鲜卑族拓跋部兴起与发展 西汉时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魏晋以来逐渐南迁游牧至山西和内蒙古一带 386年拓跋圭 道武帝 建立魏国 4 439年拓跋焘 太武帝 统一黄河流域 阅读课本思考 a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北魏统治者是怎样实行汉化政策 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b 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c 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d 孝文帝为什么能在之后的改革中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统一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 民族融合加强 1 阶级矛盾尖锐 1 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2 赋税制度上的混乱2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3 人民起义不断 社会动荡不安 沉重打击北魏的统治 1 冯太后临朝听政 掌握实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文化 2 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材料一 每有骑战 驱夏人 汉人 为肉篱 在战争时 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 在阵前冲锋 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 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 孝文帝 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 五经 之义 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 善谈 左 老 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 诗赋铭颂 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 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 儒家经典 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统一了北方 社会相对安定 民族融合加强 北魏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 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尖锐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出现统治危机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 对汉族的先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1 制定官吏俸禄制 整顿吏治2 实行均田制3 设立三长制4 推行租调制 三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 巩固了北魏政权 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一阶段改革 冯太后主持重点是 目的 内容 作用 创建新制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思考 1 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 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性质是什么 内容 作用 3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 你全家可以分到多少土地 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 露田国家所有 桑田农民所有 材料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牛一头 受田三十亩 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初受田者 男夫给二十亩 课种桑五十株 桑田皆为世业 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条件 性质 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所有制 大量土地抛荒 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阶段改革 孝文帝主持侧重点是 目的是 主要内容 作用 汉化政策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1 迁都洛阳2 移风易俗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及改籍贯3 学习汉族的制度 尊儒崇经 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 平城地处偏僻 经济落后 易受外族威胁 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的推行 洛阳曾是中原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并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支持和合作 主要原因 1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 孝文帝是怎样执行迁都策略的 3 孝文帝迁都有何意义 1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2 有效加强对中原地区控制3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 太和 十有八年 革衣服之制 不得以北俗之语 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免所居室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 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 悉为河南洛阳人 九月庚年 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 高祖纪下 材料二 思考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 汉化 的主要措施 有何影响 2 在学习汉族典章制度上孝文帝又进行什么改革 1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2 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支持 3 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4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尊儒崇经 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三 改革的历史作用 1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促进了北魏农耕文明的确立和巩固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2 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教育 礼乐制度 统治制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鲜卑族逐渐汉化 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 互相影响 逐渐消失各自特征 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整体 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从政治方面来看 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战乱的推动 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 孝文帝改革的促进 孝文帝改革 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政治上迁都 实行官禄制 设立三长制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理 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 移风易俗 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南北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 这些都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 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有人认为 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 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 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 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促进历史前进 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 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 衰亡 论道 基于这样的认识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 这是历史的进步 因此 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 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改革家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 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改革不加选择 全盘汉化 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 1 列举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中在风俗习惯方面的改革措施 并谈谈你对改革社会风俗的认识 2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中有关土地分配的内容 并指出其性质的不同 认识 1 改革社会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