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单元知识总结.doc_第1页
卤素单元知识总结.doc_第2页
卤素单元知识总结.doc_第3页
卤素单元知识总结.doc_第4页
卤素单元知识总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 华 名 师 辅 导教学内容:卤素单元知识总结【基础知识导引】一、单元综合知识体系。1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高考考向剖析。本章内容为整个非金属部分最典型的代表,是学习非金属知识的起点。其高考的主要热点为:(1)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综合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重点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给出与卤素相关的知识情境,依据卤素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迁移应用;(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熟练计算;(4)涉及卤族元素的推断题。本章内容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如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氯碱工业、漂白粉应用、饮用水消毒、卤素与人体健康、碘与甲状腺肿、碘化银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既能与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融为一体;又能与电化学等物理知识、激素调节等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常作为进行学科间相互综合、相互渗透考查的内容载体。所以本章与实际相联系的知识必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例1 (2002年全国卷理科综合卷)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1)元素X是_,Z是_。(2)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无机推断题,需要结合题给信息进行严密分析。由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可以推知X包括0价在内至少应该有5种化合价,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内,有这么多种价态的元素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初步把X元素锁定在卤族元素范围内。那么应该是哪一种卤素呢?比较常见的应该是Cl元素,这样单质A是,在室温下可与常见的强碱反应生成两种含C1的盐,符合条件。氯酸钾受热催化分解可得到单质氧气,符合条件。这样可大致推出:X为Cl、Y为O、Z为K,符合元素Y、X、Z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这个条件。答案:(1)Cl(或氯),K(或钾)(2)(3)点悟:对于无机推断题,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够比较准确而迅捷找到突破口,这样推断起来会很轻松。本题就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比较熟练,找到化合价、受热催化等突破口,从而从容作答。例2 (2001年全国卷理科综合卷)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 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 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础知识:物质的存放问题。A项中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所以不应该放到玻璃瓶中,应该放在塑料或铅制容器中;酸能使橡胶老化,所以二者的存放都不能用橡皮塞。B项汽油或煤油能使橡胶老化和溶解,所以都不能用橡皮塞。C项所盛的是碱性溶液会使瓶塞和瓶口粘在一起,另外也不是见光易分解的物质,所以也不用棕色瓶。D项氯水或硝酸银呈酸性应该使用玻璃塞,而且防止见光分解,所以要用棕色瓶。答案:D点悟:对于实验基础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最好的办法是多接触化学仪器和试剂。尽可能地多应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做一些比较常见的实验,以加深我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在解答该类问题时,最佳的解题方法是选用筛选法,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部分知识结合答案进行筛选,以提高解答的准确性。例3 (2001年江西卷)已知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最多的是( )A BC D解析:本题不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可以根据电子守恒来进行快速求解。题中已经给出几种氧化剂的转化情况,需要弄清楚碘元素反应后转变为零价就可以了。既然几种氧化剂是等物质的量的,那么能得到碘单质最多也就是该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应该最多,表现在它在变化中的价态降的最多,所以选B。答案:B点悟: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量的计算,在解题的过程中仔细分析题意是关键,不要盲目的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一是写离子方程式比较困难,二是物质比较多,写方程式比较烦琐,所以最恰当的方法还是根据原理分析比较迅捷。例4 (2001年上海卷)漂白精的主要成分为( )A BC D解析:漂白粉和漂白精的主要成分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而其他物质均不具有漂白的功能。答案:B点悟:本题是卤素基础识记内容的考查,可以从答案进行筛选,也可以从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入手,能够产生次氯酸的物质只有。例5 (2000年全国卷)硫代硫酸钠可以做脱氯剂,已知的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完全转化为离子,则将转变为( )A BSC D解析:本题涉及到的是硫代硫酸钠和氯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得失电子守恒来进行简单的求解,求得硫元素在反应后的价态即可确定其产物。另外,需要明确硫元素价态是-2价和+6价,平均化合价是+2价,可根据平均化合价进行计算,设反应后的价态为x,于是有关系式:解得:x=6硫的正6价的存在形式应该是。答案:D点悟:本题最关键的问题是解题方法的使用,切不可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因为题中涉及到的是离子方程式,书写起来会相当的困难。所以,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对解该类型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巧解巧算的方法。对于不太熟悉的硫代硫酸钠这种物质可借助题中信息和化合价的规则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6 (2000年春季部分省市高考卷)下列对溴化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晶体,熔点较高B. 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 跟浓硫酸反应是制取溴化氢气体的常用方法D. 其工业制法之一是将金属钠与单质溴反应解析:本题是对氯化物性质及其制备的考查。A项可以用氯化钠与其相对应,卤化钠都溶于水,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沸点;B项是判断卤化银沉淀的颜色问题,氟化银是可溶的,氯化银是白色的沉淀,溴化银是浅黄色的沉淀,碘化银是黄色的沉淀;C项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1价的溴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制得溴化氢。答案:A点悟:该选择题考查的内容相对来说是很丰富的,每个选项都考查某个方面的内容,这在综合考试中是个比较好的题型,而且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是必然的,最好选用筛选法进行求解。【拓展延伸探究】例1 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是由于:_;是由于:_。(2)简述怎样用实验验证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或:_。解析:碱遇酚酞试剂呈红色,氯水中存在的反应为:,当滴入红色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和,由于碱被中和而使红色褪去;又由于氯水中含有HC1O,HC1O具有漂白性,也能使有色物质褪色。那么,针对溶液褪色原理的不同可以得出验证的方法。如果是中和反应而褪色,只要继续加入碱液就可以了;溶液是漂白褪色,继续加入酚酞就可以了。可以从这两个方案中任选一种进行检验。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被中和,碱性减弱而褪色;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2)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该是原因,如果出现红色应该是原因。点悟:本题的实验设计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反应的实质,明确红色褪去的根本原因,从反应的实质情况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且不必做对照实验,因为我们对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已经很具体了,做一个实验就可以说明问题。例2 对宇航员从天外星球空间取回的气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将气体样品溶于水,发现其主要成分A易溶于水;将A的浓溶液与共热生成一种黄绿色的单质气体B,B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两种钠盐;A的稀溶液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C,C与B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发生爆炸,生成气体A,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的化学式。(2)写出A的浓溶液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B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两种钠盐的化学方程式。(4)科研资料表明:如果该星球上有生命活动,则这些生物可能从该星球上液态氨的海洋中产生,因为那里的液态氨相当于地球上的水。据此推测:该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活动?简述理由。解析:此题为新情景试题,只要理解题目所给的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抓住HCl极易溶于水以及浓盐酸与共热可制得氯气等即可解答前三个问题。对第四个小题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