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必修3).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必修3).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必修3).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必修3).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质量评估(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早期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以及嗓子疼,后期症状会发展为呕吐、腹泻、肝肾功能受损,有时伴有体内和体外出血,死亡率高达9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埃博拉病毒的变异来源最有可能是基因突变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c效应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埃博拉病毒入侵的细胞d机体发热可能是因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的解析:选c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染色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不存在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因此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大量丢失,水盐平衡失调,进而导致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破坏;效应t细胞能攻击被埃博拉病毒入侵的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和散热不均衡造成的。2(2016廊坊质检)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d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选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机体发生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3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用乙烯利处理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育种时,用细胞分裂素阻断细胞周期,诱导多倍体的产生c果实成熟时,用脱落酸以达到保果目的d在园林栽培中,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解析:选d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不会促进果实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多倍体产生应用秋水仙素;脱落酸可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使植株增高。4(2016郑州一模)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c效应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d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均可分布于丙中解析:选d分析图解,甲、乙、丙分别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t淋巴细胞主要位于淋巴中,但也会随淋巴回流进入血浆中;各种激素、淋巴因子等可以分布在甲、乙、丙三种成分中。5下面是下丘脑参与的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gn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靶细胞a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bgnrh与性激素的特异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c为提高猪肉品质,传统方法是切除幼龄公猪睾丸(阉割),猪被阉割时,剧烈的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d运动员如果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减少解析:选b从图可知,下丘脑通过垂体对性激素分泌进行调节,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gnrh的受体在细胞膜表面,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能进入细胞内,特异性受体位于细胞内;猪被阉割时,剧烈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如果服用过多的性激素,性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其分泌的激素相应减少,则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会减少。6(2016南宁一模)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解析:选c过程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部分抗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细胞a可能是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b可能为t淋巴细胞或记忆t细胞;细胞c能产生抗体,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只能为效应t细胞。7(2016日照模拟)下面甲图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从甲图可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灵敏程度不同b乙图中茎的背地生长与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乙图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 mol/ld乙图表示的现象与重力作用有关,也可从甲图中找到原因解析:选c乙图中a侧浓度抑制根的生长,说明其浓度大于108 mol/l,b侧浓度促进生长,说明其浓度小于108 mol/l,c项错误。8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解析:选d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突触后膜的受体能够被多次利用;电位1表示形成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电位2表示经神经递质作用后,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可能是阴离子(如cl)大量内流所致。9(2016安阳六校联考)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解析:选b突触小泡在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与突触后膜接触后便被相应酶灭活,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结构基础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神经递质不进入细胞内;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也存在电位变化,使内负外正的电位加强。10(2016河北五校质检)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患自身免疫病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分化后b淋巴细胞有的能够识别抗原,而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故推测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浆细胞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而题干中第二次选择后保留的是能表达抗原识别受体的细胞,即具有识别能力,因此不可能是浆细胞;若自身细胞抗原性改变,则可能被第一次选择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当做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患自身免疫病;细胞凋亡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11.(2016大庆质检)右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一定条件下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a若x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y表示相对量,则a可表示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b可表示尿量b若x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c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根的促进作用,b为对茎的促进作用d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耗氧量,在自然条件下,则a为变温动物,b为恒温动物解析:选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尿量减少;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故一定范围内,a可表示对茎的促进作用,b可表示对根的促进作用;外界温度升高,恒温动物由于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降低,耗氧量减少,而变温动物由于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12(2016郑州二检)不同供氮水平(n150表示低氮,n500表示高氮)下的四种处理方式(1:不打顶;2:打顶;3:打顶羊毛脂;4:打顶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对棉株叶片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打顶处理与叶片早衰间关系的推测,正确的是()a在低氮水平下,与不打顶相比打顶处理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会导致叶片早衰b在高氮水平下,与不打顶相比打顶处理细胞分裂素含量升高,会延缓叶片衰老c在低氮水平下,与打顶后不涂抹生长素相比,打顶后涂抹生长素提高了脱落酸含量,会导致叶片早衰d在高氮水平下,与打顶后不涂抹生长素相比,打顶后涂抹生长素降低了脱落酸含量,会延缓叶片衰老解析:选a图中比较了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四种处理方式对不同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由图可知,在低氮条件下,与不打顶处理相比,打顶处理细胞分裂素含量低,而细胞分裂素有延迟衰老的作用;在高氮条件下,打顶与不打顶细胞分裂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在低氮条件下,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打顶后不涂抹生长素相比脱落酸含量降低;在高氮条件下,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打顶后不涂抹生长素相比脱落酸含量增加。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26分)13(9分)兴奋在神经元上进行传导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前一个突触刚引起的兴奋就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图中gly(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gly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其r基是_。(2)突触1分泌乙酰胆碱的过程需要_(填细胞器名称)直接参与,并利用_(填写细胞膜的相关结构特点)将其分泌到_(填写相关突触结构名称)。(3)已知在突触1的作用下,突触后膜兴奋,由此可推知离子通道甲是_离子通道,因此一小段时间后a处的膜电位表现为_。(4)若b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则可知gly是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gly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使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解析:(1)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甘氨酸的r基为h,属于最简单的氨基酸。(2)乙酰胆碱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过程,直接参与分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而胞吐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即通过突触前膜将乙酰胆碱分泌到突触间隙中。(3)动作电位(兴奋)与na内流有关,a处兴奋,说明离子通道甲为钠离子通道,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4)在神经递质(gly)的作用下,b处的膜电位仍表现为内负外正,说明gly属于抑制性递质;gly经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乙打开,由于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且离子通道乙打开后发生离子内流的现象,则说明内流的离子应为阴离子。答案:(1)h(2)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流动性突触间隙(3)钠内正外负(4)抑制性特异性受体阴14(9分)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原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图中b物质是_,在graves病患者血液中b的含量比健康人_。graves病患者的症状有哪些?_。(至少写两项)(2)d物质为_,其化学本质是_,图中该种物质的作用是_,f为_过程。(3)此病中抗体的作用是与_结合,起到类似_的作用。解析:(1)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由于患者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健康人的少,而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会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2)d是淋巴因子,e是b细胞,f表示增殖分化过程。(3)图中抗体与受体结合,起到了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少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甲状腺肿;突眼等(只要合理即可)(2)淋巴因子蛋白质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增殖分化(3)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促甲状腺激素15(8分)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下图。请回答:(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_的微量有机物。(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_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_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3)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