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美苏争锋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美苏争锋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美苏争锋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美苏争锋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美苏争锋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美苏争锋练习 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5潍坊模拟)“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b美苏推行霸权主义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d战时同盟关系结束答案c解析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下的表现,故a项错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说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战时同盟关系结束并不构成“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2(2014山东威海期中)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表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冷战”局面已经形成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答案c解析抓住材料信息“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c项最符合材料的主旨。a项中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侧重于遏制共产主义;b项材料无法表明“冷战”局面是否形成;d项对材料信息理解片面。3(2015汕头潮南区二模)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冷战。从图中可以看出,19381953年间,正是冷战期间。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出口数额比例明显增加,对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出口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应该是在冷战之后出现的状况。“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故a项正确;c项应在19291933年间,或1971年后。b、d两项与出口对象的变化无直接因果关系。4(2015南通、扬州、淮安、泰州四市三调)1948年夏,为了对付美、英、法三国在西德实行统一办法以及在那里实行货币改革进行报复,苏联封锁了柏林,切断了通过东德到达西柏林的所有铁路和公路。美国开辟了大规模的“空中补给线”来应对封锁。美苏的这一对抗直接导致()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柏林墙的出现和冷战的加剧c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的是1948年的第一次柏林危机,该危机直接导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c项正确。a项是在1947年;b项出现于1961年;d项出现于1955年。5(2015襄阳四校期中)1951年5月美国国会在批评麦克阿瑟时曾说:“假如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去。”这一批评透露出美国当权者()a认为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是错误的b担忧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后果c有意拉拢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的威胁d对“冷战”上升到“热战”的担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美国当权者主张将朝鲜战争局限在朝鲜这一有限范围之内,反对扩大到中国境内,认为如果那样的话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后果。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美国从不认为朝鲜战争是错误的,故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严重不符;朝鲜战争本身就是“热战”。故选b项。6. (2014湖北高三联考)关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批评者的理由是()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美国此举是“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欧洲,可知这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希望通过该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但也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出现了“批评”。故选d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可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表达不当,马歇尔计划是用隐蔽的经济手段遏制共产主义。7(2014黑龙江高三联考)“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答案c解析题干从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的发展来分析朝鲜问题产生的影响。从国际上看,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从国内形势上看,这是朝鲜双方争夺的结果,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朝鲜战略地位的内容,a项排除;b项也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或涉及;d项说法错误,北约与华约的矛盾焦点主要是欧洲,而且题干材料也无从体现。8(2014湖北荆州高三一模)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可知朝鲜战争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故b项为最佳选项;材料中“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只是表明这场战争使中国更加彻底地倒向苏联,并不足以说明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故a项不正确;朝鲜战争并没有使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也没有改变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故c、d两项观点不正确。9(2015潮州期末质检)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答案c解析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0(2015南昌十校二模)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b便利于东西方间的和平共处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题中的“西方”、“颠覆苏联之心”表明了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的大环境,“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就是这种对峙的积极影响,故选择d项。其它几项说法均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对“安全保障”的不同认识。材料二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现在世界上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一个叫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一个叫作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1947年9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日丹诺夫(2)对比材料二、三,双方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材料四(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很快发现了正在古巴建造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并获得了关于导弹型号及其他数据的确切情报。随后,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武装部队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该事件的解决说明了什么?答案(1)不同认识:苏联的安全保障是指边界安全;美国的安全保障是指开放的世界。(2)相似观点:都把世界分成两大对立阵营;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民主、自由。(3)背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说明:核威慑的存在;美苏保持了克制的态度(或美苏双方势均力敌)。12(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雅尔塔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苏、英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4年德黑兰会议以及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摘编自浙江博客网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材料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冷战”示意图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和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冷战”的影响,举出两例20世纪5070年代两极格局下体现世界紧张局势的重大事件。(3)根据材料三,归纳布热津斯基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答案(1)实质:美苏等大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作用:确定了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任答3点即可)(2)影响:不利于两大阵营国家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事件: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任举三例即可)(3)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股新生力量的发展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论证: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下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受争霸、扩张和经济的影响,美苏的实力相对衰落;西欧国家的联合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不断摆脱美国的控制;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对苏联的地位有所冲击;日本在经济上形成与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不结盟运动积极反殖反霸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益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答出任意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