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习题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习题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习题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习题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习题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习题 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5武汉三中)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说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说明官僚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选a项。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b、c两项“名存实亡”说法有误;d项材料中未涉及到中央集权。2(2015孝感)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隋朝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并,加强了对县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d项错误。3(2015广东13)针对皇帝频繁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信息,题中的朝臣反对皇帝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可见该朝臣强调加强中书省的作用,意在强调应加强相权以牵制皇权,故选c项;中央集权是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b、d两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4(2015安徽六校教研会)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试检核。”文中的“此制”指的是()a察举制b封国制c郡县制d科举制【答案】a【解析】由“汉代”“地方长官选举不实”可知此制度应是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权门请托,营私滥举”说的是汉代察举制出现察举不实的情况。材料中没有郡县制和封国制的相关信息,b、c两项错误;科举制创立于隋代,d项错误。5(2015海南模拟)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入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a科技发展的停滞b科举制度的衰落c官僚政治的腐败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答案】d【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反映了唐朝人参加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官,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故d项正确。科技发展的停滞、科举制的衰落、官僚政治的腐败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c三项错误。6(2016聊城)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宰相权力的下降b礼仪制度的变迁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d皇权不断地加强【答案】d【解析】汉唐时期,皇帝与宰相“坐而论道”;宋代开始,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原因是为了尊崇君。据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7(2015昆明)汉书严助传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武帝采取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地方b削弱相权c选拔人才d监察百官【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郡国荐举贤良,汉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后来屡次荐举更多的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平民出身,官至丞相,上朝见到天子,谈论国家利益所在,汉武帝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大臣们多次被驳倒。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利用贤良文学之士打压丞相为首的大臣,本质上是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故b项正确;就材料整体意思来看,没有侧重于如何选拔人才,而是说明皇帝如何驾驭臣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职能,故d项错误。8(2015菏泽)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答案】b【解析】秦朝开始正式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形同虚设,三公无法分割相权,故a项错误;“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说明枢密院掌管军政,“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说明当时还有丞相,从朝代可判断是宋朝,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三省,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干扰最大的选项,清朝军机大臣是皇帝的秘密侍臣,不是重臣,清朝时根本没有丞相,故d项错误。9(2015洛阳二模)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c。10(2015广东联考)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宰相b削弱相权c君相并立d限制君权【答案】d【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11(2016保定)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答案】d【解析】宗法关系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尚书官职权力和地位的不断演变体现的是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反映,故b项错误;古代监察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防范宰相擅权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表明中央官职分工更加细化,有利于合理行使决策权力,减少人为性失误,故d项正确。12(2015南京)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皇帝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b升降由皇帝决定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阁臣刘健等向皇帝进谏了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令再拟,后又上疏,历数政令十失,皇帝仍没有接纳,刘健此时感到自己不能施展抱负,于是请求辞职,后李东阳、谢迁也随之请辞,武宗没有办法了,勉强同意了他们的上书,由此可以看出阁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的是皇帝,不是阁臣,表述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3(2015苏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答案】(1)制度:察举制。原因: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解析】(1)第一问“乡举里选”是指由下而上举荐的制度,应是察举制。第二问依据材料“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归纳出崇贤、举善两个关键点。(2)第一问依据信息“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知九品中正制下依赖门第出身的特点,而察举制注重孝廉。第二问紧扣材料信息,从助长政治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和影响人才选拔公正等方面分析弊端。(3)本问可依据材料“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分别归纳即可。14(2015徐州)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可以概括出是加强对地方统治的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