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反思:23古诗两首教材透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西子湖畔夏日的景象。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其中望湖楼醉书生动地记叙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幻,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诗中没说送别,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的美丽,是诗人通过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一首脍炙人口诗篇。 设计思路: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设法使学生入境,让学生和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古诗读写真切,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熏陶。 签于上述认识,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达到资源共享,追求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努力锺炼语言,诗化课堂,以情感为线,语言为链,建立起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和谐对话,使学生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4.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感受古诗的丰富力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以“情”为线索,以景为辅佐点,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难点: 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反馈的调控。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到过西湖吗?了解西湖吗?西湖的哪些景色,令你记忆忧新,回味无穷?(指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看似不经意的一问,链接了学生的记忆,勾连出大量的阅历和体验。电视、书本上或耳闻目睹的有关西湖的信息。纷纷踏来,交汇,共享,丰满学生的认知世界。 2.师:是呀,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景色的诗很多,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西湖美景是怎样的? 二、初读古诗,引生入境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望湖楼醉书这二首诗,想想,这两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谈谈初读后的感受 小结:是呀,同在西子湖畔,不同的作者领略了六月时西湖不一样的风光,并写得独具特色。 设计意图:初读是学生感受文本的重要环节,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背文本读通顺。这是学生文本对话的第一个回合 教学反思:三、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早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老师诵读古诗后,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达到琅琅上口,并且说说在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根据学生所描述的进行组织教学,体现学生教学的生成性 3.放媒体欣赏:西湖荷花 用一个词来形容怎样的荷花?或用你得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述这美丽的夏日之菏。放荷花录音(叶圣陶爷爷写的)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整合,课内外整合,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师:一千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随同友人刚刚走远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 师:非常投入地朗诵诗,生也听边看图。自由吟诵。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5.师: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在诗句中,情感是线将语言的珠子串联起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刚才读到的是一份怎样的情?用最恰当的词表达出来。 学生反馈,自由读书,谈谈这份情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生读3次(请同学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上建立起各自对古诗的最初理解,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置换诗句,对场景是进行描述,为学生创造了实践语言的机会。 6.师:是呀,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都能在诗句的景物描写中得到印证。现在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诗句,在品读过程中,你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做个记号,然后向组内同学探讨,解决不了的,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间的协作既达到了学习资源和成果共享,也使学生的问题更为集中更显出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导点拔就能实破学生们的瓶颈,使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刻的领悟而夺性化的见解。 7.学生自由感悟,就问题互相探讨。 8.学生反馈、互相解疑、品读诗句。 9.诵诗咏诗情 整首诗描写了西湖畔荷花的美丽,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离愁,就让这悠扬的乐声,穿透时光的河流,把我们带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真挚的明友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 (师生和着音乐,看着画面共同诵读古诗) 回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充分地感受了这文美、景美、情美之后的诵读,是一次提升了,声情融汇地读是积累,更是情的抒发。 四、学习望湖楼醉书 1.导入:美丽的荷花固然为西湖增添了魅力,下边我们随着著名的诗人苏轼去领略一下,西湖边的另一种自然景象,看看作者在写诗中又流露出什么情感。 2.揭题,读题,释题。 教学调整简介“望湖楼”:望湖楼在西湖之滨,“登楼凭栏,取山形,岭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绿净,楼阁内境中悬”,确为西湖名楼。 3.小组合作研究: 自由朗读诗歌,反复读,达到琅琅上口。 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 想想诗中描绘了哪一种自然形象,从哪些诗句可见?任选其中一句或几句用朗读或自己的话来描绘。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4.反馈: “我找到了哪句”“我用来描绘” 教师适当点拨。 下雨前:“黑云翻墨”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雨 中:“百雨跳珠乱入船”此时感受到了什么?(雨大) 生活中见到这样的暴雨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雨 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过天睛,你想到什么?体会诗人心境的舒畅。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对语言的独特体验,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内涵。 5.回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6.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是多么的神奇。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动态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乐美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让我们通过读来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吧! 7.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 指导读 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儿,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8.配乐吟诵。 五、回归整体 1.学完了两首诗,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观,如雨后空气,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诗人以高招的笔法: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让我们再次高呼:“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找准诗中的契合点,进行概语、总结、回归、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2.配乐齐读两首古诗 六、总结延伸 1.总结: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所能领略到的也只是古诗的点滴魅力,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解读感受到的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我们在这堂课中最大的所得。我想和同学们说的是,文学的大门永远向是爱好它的人们敞开的,原同学们都能在更多的诗歌、阅读中获得美的体验。 设计意图:课堂之外天地宽,让每个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独特体验延续到课外,让他们在更广泛地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获得心灵的丰盈,才是诗歌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学调整 2.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背写夏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教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种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反思:24 望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夜江色的美丽。教学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 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教学调整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月色美 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 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大概是这样一幅画吧,(出示课件)请你再欣赏一下加深印象。(录音朗读课文) 6.好,我们也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尽量记住这段美景。 (二)赏读经典美文 1.过渡:刚才我们犹如欣赏了一幅月下美景图。对于月下美景,许多大文学家都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老师特别喜欢朱自清笔下的月色,现在推荐给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叶子和花都被月光笼罩着,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幽雅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3.学生集体朗读。 (三)积累运用语言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欣赏了写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时亲眼所见的月下美景也来描绘一下呢?实在想不出来,请你赞美这幅画中的月亮。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 (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四、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 班 “王”字最后一笔为“提”,“文”最后一笔为“点”。教学调整 絮 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写成“系”。欠 独体字,笔画少,应摆正位子,笔画要舒展。第二课时一、1.(板书望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读课题)2.(评价:这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柔和。 这月亮太刺眼了。想想你平时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想好了,再读。)3.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板书“我”、诗人、小外甥)(出示江上月夜图)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优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他们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5.谁能告诉老师,“我”眼中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这是一段优美的文字,要细细地品味,慢慢地欣赏。(默读第二自然段)透过文字想象出一片月色。6.读书指导:如果读了让你心动的句子、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的品味品味,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中的情思。7.对了,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想想,假如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哪一个词?“安详” 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 读 (评价) 你听出了什么? 月亮像什么?读 它吐洒清辉干什么呀? 引到“镀”读一读 真是一位“能工巧匠”。 (你的想象真丰富 多好的感觉 你真是作者的知音 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一种微妙而美好的情感。)“隐隐约约” 读 你感受到什么? (宁静 朦胧) 是不是没有一点声音?你还听到了什么? 引到 “晶莹闪烁、千点万点、跳动” 像 读(不能太吵) 跳动的音符8.你还能用其他词形容一下这片月光吗?(妙 真美 恰如其分 经典)9.你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宁静、是安详,是美。(板书:美)你们觉得谁适合读这段文字?有谁毛遂自荐吗?(评价:只要用心品读就会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10.把你自己的那一片独特的月光读出来。(齐读)二、1.沐浴在这宁静的月光下,真是妙不可言。难怪“我”彻夜难眠。其实睡不着的还有一个人,那是谁?2.你听他们俩在甲板上赛诗呢。3.谁来读一读这段对话?(课件出示文中诗句)4.看,每一句诗词中都镶嵌着一轮明月,我们知道诗人最是多愁善感。那他们在借月诉说着什么呢?5.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可以交流交流。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意思 诗人小时候多么天真。能读得再天真烂漫一些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再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谁的作品?中秋夜思念弟弟的一首词 问青天,青天会告诉他吗?只会“寒夜无语空凄切”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读全词 真会读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思乡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学诗人摇头晃脑的样子吟诵全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调整(“天上月,水中影”,又是一位触景生情的诗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你听出了什么?愁 知音啊 读出来 漫漫长夜,该怎样熬到天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说说诗意 虽有月光相伴但却远离了友人几多不舍,几多无奈。读)6.小结: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他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是那一片乡愁,有时又变成儿时的天真与童趣!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板书:情)(诗人的知音 放进去读)7.有月的诗多如繁星,让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三、1.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都失眠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多么巧妙的比喻呀!小外甥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我们来演示一下。那么自信,那么肯定。真是不假思索。2.你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出示各种月图)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李白写到“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它若是眯上了眼,我们看到一弯新月,就像白居易在暮江吟所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3.喜欢这段话吗?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与“我”和诗人眼中的月亮可大不一样,他眼中的月亮让你感觉到什么?读(绘声绘色)你觉得小外甥怎么样?4.真的像讲童话一样,富有童趣。(板书:趣)5.我们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富有幻想,在你的眼中月亮像什么?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它写下来。四、1.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有趣、多变,而在作家眼里却是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在诗人眼中又是多愁善感的。为什么同一轮月亮一落在人间,落在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是呀,月儿本无情,情在你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明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课件出示)五、课外采蜜: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张爱玲的金锁记。看看他们眼中的月亮;并找出一些与月相关的音乐欣赏,感受一下词曲家眼中的月亮。板书设计: 望月 (黄色) “我” 诗人 小外甥 (白色) 美 情 趣 ( 红色) 教后反思: 教学调整25灰椋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引导学生读懂读通有关语句,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灰椋(ling)鸟 2.介绍资料 灰椋鸟,鸟类的一种,性喜群飞,食种子和昆虫。有的椋鸟善于模仿各种声音,包括其他的鸟叫声及人类的语言,如八哥、欧椋鸟等。在我国比较多见的是灰椋鸟。 3.简介作者 徐秀娟:黑龙江人,从事鹤类研究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寻找飞失的白天鹅,在涉水渡河时沉没河底,以身殉职。灰椋鸟一文,是她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 二、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音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灰椋鸟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盛装 倾诉 壮观 规模 呼朋引伴 喧闹 栖息 汇合 偶然 排空而至 扑棱棱 椭圆形 翩翩起舞 郁郁葱葱 翘首遥望 浩浩荡荡 情不自禁 2.交流词语意思 呼朋引伴:招呼同类。呼喊、引导同伴。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翘首遥望:抬起头来望。 郁郁葱葱:苍翠茂盛。 翩翩起舞:形容动作飞舞。 四、理清课文脉络 1.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灰椋鸟?(35) 2.速读课文,思考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等候灰椋鸟归来。 教学调整 第二段(35)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第三段(6)写“我”在归来时的感想。 五、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的灰椋鸟的哪些内容? 二、学习课文 原来,作者由于看了一部有关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想亲眼看一看灰椋鸟,那么,作者和同伴是怎样等候灰椋鸟的归林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思考:作者等候灰椋鸟归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体现出来? 2.交流:找出有关词句:静得出奇,翘首遥望,果然 3.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惊喜之情。(语速稍快,语调稍扬) 过渡:那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又是如何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好吗?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刺槐林” a.指名读, 哪些词句正确生动写出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投入) b.重点理解“投入”这个词 :与“飞入”进行比较,什么时候用“投入”?从“投入”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这树林是鸟的家园) (2)幻灯出示:“没有几分钟从我们头顶飞过” a.指名读 , 这么一个场面,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大部队归林的气势的?什么叫“排空而至”,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队“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c.再读一读“排空而至 ”这个词 (个别读 齐读) 读出它的气势 (3)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呢?学生练读。个别读,评价,齐读 (4)这是我们看到的画面,有没有听到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什么,交流什么,或呼唤什么呢? (学生想象说话)。先同桌对练 再交流 (5)这么壮观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来欣赏一下。齐读第4自然段。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这时树林中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根据这种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 学习方法 读划品 (1)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调整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1.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去自读课文,学习课文五小节。(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章的内容。) 2.交流 (1)“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鸟写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2)指名读 说说理由。谁也喜欢这一部分读一读 (3)(“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重点理解“俱乐部”:什么叫“俱乐部”,人们在俱乐部里会干什么?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呢? 这这里还用了用了什么句?(比喻句)似飞瀑,如惊涛,写出了什么?这是怎样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鸟叫声,感受一下这个场面,好吗? 学生听“鸟叫声”的音乐 鸟儿叫得这么欢,的确这儿成了天然的俱乐部,成了鸟的乐园。谁喜欢这一句的读一读。 3.是啊,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同桌对练,后指名学生说。) 作者看到这场面非常兴奋,感慨之余有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1.齐读最后一段。 2.最后一句是什么句,能改成陈述句吗?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能读好反问句吗?个别读,齐读 3.假如作者这时候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们想对她说什么呢? (爱鸟、爱大自然 观察仔细) 三、情感升华 1.简介作者 这位作者名叫徐秀娟 黑龙江人,从事鹤类研究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寻找飞失的白天鹅,在涉水渡河时沉没河底,以身殉职,为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灰椋鸟一文,是她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学生听音乐 3.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四、布置作业 1.徐秀娟走了,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感谢她为我们留下了这么美的文章,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欣赏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画面,那么,能不能把写鸟的句子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呢? 2.我们能不能挑战作家,也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事物,然后像作者一样用上“好像又像”或“似如”写一段话呢? 3.课外读一读巴金的文章鸟的天堂, 从中积累语言 4.作业 教学调整 5.练习背诵第3、4、5自然段 6.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指导:第一组句子可以写拟人句,第二组句子可以写比喻句,但都必须写出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情况。 板书: 宏伟壮观 灰椋鸟 归林 是好朋友 教后反思: 26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2.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3.小结: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1学习第一段“珍惜”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教学调整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2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欣赏有关句子: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各自朗读体会。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 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齐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第四自然段中要着重理解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第五自然段。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3.学习第六自然段。 理解“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二、练习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2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3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 “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板书: 水挑水 最珍贵洗澡尽情享受教后反思: 浇水 教学调整习作七 教学要求 :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关于月夜的插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想,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教后反思:教学调整练习七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知道日常交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通关题库带答案详解(A卷)
- 自考专业(护理)高分题库带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公共营养师四级考试重点题目解析
- 2024-2025学年度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全真模拟模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市政道路施工进度计划与管理
- 2025年环烷基润滑油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员工绩效考核量化指标及评分细则
- 2024-2025学年火电电力职业鉴定能力提升B卷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ECMO临床使用经验分享文档
-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评估表范本
- 肠造口并发症讲稿课件
- GB/T 6403.5-2008砂轮越程槽
- GB/T 15970.2-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2部分: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详1系统课件
- 组织行为学核心主题全系列(MBA研修班学生版4日)课件
- 局部解剖学绪论课件
- 可持续发展旅游课件
- 桥梁基础工程施工
- 非常实用的鸡的解剖课件
- 始祖鸟新员工基础知识考试(NEW)试题含答案
- 渣浆泵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