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八下第五单元活动单设计【单元主题解析】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体裁上看:有杂文,有散文,有古代的赠序,有现代诗歌;从内容上看:有珍惜生命历程的独特体验,有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对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的提倡,有对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的歌颂。【学习方法指导】课前预习多用勾画法;解读文本时错过送东阳马生序有的人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可以通过想象来把握一棵树的形象;散步可以用列提纲的方法来学习。在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写法、语言、修辞等进行学习时,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质疑。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形成答题能力技巧,促进能力的发展。【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二十一 错过 (1课时) 二十二 散步 (2课时)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3课时)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课时) 二十五 有的人 (1课时)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1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2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2课时)专题叶 (1课时)错过课堂学习活动单【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知识积累】:1机遇之神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向我们表明,它的恩惠和仁慈相比,任何才华能力都是罔效无用的.-叔本华 2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培根3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亚里士多德 4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 莎士比亚 5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 大仲马6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莫尔7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 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学习过程:】活动一:解读错过1导入示例: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错过”能改成“过错”吗?为什么?(朗读课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活动二:思考错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个人思考交流)活动三:品味错过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最想推荐的语句,并从表达或论述的角度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示例:(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的闪动着变换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赏析: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我推荐的句子是: 推荐理由是: 学法小结:如何来品位语言的深刻含义?找出文章中所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之处,联系语境加以理解,品味出语句的深刻含义,然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指导圈划并批注班级交流教师总结)活动四:直面错过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该怎样表现呢?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阐述你的看法(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班级展示)补充材料:(1)苏轼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在他人生最得意之时,一不小心,他就错过了最美好的仕途生活,走进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放弃,放弃心中的信念,在一块巴掌大的天地中人生点滴况味,终于在山与水之间发现,原来平淡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味道。他看淡了,看开了,悟出了“归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更高的人生境界。(2)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种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活动五: 拓展延伸:了解亲人的“错过”,从你的记忆库里或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评点或鼓励他们个性调整学习反思:有的人课堂学习活动单【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掌握现代诗歌诵读技巧。【知识链接】1936年10月22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数万人自发去悼念他,并尊其为“民族魂”。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他死后多年,人民依然“热烈纪念他”,著名诗人臧克家有感于此,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际,写下了有的人诗,抒发了自己纪念鲁迅的感受。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学习小博士】关于现代诗歌朗诵技巧:团体朗诵的基本技巧分为:独诵、合诵、轮诵、迭诵、滚诵。团体朗诵的声情表现,就是将这些基本技巧加以错综变化,揉合运用。独诵:一个人朗诵,是最基本的技巧,也是最重要的技巧,对于诗句的玩味、读法的推敲、节奏的掌握、声情的表现等,要细细斟酌。合诵:一群人一起朗诵。这一群人可以是五人、十人、二十人或全员合诵最重要的要是整齐,不能有人放炮。合诵易显现磅礡的气势。轮诵:一句一句分组(人)轮流朗诵。有两种情形,分两种效果。所谓有两种情形,一是不同句子的轮诵,另一是相同句子的重复,后者往往是为了凸出该句子的重要性;所谓分两种效果,视接句的快或缓而产生不同的趣味,轮诵接得快将塑造紧张、迅捷的效果,接得慢则有舒缓、悠然的味道。因此使用轮诵技巧要看所想塑造的效果或情味是什么。迭诵:不同组别轮流朗诵时,声音有交迭的情形者,谓之迭诵。使用迭诵,会塑造吵吵嚷嚷、极为繁复的感觉,声音若听不太清楚,在迭诵前或迭诵后,独诵或合诵一次,有助于听众的了解。滚诵:又叫衬诵,一组声音较小做衬底,另有一较大的声音是主要的诵声。做衬底的声音可以是读或诵或吟或唱,相对的主要诵声也可以是读或诵或吟或唱。滚诵的声情效果极为独特而丰富。【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诗歌,品讲诗句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注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爱憎情感。朗读诗歌浏览课文,圈划答案班级交流活动二、研读诗歌,理解内容1男女生合作朗读诗歌,并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 分析对比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独立思考二人小组交流) 读有的人2至4节,说说这几节从哪些方面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对比?这样对比有什么表达作用?(独立思考组内交流不清楚的地方向老师请教班级交流汇总,教师板书)活动三、精读诗歌,领会感情1小组合作朗读。要求: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对诗节作朗读分工。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个人找出句子并分析,并试着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指点)提示:(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分工合理吗?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2总结作者对这两类人有什么样的感情,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活动四;评价赏析,学会创作: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试创作一句或一小节。 (交流展示)个性调整学习反思: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课堂学习活动单【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理解“一棵树”的艺术形象。2品味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学习“一棵树”的崇高精神。3学习并借鉴文中所运用到的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学写诗歌。【课前准备】 1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2收集古诗文中出现的“树”的意象。【课堂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诵读感知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自由读课文组内你读我赏)活动二:再读课文,领会题旨1树是如此的平凡,可它为何而感到骄傲呢?(独立思考,展开想象描述出“一棵树”的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班级交流评 )我是一棵 的树,所以,我骄傲。我是一棵 的树,所以,我骄傲。我是一棵 的树,所以,我骄傲。2组长组织再读课文:师徒合作找出运用多种修辞的语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师徒合作批注你读我赏析(读+赏析二位一体赏析法)3说说古诗文中出现的“树”的意向,说说心目中的树的形象教师总结: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和高度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那么,“一棵树”在你心目中究竟是怎样的形象?你是不是佩服它?自己想不想做“一棵树”呢?(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倾听教师总结独立思考班级交流)活动三:三读诗歌,加深认识。小组合作朗诵比赛:看谁能把诗中“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段,也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跳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诗节,反复朗诵小组合作朗读全班交流,组织评价。)课后学习:1收集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体会、思考一种意象的含义。比如:月亮,扬花等等。2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个性调整学习反思:【知识链接】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散步课堂学习活动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学习过程】自学要求与步骤(一定按照要求做哟!)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自学检测】活动一:课堂抽测。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学生按照活动单自测组与组交换批阅统计满分人数,小组总结)分歧 一sh( )间 chi( )散 各得q( )所 委q( ) 因为 水波ln ln( ) ( ) 你就背着我 我背上的 活动二: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每个小组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点评,组长总结活动三:根据原文填空(不要看课本!)1母亲 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3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有的浓,有的淡;5小家伙突然 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6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 不算重;儿子 很胖, 幼小, 也轻。但我和都是 ,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活动四:完成下列题目1一家人散步遇到了怎样的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2用自己的话叙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个题目。组长发问,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听老师点评活动五:好句赏析。你感觉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并做好批注。组长组织大家浏览课文做好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赶快提出来吧!提问小组帮忙解决听老师指导点评个性调整学习反思:散步课堂学习活动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2通过朗读,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通过对亲情的感悟,能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并且要加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或者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注意:概括内容要有人物、事物、主旨。)(听读思考小黑板展示全班评比)活动二:再读课文,感悟亲情交换身份(父亲、儿子、母亲)朗读,并说说从这篇文章中,你读到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围绕血融于水的至爱亲情;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熠熠闪光的人性之美;责任心、使命感;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等方面来阐述见解。(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成果展示)活动三:三读课文,品味亲情本文之所以感动无数人,其重要原因在于亲情之美、语言之美。本文语言简洁优美,极富表现力。请你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读。提示:文章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欢愉时语速快,深沉时语速慢。把握人物性格。(组内交流好句选择大家都喜爱的句子组内搭配赏析小组合作朗读交流他组点拨评价听老师点评)活动四:对比阅读 北风乍起时看完电视以后,一整晚他都睡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往深圳打电话,直到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冷空气南下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买。啰唆。”撂了电话。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你们那儿今天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嗨!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还不是下雪。”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南国,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 他想,在下次寒潮来临时,他仍会赶在北风之前,向深圳投去问候和叮嘱,可是他的第一个电话,应该是往哈尔滨去的。思考问题1、多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2、读了散步和北风乍起时,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你自己会怎么做?个性调整学习反思: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学习活动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2熟读并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义 。【学习过程】活动一、了解作者和作品.自由朗读并熟记链接材料教师抽测活动二、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组内个体展示读各小组推举一名选手参加全班朗读竞赛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1: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2:在个体展示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互相点评3:在其他同学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4:学习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 提示: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学( ) 怠( ) 叩问( ) 绮锈( )日再食( ) 冻馁( ) 叱咄( )活动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将自己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圈画下来(翻译提示:结合注释、运用所学、反复朗读、联系揣测)组内讨论明确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各小组推选一名组员将注释中没有且难以翻译的字、词、句的解释和本组不能解决的难点板演到小黑板组际间互相订正、互相释疑。提示:注意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今: 走送之 走:古: 今: 尝趋百里 趋:古: 今: 或遇其叱咄 或:古: 今: 卒获有所闻 卒:古: 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 今:活动四、尝试背诵课文片段。【材料链接】1关于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2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个性调整学习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弄懂课文内容,会翻译课文2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学习过程】活动一、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班级选定一名学生朗读分小组以“宋濂求学记”为题进行创造性复述班级展示提示: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活动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 (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2)作者写出了他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3)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4)对宋濂早年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展示组间批阅修改)活动三、重点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展示组间批阅修改)(1)作者写作本文既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为什么在第1段里却要大谈自己年轻时为学之难呢?又为什么在第2段中把今日太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与当年自己学习的情况作对比呢?(2)第1段和第2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今昔对比的?这几个方面排列次序是否一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本文中的对比有什么作用?个性调整学习反思:【知识链接】:古代学校的名称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方案汇编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训练方案
- 公文写作规范与范文大全汇编
- 2025-2030反恶意软件技术演进与商业应用全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硅碳复合技术产业化瓶颈突破研究报告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回收网点布局优化与自动化拆解技术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隔膜涂覆技术迭代与隔膜设备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 初中体育活动教案设计与实施
- 2025-2030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突破与市场格局演变
- 心血管专业疾病诊疗实践指南
- 《水基路用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规程》
- 快递柜租赁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指南
- 《车刀与切削原理》课件
- 2024高考物理全国二卷
- 2024-2030年中国猎头公司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注塑检验员培训
- 消防安全操作员培训合同范本
- 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培训
- 国庆节磨豆腐活动方案
- 运输供应商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