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中地理高考突破自然灾害 课件.ppt_第1页
09年高中地理高考突破自然灾害 课件.ppt_第2页
09年高中地理高考突破自然灾害 课件.ppt_第3页
09年高中地理高考突破自然灾害 课件.ppt_第4页
09年高中地理高考突破自然灾害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年高考突破自然灾害 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卷 10分 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图22反映了我国1950 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写序号 并说明依据 3分 2 分析 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4分 3 说明 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分 31 1 区 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 或b 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 或c 均最高 2 区 春季降水少 升温快 蒸发旺盛 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 副高 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于燥少雨 3 森林火灾 遥感技术 对应课标 运用地图 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图上内容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第 题 分析台风 寒潮 干旱 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第 题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 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第 题 2007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10分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 台风 云娜 在b地 属浙江省 登陆 13日 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 图12 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 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跟踪 云娜 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 并做出了及时 准确的预报 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 对受 云娜 影响的危险地区 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 云娜 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 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 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 4分 2 2004年8月12日下午 a 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6分 26 答案要点 1 运用现代技术 进行准确预报 2分 政府组织得利 采取了防范 避险措施 效果显著 2分 2 西南 偏南 偏西 1分 东北 偏北 偏东 1分 不利影响 强风暴雨 洪涝灾害 地质灾害 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2分 有利影响 丰沛降雨量 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2分 对应课标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结合实例 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 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运用地图 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运用地图 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简述地震 泥石流 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分析台风 寒潮 干旱 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列举虫灾 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结合实例 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 防灾与减灾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 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 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 减灾的主要成就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1 自然灾害的类型 特点 分布2 自然灾害原因3 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 灾情损失 4 防灾与减灾措施 自然灾害的四个层次 在各版本教材中第 项差异最大 人教版1 气象灾害2 地质灾害3 水文灾害 洪涝 风暴潮4 生物灾害 赤潮 湘教版1 气象灾害 洪涝2 地质灾害3 海洋灾害 风暴潮 赤潮4 生物灾害 鲁教版1 气象灾害 洪涝2 地质灾害3 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的分类 新课标 简述地震 泥石流 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分析台风 寒潮 干旱 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列举虫灾 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建议以新课标为主兼顾学生用的人教版教材 人教版以阅读材料的形式讲述1 持续时间 突发和渐发2 区域链发 串发性灾害链 并发性灾害链 串发 并发性灾害链3 空间和时间分布 空间群聚和时间群发中国自然灾害特点 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湘教版1 广泛性与区域性2 频繁性和不确定性3 周期性和不重复性4 联系性5 危害严重性6 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中国自然灾害特点 种类多 频率高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 自然灾害的特点 鲁教版1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2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3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4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5 最基本特点是具有危害性 建议以鲁教版和人教版为主讲一讲各特点的含义以人教版和湘教版结合讲我国自然灾害特点 1 某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 特点 分布 原因 灾情损失 防灾与减灾措施2 某种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 原因 灾情损失 防灾与减灾措施建议 以主要灾种为主 以区域为辅 教材整合的两种思路 台风 台风 1 外围大风区2 旋涡风雨区3 台风眼 考点 1 外围风向2 移动路径3 风向的动态变化4 台风势力强弱变化 台风 台风源地 水温在26 度以上的广阔的洋面 水汽充足 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促使空气上升 南 北纬5 20 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台风较多的季节 夏秋季节 教材上为7 11月应为北半球 热带气旋集中地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 中国东南沿海 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赤道上能否形成台风或飓风 为什么 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 不能形成台风 台风影响我国的主要地区 东部沿海都会受到台风影响 以东南沿海为多 按省区看广东 台湾 海南 福建为多 台风的灾害及有利影响害 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狂风 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破坏地面建筑 道路和通信设施暴雨 洪水泛滥 淹没农田和村镇风暴潮 破坏海堤 淹没岛屿 淹没沿海的城市 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设施 水产养殖业损失严重利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盛夏的干旱和高温闷热天气 台风的移动路径与风向三条路径 西移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三个影响因素 地转偏向力信风副热带高压位置四周风向位于台风移动路径上的某地风向变化 天气变化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遥感 rs 技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 及时发布预报和警报 海洋灾害带台风 风暴潮 赤潮 东南沿海灾害带台风 风暴潮 暴雨 洪涝 海水入侵 东部灾害带洪涝 旱灾 病虫害 东北霜冻 华北地震 中部灾害带暴雨 洪水 地震 滑坡 泥石流内蒙古雪灾 黄土高原暴雨洪水和干旱 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 西北灾害带地震 沙尘暴 霜冻 干旱 病虫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暴风雪 地震 寒潮 雪崩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全球75 的火山 80 以上的地震 2 3的台风和海啸以及风暴潮二是北纬20 50 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水旱灾害 风暴潮灾害 台风灾害 地质灾害 人教版台风寒潮 湘教版中国洪涝灾害 鲁教版洪涝灾害泥石流 建议 鲁教版和湘教版洪涝讲的较好中图版对寒潮讲的不错整合教材时可参考 必修 课标对自然灾害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中图版寒潮 对所有自然灾害 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 1 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 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如 rs gis等 3 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 加强防灾 减灾宣传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但也应注意 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 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 如 洪涝灾害 恢复植被 沙尘暴 恢复植被 控制载畜量 退耕还林 还牧 赤潮 控制污染等 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热点 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寒潮材料 2008年1月10日以来 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建国以来所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总体上看 此次灾害天气具有范围广 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 灾害重等特点 自2007年8月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 至2008年1月 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 5 以上 1月份欧亚地区出现罕见 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 高纬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 但是较强副热带系统却阻挡南下的冷空气 使得冷暖空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交汇 图 图 所示 冻雨区主要分布在我国 高原东部 丘陵区 2008年1月10日8时 30日8时我国降水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图 所示 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 长江中下游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上海 及贵州日平均气温小于1 的最长连续日数仅少于 年 为历史同期次大值 产生这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国南方带来哪些灾害 可能会产生的次生灾害是什么 防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自然灾害的热点 洞庭湖东方田鼠灾害 1 我国两大鼠类危害区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2 成因 近两年湖区水位偏低 湖滩裸露 适宜田鼠繁殖 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强 滥捕滥猎 导致田鼠的天敌 猫头鹰 老鹰 蛇等 数量急剧减少 长江三峡水库泄洪 湖水上涨 迫使老鼠迁移 防鼠设施不完善 3 危害 四处打洞 威胁防洪大堤 啃食庄稼 威胁稻田 粮食减产 破坏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 传播疾病 危害人体健康 4 防治 人工捕杀 化学灭鼠 设立防鼠设施 禁止滥捕滥猎鼠类天敌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的热点民政部公布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情况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 次 不同程度受灾 因灾死亡2325人 紧急转移安置1499万人 次 农作物受灾面积7 3亿亩 其中绝收面积8620万亩 倒塌房屋146万间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 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出5个特点 一是多灾并发 水旱灾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