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5分钟)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步行两万五千里完成了一次革命战略转移,创造了革命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奇迹,这支队伍就是(红军),而这个奇迹就是(出示课件:长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长征的故事?(预设)生:我读过倔强的小红军。 师:同学们知道长征途经了哪些地方吗? 3师介绍长征资料 。 介绍长征线路图(多媒体出示) 师介绍长征从瑞金出发途经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出示长征途中的图片(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大渡河、穿越茫茫草地)。 师:长征途中,红军共淌过24条河,翻越18座高山,每天面临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敌机在头顶盘旋,有几十万敌军在围追堵截。听完介绍,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吗? (预设)生:红军靠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真了不起! 师: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 二、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20分钟) 1学生齐读诗歌。(2分钟)师:读完这首诗,你能不能快速找到这首诗是围绕哪句诗写的?(预设)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学习第一句。(3分钟) 师:俗话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那这两句诗中,你认为哪些词最关键? (预设)生:我觉得“难”和“只等闲”最关键。(预设)师:既然难,为什么是平平常常的事?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 3学习第二、三句。(10分钟) 师: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历尽了千辛万苦,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作者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来表达情感,你们能找到是哪些吗? (学生默读古诗,用圆圈勾画出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 生:五岭、乌蒙、岷山和金沙江、大渡河。 师:诗人是怎样描述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的呢?自由读读第2.3句诗,读完后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生:我不懂那么高的山为什么把它比做细浪和泥丸? (预设)生:云崖为什么会暖呢? 铁索为什么会寒呢? 师:问得好!五岭连绵数千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细浪?乌蒙山高2800多米,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泥丸? 现在让我们借助集体的智慧,用4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2.3句诗,完成工作纸上的练习,并派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4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讨论。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第二句:那么高的山为什么把它比做细浪和泥丸?。师:孩子们,要是平时,翻过几座大山何等艰难,况且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更是难上加难,知道这些,你又会怎样读? (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板书:难、平常) 师:这都是因为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小组派代表汇报第三句:云崖为什么会暖呢? 铁索为什么会寒呢? 师:孩子们,一起来看(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可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心头暖洋洋的,我们再来看泸定桥。 (出示泸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 师: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 (预设)生:心惊胆战。 师:这个词很准确,谁能用你的读,读出这种感受?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 (放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 师:看了这段录相,你想说什么话?用一个词也行。 (预设)生:惊险悲壮。 师:是呀!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写下的一首七律诗,当他回想起那惊心的场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红军勇士们浴血前进,(读)大渡桥横铁索寒后有追兵,前有顽敌,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学习第四句。(5分钟)1过渡。师:同学们,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出示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行程2万5000里。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师:尽管“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难;金沙水拍桥横铁索更难”,但都不是长征途中的最难。现在,让我们走进“岷山千里雪”的画面中,这是长征途最艰难、最悲壮的征程之一。(出示,齐读)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你知道岷山是一座怎样的山吗?指名答。师:岷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翻过去就意味着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生读第4句。) 师: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 (预设)生:尽开颜。喜。 师:喜从何来? (预设)生:我们战胜了艰难困苦,胜利啦! 师:对!把这种“喜”带到读中去,全班读。 师: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适度延伸,升华主题。(4分钟)师: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远征如此艰险,红军却能等闲视之,他们的精神力量来自何方?师:我们先来读一读长征组歌中过雪山草地的歌词,读后应该会有所发现师: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诗中有一句话就揭示了答案。这句诗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生答)师:结合当时的背景,请大家想一想,红军的理想是什么?先在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预设:建设新中国;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师: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红军的理想。正是这种理想,让红军有了百折不挠的意志,有了乐观进取、英勇无畏的精神。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奇迹。四、背诵诗句,内化语言。(3分钟)1. 齐读诗歌。师:七律长征是英雄的颂歌、胜利的颂歌,是撼人心魄的精神颂歌,也是视死如归的慷慨悲歌!让我们满怀感动和崇敬,重温诗句,跟随伟人毛泽东重走一次长征。2. 背诵诗歌。师:面对跨越半个中国的漫漫征程,面对千山万水中的千难万险,伟人毛泽东用一句诗表达他和红军将士的豪情。这句是红军不拍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背)师:连绵不断、巍峨险峻的群山,见证了长征的艰难,也见证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全体女生们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背)师:这两条水记录着两次让人难以忘怀的战斗,也抒发了毛泽东和红军将士们的两种不同心境。全体男生们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背)师:这是最艰难的一段历程,但战胜艰难,胜利就在前头!全体同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背)五、领悟文风,拓展延伸。(3分钟) 师:长征途中,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一篇。站在六盘山顶,看着陕北烈烈红旗,想到长征漫漫征程,伟人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多媒体出示) (生齐读清平乐.六盘山。) 六、总结全文,结束新课。(5分钟) 1.师:同学们,毛泽东不仅是伟大领袖,更是位杰出诗人。课前我们搜集了他的不少诗歌,大家拿出工作纸四,自由读诗词,用波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选择一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书法纸上。2. 展示学生的诗句,展示老师的诗句。3. 师:我喜欢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豪迈,我喜欢“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