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过程.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过程.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过程.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浅显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驾驭能力。本文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按照“初读准字音、明内容再读划节奏、清文意悟读趣读学名句赏读出韵味” 五次读书有机结合的教学步骤完成本课的学习。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教学重点 1、继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自学文言文的方法。难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古人小孩子的聪颖机智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2(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问题: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4、翻译课文。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研读课文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教师适时点评。1、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2、文中谢公认为哪一个回答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融洽”、“欢乐”、“温馨”、“文明”、“轻松”等均可。)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七、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八、教学反思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少年儿童活跃的思维、机智的论辩,是以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为基础的,这与当时家庭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重视是分不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