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韩敏教学目标:1、 领会诗歌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2、 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3、 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学情分析:诗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翻译诗歌时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全班交流时只需针对一些比较难的翻译即可。教学重点: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感受人物形象;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语言特色,理解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体会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1、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曾经被搬上银幕,她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今天,让我们继续研读乐府民歌木兰诗,走近木兰,感受她的魅力,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 理解诗歌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1、 检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相机认识“互文”这一修辞手法。互文: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2、 快速阅读诗歌,给每个自然段起一个小标题,并初步感知诗歌的详略安排。停机叹息 代父从军(详) 出征准备和奔赴战场(详) 多年征战(略) 辞官还乡 合家欢聚(详) 比喻赞美留下悬念:为何如此安排详略?这要从木兰的形象说起。3、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诗歌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小组展示活动,由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提示: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要注意从这两方面把握,结合诗歌内容来回答。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等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等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为家人着想,热情活泼,美丽可爱的女儿。小结:诗中写出了她的英雄气概,更写出了她的儿女情。正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在国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艰恶的沙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这样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和敬佩之情?所以作者这样选材更有利于刻画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4、 体会诗歌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着墨较多的往往都是作者着力突出的,这首诗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句话,突出的正是勤劳善良、热爱生活、为家人着想的木兰形象,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表现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情节,则不惜笔墨,详加描写。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和。3、 体会诗歌传神的语言特色。1、 诗歌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理解。2、 根据示例,自主体会,进行交流,4、 诗歌小结。这首质朴的乐府民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传神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结构美,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读之怦然心动,思之无限感慨。五、拓展延伸。历史上不独有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还有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有革命烈士秋瑾,还有为科学献身的居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