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3).doc_第1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3).doc_第2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3).doc_第3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3).doc_第4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3)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空气温度保持不变( ) A . 声速逐渐减小B . 频率逐渐减小C . 振幅逐渐减小D . 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2. (2分)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可以再分B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C . 光年是时间单位D . 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3. (2分)地震是地球发生的剧烈振动,而人耳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这是由于 ( ) A . 声音不够响B . 声音是噪声而不是乐音C . 频率低于20HzD . 频率高于20000Hz4. (2分)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 . 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C .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D .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5. (2分)环境的恶化让我们的地球出现了大量的极端天气,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一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下列所示的四种自然中的现象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冰花是凝固形成的B . 雾凇形成需要吸热C . 冰川消融是液化现象D . 河床干涸是因水分蒸发6. (2分)(2017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 .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 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 .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 (2分)关于红外线、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B . 紫外线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C . 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紫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D . 温度越低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8. (2分)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9. (2分)下列有关厨房物品涉及的物理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 拧开香油瓶盖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 . 烧水壶的壶身和壶嘴上部开口,下部相连,构成连通器C . 水沸腾时,若水面上的气压升高,即使水继续吸热,温度也不再上升D . 使用筷子夹菜时,筷子属于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10.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B . 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C . 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D . 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升华而形成的11. (2分)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 . 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 . 水的凝固点是0D . 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再吸热12. (2分)小秋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则( ) A . 他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小B . 他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C . 他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D . 他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二、 填空题 (共11题;共14分)13. (1分)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保护环境。光伏发电站的推广实现了将_转化为电能。 14. (1分)中考考场静悄悄,穿高跟鞋监考的老师在考场巡回监考,发出“咯哒咯哒”响声,这是因为鞋跟敲碰地面_而产生的。为避免影响考生答题,监考时规定,老师不准穿高跟鞋来监考,这是从_处控制噪声的。15. (1分)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门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大,也可以说他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_大16. (1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17. (1分)小明在学习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后,做了一个实验:他找了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里装有纯净水,另一杯里装有一定浓度的盐水,将两个玻璃杯放入冰箱冷冻室(温度为10),一段时间后,纯净水结成了冰,而盐水没有凝固,根据这一实验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 18. (1分)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品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_,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_,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9. (1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如图甲所示是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折射光照度与入 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 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1)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_(选填“黑”或“白”)色;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小_(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2)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_(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此时应将“智能玻璃温度调_。 (3)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_(选填“超”或“次”)声波信号经周边的物体的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4)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 . 汽车的车身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B . 在车内通过车窗玻璃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C . 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是为了向上反射噪声D . 夜间行车时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开较亮的灯(5)“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车车内光照度为_Lx;当车外光照度为25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_%. 20. (1分)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均匀介质中光是_。21. (1分)小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0.5m,则像与她的距离为_m,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2. (1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立的_像,像与物体大小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m;当他向镜面前进0.5m时,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3. (4分)在空格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现象;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现象三、 作图题 (共3题;共8分)24. (5分)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的天空的范围(画出光路示意图)25. (1分)如图所示,请你画出蜡烛AB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提示:光屏上能否观察到蜡烛烛身的像?)26. (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四、 实验题 (共5题;共26分)27. (4分)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_,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_,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_(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_法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_;这一过程需要_热 28. (5分)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1)他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 (2)改正不足后,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发现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其中属于晶体的是_; (3)在第6min时海波处于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9. (9分)(2016威海)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_(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_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_(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30. (2分)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cm203040506070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cm201714.513.51312.6(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将_; (2)为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_cm;(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越_(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_。 31. (6分)如图,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婷婷建议大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起来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说明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小明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_像(选填“虚”或“实”)(5)完成上面实验后,她又和同组同学一起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_(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下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 入射角153060反射角153060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