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习题 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5南通三调)“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辟新航路。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要分享商业利益、追求利润。d项正确。a、b、c三项相比于追求经济利益,不是最终目的。2(2015广州)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答案】a【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时间信息限制“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据此可联系到新航路开辟后,由于亚洲的商品竞争力强,欧洲人用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这导致了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c、d各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本题选a。3(2016德州)“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c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是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其评价的重心不是殖民掠夺,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项;d项符合题意。4(2015成都一诊)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班牙运送亚洲的香料、中国的丝绸、墨西哥银元等形成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支持的麦哲伦横渡太平洋,经过菲律宾等地的环球航行符合题意信息,因此选择d项。a、b两项的航海家是葡萄牙支持的,与材料信息矛盾;c项的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与材料信息不符。5(2015惠州)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答案】c【解析】辣椒原产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把辣椒带回欧洲,继而传播到亚洲,此时是15世纪晚期,是中国的明朝时期,所以只能选择c项。6(2015陕西质检)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答案】c【解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b、d两项明显不符合中国,排除;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排除a项;两者都有利于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c项正确。7(2015天津滨海新区)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时间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主要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发现,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8(2015南通)“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答案】a【解析】该题需要研读出材料所隐含的信息内容,即荷兰在建立世界商业殖民帝国过程中,与葡萄牙等国展开激烈争夺,在亚洲抢占殖民地的事实。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地点与时间信息,并与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相关史实相联系。b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可以从国籍印尼来排除。正确答案a。9(2015吉林摸底)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的结果 b奴隶们在劳动中的创造c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 d工业革命的促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口迁移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奴隶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克里奥尔语是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说明是西方殖民扩张促进语言的交流和形成,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是殖民扩张以后的事件,故d项错误。10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以判断英国能够在三次英荷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是其发达的手工业,故选c项。a、b两项是当时两国的共同特征,排除;英荷战争爆发时英国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d项。1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a保护商业贸易 b拓展殖民地 c传播天主教 d掠夺工业原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由材料中“欧洲商人”“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商业贸易;拓展殖民地也是为了经济利益,排除b项;c项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推动西方国家掠夺工业原料,与题干材料中“16世纪晚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结合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史实,可判断d项正确。b、c两项是英国,排除;a项“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的是葡萄牙与西班牙,排除。二、非选择题13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评分标准:项目要求等级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达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符合逻辑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 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问答题,综合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第(1)问,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看待哥伦布,偶然性即把此事件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可从他误打误撞发现美洲的角度回答,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角度回答;第(2)问,涉及历史观问题,即“欧洲史观”还是“全球史观”,也就是“欧洲的世界”还是“世界的欧洲”,不同的史观导致人们对哥伦布不同的评价;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依据题目的要求,紧扣题目要求作答。14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一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设计很独特,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做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很大。材料二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在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材料三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 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100年。材料四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帝国的主要原因。(不要简单列举史实。)(2)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17世纪后半期,荷兰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个国家?指出其丧失大国地位的主要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