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1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2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3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4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初读课文,思考完成:1、划出文中生字词。2、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3、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4、本文写了作者作者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三、阅读完毕,检查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教师进行归纳,提示要点。1、(1)绯()红:鲜红。 (2)陌()生:不熟悉。(3)畸()形:不正常的形状。(4)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5)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6)杳():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7)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8)喝()彩:大声叫好。 (9)发髻():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0)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2、(正直无私,真挚诚恳)(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具有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他是一个生活很马虎的人,第9小节写了一个留级生说的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以及“我”亲眼所见。都可以说明他对穿衣服很马虎,生活上很朴素、简便。(提醒学生注意侧面描写的作用)他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第11小节写老师把“我”的讲义要去,给“我”作了很多修正。增添了很多脱漏的地方,甚至连文法的错误也给“我”一一订正这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人。(提醒学生关注原文中的一些关联词和副词)他是一个严格要求学生的人。虽然他关心“我”,但当“我”作业中出现错误时,他就给“我”提出来,这是真正帮助学生的老师。他还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是个医学教授,他很想知道中国女人裹小脚的事,说明他有探究精神,而且从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抱着一叠大大小小的医学书这个细节上看,他非常好学。(赞扬学生善于关注细节描写)他关心学生,在生活上马马虎虎,但他教学上很细心,他担心“我”怕鬼,不敢解剖,看到“我”肯解剖就很高兴。提醒大家注意藤野先生的外貌,学纷纷找到第6节读起来:“其时走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藤野先生其实非常普通与平凡。3、(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4)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4、 事 例 思想品质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了解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四、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内存联系。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1、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3、这些内容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一部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课堂上看电影,鲁迅弃医从文等事(第二部分)2、这些事从表面上,与写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处处是写藤野先生(板书):清国留学生 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有联系 日本“爱国青年” 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社会背景)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五、齐读第三部分课文,讨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1、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认为哪一是他最为敬佩的感动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无私。从第37自然段中)2、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怀念他吗?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呢?(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六、讨论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1、在本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谁能说说都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哪些经历?(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的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带到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失望和不满的感情。)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鲁迅的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板书:去仙台学医 寻求强国强民道路,强壮民族体质弃医从文 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七、总结全文,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2、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由上内容均可由学生根据研习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节。学生朗读后,我请他们说说体会,学生们认为文字中饱蘸着作者对先生的感激之情。我颔首,提醒学生注意这样一句话:“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在我们眼里,藤野先生可能是平凡的,在作者心里,藤野先生却是伟大的,我把平凡和伟大板书到黑板上,接着问:为什么呢?清再回到课文读一读、悟一悟。生:这与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是非常有关系的。当时作者到日本学医救国,他受到了一些优待,仙台的职员关心他的食宿问题,但那是对他生活的瞎操心;在学习期间,他还受到一些特别的待遇,就是考及格后被诬陷作弊,看电影时,看见同胞在影片里被枪毙受到日本学生嘲笑,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状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跟其他的日本人不同,所以他觉得藤野先生特别难能可贵,特别伟大。我为学生的理解到位暗暗喝彩,虽然他对当时的背景并不特别了解。又有学生补充:其实,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虽然他们的很多文化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他们称我们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藤野先生抛开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20世纪初期日本国力不断加强,但军国主义抬头,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为中国、为学术,毫无保留地接纳“我”、关怀“我”,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老师!于是,“我”把这份感激和怀念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装订先生给“我”修改的讲义,把先生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壁上。收藏的不仅是讲义,更是收藏老师的一份关爱,这份关爱之情,如同寒夜中的星辰,闪亮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对老师的怀念内化成勇气和力量,促使“我”以笔为刀枪投入战斗。藤野先生给予作者的精神力量随着时间的流逝愈久弥深,怎能不忆藤野? 第二课时一、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将事件归类,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课文要求一边细读,一边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都快速读起来) 师:时间到,现在谁能概括?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针对文中所写内容可以加以补充更正。 生1:1)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很“标致” 生2: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还有3)“作者在仙台受到优待” 师: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出两个,表现很不错的,谁还能概括?积极发言 生3:4)初见藤野先生,5)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生情绪气氛渐渐高涨,进入思维状态,举手同学也多了起来) 生4:6)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7)教“我”改解剖图;8)担心“我”怕鬼;9)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师:这位同学一次概括出四个事件,真的很棒,给些掌声作为鼓励。(生齐鼓掌) 生5:10)匿名信事件;11)看电影事件 师:文章结尾部分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6:12)“我”与藤野先生惜别;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 师:(小结)同学们带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鲁迅的洋老师的想法查找并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仅抓住了直接或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其余的事件则忽略掉了,也有学生抠得过细,经过全班讨论后,归并到此14件事中学生在此过程中带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鲁迅的洋老师的想法,去查找概括事件,既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又再次细读了课文,达到了自主阅读的目的。) 师:我们根据这14件事与刻画人手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 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生7:第4件事是见藤野先生的印象,从初见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中可见学者形象。 师:那么你把外貌描写读给同学们听,我们可见翻到前面彩图看先生的画像。 生8:第5件事是耳闻藤野先生逸事,属于侧面描写,既增加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又使写法灵活多变。 生9:第69件事是正面描写,刻画藤野先生的极具特色的4个典型事件,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人物形象地塑造,主要借此完成。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生10:第1214件事写惜别,不舍之情,回忆亦可见师生情深。丢讲义的自责,寻讲义的诚恳从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恩师无言的感激与思念。 师:由此可见,叙事不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变可饱含深情,抒发情感,从而直奔主题,使主题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惜别几节中,比较直白的感情流露,鲁迅善意的谎言,学生还是能理解的。而“丢”与“找”经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则明白“找”是重点,也是生对师情深的间接表现。这样,让学生逐事细究,使学生不仅明白事件的作用,也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原因都为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一片无法言表的真情。)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 生11:第13件事虽末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 生12:第1011件事也末写藤野先生,但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 师: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类事件末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 我给同学们介绍当时的背景:(幻灯片展示) 鲁迅于1902年被公派留日就读东京弘文学院学习,而鲁迅对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实质看得非常清楚,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鲁迅学医,既是因为想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又是因为对洋务运动的失望。而后弃医从文则因为发现救助国人的灵魂比救助国有的身体更重要。否则,“尽管体格健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令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即为文中提到的看电影事件。 师:第三类事件的作用亦明朗化了。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 至此,我们对作者选材及其作用已基本理清。那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生12: 我认为: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全文写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生。 师: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请举手(学生过半) 生13:我反驳,我认为以爱国的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爱国。 (赞成这一观点的举手近半,有些同学已开始争议、犹豫) 师: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 生14:二者并不矛盾,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 师:这位同学反应特别快,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师: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 生:东京仙台离开东京 师:通过这些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生:一个有高深学问,严谨认真,外表质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年的人。 师:结合事件概括鲁迅的思想历程。 生: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三、研讨情感线索 师:有这样伟大的一位老师,鲁迅为何放弃医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作者看不惯清国遗少的丑态,内心非常反感。“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个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看课下注解“标致”和“精通时事”都是讽刺的说法。清政府本来是派这些人来学习的,可这些人面对国家的贫穷,被人看不起,不好好学习,还有心情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让鲁迅觉得很失望。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一词透露出什么信息? 生:“无非”的意思是只不过,里面透露出作者很失望,同时也说明清国遗少的麻木不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鲁迅拿起笔杆是要唤醒这些人。 生:不仅这些人,还有留学生的麻木不仁。文中:“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的刺耳。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师:问什么说“还有一个我”?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