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D卷.doc_第4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 (1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为20cmB . 一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0NC . 电热水壶的功率约为50WD . 公路上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300km/h2. (1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 真空可以传声C . “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 (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B . 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C . 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D . 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4. (1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5. (1分)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B . 液体、气体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C . 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D . 液体、气体有一定的形状6. (1分)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 , 乙物质密度为2g/cm3 , 各取一定体积混合均匀后密度为3g/cm3 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是( ) A . 5:2B . 2:5C . 1:2D . 2:17. (1分)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铅笔芯 橡皮擦 钢勺 塑料瓶 玻璃瓶 铁钉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7题;共9分)8. (1分)在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常采用_ 的方法。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笔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4.0厘米、14.1厘米、13.9厘米,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_,钢笔长度最接近_厘米。 9. (1分)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的时间_,平面镜成像利用_原理,潜水镜利用_原理制成。 10. (1分)“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喇叭音量,属于在_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中减弱噪声; (3)最好能在远离居民区的公园跳舞,是因为距离越远,人耳听到的声音_越小 11. (1分)有经验的渔民在水面上方使用钢叉捕鱼时,总是将钢叉向看到的鱼的_(选填“上方”“所在处”或“下方”)投掷。荷塘里某处水深约0.7m,一只蜻蜓立在一枝露出水面约0.5m的荷花花苞尖上,其像到水面的距离为_m;轻风吹来,蜻蜓振翅飞起远离水面而去,其在水中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保持不变”或“变小”)。“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句诗中描写的是光的_现象。 12. (1分)夏天,小明去商店买冰糕,当售货员从冰柜中拿出冰糕时,发现包装纸上结满了“白霜”,这是_现象;他剥开冰糕包装纸,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_现象; 他把冰糕放在杯子里,一会儿杯子的外壁“出汗”,这是_现象;不一会儿,杯子里的冰糕全部成了液体,这是_现象 13. (3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1kg,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1)当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仔细观察发现烧杯内的水开始减少,温度计的示数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假设在水沸腾前烧杯内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水温从70上升到90的过程中,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J。 14. (1分) 45g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则水质量的是_g,体积_(选填“增大”或“减小”)_cm3 (冰的密度是0.9l03kg/m3) 三、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15. (1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某种液体表面,入射光线己画出,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6. (1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17. (1分)在下图中画出人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1分)18. (4分)下图是小华学习光学时所做的一些实验(1)在图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实验中多次改变棋子A到玻璃板的距离,移动棋子B发现其始终能够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将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小华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2cm,则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的大小将_ 19. (4分)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读数时视线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高温水蒸气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这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 , 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_m2(选填“”、“”或“=”)。 20. (3分)小刚利用天平,量筒和一个无刻度的小烧杯来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她进行的实验操作如下: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旋动调节好天平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30g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测出其总质量m2 , 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液体的质量是_g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是_cm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kg/m3 , 小华在实验操作中的缺点是:_五、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雕塑公园是本市市中心的休闲绿地,精美的雕塑为公园添色增彩。右表为某雕塑的说明。 名称XXX作者长江材质铜合金质量2.0104千克底座0.5米2日期2009年1月求:(1)该雕塑的体积V(铜合金=8.0103千克/米3)。 (2)该雕塑对地面的压力F。 (3)该雕塑对地面的压强p。 六、 综合能力题 (共1题;共3分)22. (3分)晓丽去买蜂蜜,发现峰蜜在瓶内向下流动得比较慢,不像流水那样。她常德,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她联想到,在做火统磁铁的实验时发现温度越高,磁铁的磁性越弱,那么,液体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蜂蜜分装人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被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邮意,同时,分别高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蜜蜂冰中在箱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1)晓丽又用其它几种物质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对这些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有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_,这一结论可以用图乙的_图象(选填A或B)来表示。在上述探究中,晓丽丽经历了发现问题、_、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她在实验时控制了_、_和_不变;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度”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_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各举一例: “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_“转换法”的例子: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1、2-1、3-1、4-1、5-1、6-1、7-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9分)8-1、9-1、1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