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高考复习的基本方法 ppt.ppt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 高考复习的基本方法 ppt.ppt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 高考复习的基本方法 ppt.ppt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 高考复习的基本方法 ppt.ppt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 高考复习的基本方法 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高考复习的基本方法 一 在地理高考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重视复习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提高效率 1 高考命题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 考查能力为主 不强调覆盖面 2 复习应该变成学生的一种活动 这种活动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 使学过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如 读图回答问题 阴影表示黑夜 1 该图是日的光照图 2 此时 晨昏线圈与某一条经线圈相重合 其中晨线的经度是 昏线的经度是 3 此时 太阳直射点在p q两点中的点 其经纬度为 4 此时北京时间为 3 做复习的主人 主动出击 不是被动接受 4 复习时注意预习 不预习的复习是低效率的 5 要有自己的计划 2 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 1 整理知识系统 对知识的层次 脉络 体系整理清晰 并列出知识系统表 使你知道复习的知识的主次 地位 作用等 2 总结知识规律 3 分析知识联系 4 概括知识结构 5 比较知识异同 6 归纳知识特征 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 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结构建立联系 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 重视对地理事实发生 发展 变化过程的思考 1 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 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 规律总结 图象判读等要有自己的方法 2 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 并对其形成条件 组成要素 构成原理 发展过程 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3 对有关地球物质运动 变化的基本规律应有所了解 地壳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天体运动 水循环 大气循环等 4 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 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 而不是只注意书本知识 要把图和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 1 空间概念的建立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是掌握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的关键 2 要熟练掌握中国政区 地形图 东西半球图 气候类型分布图等 要熟悉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与大洲大洋 主要地区或国家以及我国各区的关系 这是空间定位的重要参考线 3 以地图知识为基础 可广泛联系多项自然 人文要素 分析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 印证地理原理 说明地理问题 4 注意教材上 地图册上的地图 图表 数据等资料的判读和分析 从中得到我们需要的规律方法和信息 5 认真思考 考试说明 中的样题和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地理高考试题 1 背景材料形式多样 情景创设新颖 出题灵活 设问巧妙 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2 问题中心 能力立意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3 各种图象 形式多样 突出了对地理图象能力的考查 4 试题紧扣教材 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从多元的信息材料中 对信息进行提取 加工和整合 6 基础知识最重要 复习中要建立线索 形成网络 1 理解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2 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扩散 人口问题 城市地域空间 工业生产 环境问题 城市规划 人文特点的内容 表面上看好象与教材关系不大 但运用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 3 对教材上的材料 不需要记忆 但要通过对他们的分析 看看这些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 同时学会分析素材的方法和思路 4 不要把知识绝对化 要灵活掌握和运用 二 高考命题走向 1 纯记忆的地理知识逐年减少 2 以实际运用能力为主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 关注重大时事性地理 4 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5 人口问题 6 注重人与自然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问题 7 关注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新观念 三 复习建议 一 注重基础 综合再现 1 地球自转的基本理论和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2 黄赤交角的变化及五带 四季的变化 3 三种作用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共同影响 4 几种气候类型的比较和综合 5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6 近海资源的开发与区位优势 7 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河流整治 8 森林的分布 利用 破坏与保护 9 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的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和土壤的综合 10 世界部分农业区的区位分析 比较 11 综合分析比较世界典型农业区的生产特点与农业地域类型 12 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 13 工业布局类型及其对工业区的评价 14 运用比较法 综合分析影响城市区位的各要素 15 大气污染与整治 16 交通运输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7 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18 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19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 的形成 影响和防治 20 国家重大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二 增加存储 开拓思维 1 锋面气旋与我国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些天气现象与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3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 进而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气候 4 海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5 水资源危机问题 6 新兴工业区 7 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 8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 9 新能源的利用与前景 绿色石油 10 铁路建设 西南铁路 1 结合时间变化 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 地球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季节变化 大气运动 洋流运动 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 水文特征 植被特征 生产活动 2 结合空间分布 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 大洲大洋的分布 板块构造 地形的分布 地震火山带 地热资源 人类活动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气候 植被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纬度位置 气候 水文特征 内河航运 地质作用和古地理环境 矿产资源 工业生产 人口的分布 城市 三 知识重组 提高能力 3 结合区位因素 对各项人文要素形成条件进行重组 农业基础 生产发展 人口密集 工业原料丰富 加工工业发展 城市形成 4 结合人地协调发展 对各类人地关系的案例进行重组 人类与土地资源 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 毁草开荒 土地荒漠化 退牧还草 过度放牧 土地荒漠化 轮牧 围栏放牧 人工草场 围湖造田 湖面减小 调节作用失衡 洪水泛滥 退耕还湖 滥垦湿地 调节作用降低 土地退化 建立湿地保护区 人类与矿产资源 盲目开采 资源浪费 资源短缺 综合治理 人类与水资源 工业生产 排放污水 综合治理 农业生产 使用化肥 农药 除草剂 污染水源 生态农业 生活污水排放 水体营养物质增多 水体富营养化 污水处理 人类与生物资源 破坏森林湿地过度捕猎 生物品种锐减 禁止捕猎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与大气环境 工业生产 排放废气 酸雨 威胁生命 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5 结合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对国土整治与国土开发中的问题进行重组 世界地理 地缘政治敏感区 克仕米尔地区 朝鲜半岛 民族矛盾尖锐区 车臣地区 战略资源丰富区 海湾地区 海陆交通枢纽区 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好望角 土耳其海峡 亚欧大陆桥 生态环境破坏区 亚马孙河流域 太湖流域 江南酸雨区 渤海湾 珠江口等 高新技术开发区 硅谷 慕尼黑 班加罗尔 浦东 中关村 经济持续增长区 中国 北美某些地区 西欧某些地区 自然灾害多发区 环太平洋地带的地震火山 中国西南山区的滑坡 泥石流 东亚地区的台风 北方地区的沙尘暴 寒潮 中国的水旱灾害 人口集中分布区 东亚 东南亚 欧洲 北美 探险旅游活动区 北极 南极 喜马拉雅山地区 文化沉淀深厚区 埃及 亚平宁半岛 巴尔干半岛 中美洲 中国的黄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水土流失区 黄土高原 长江中上游地区 荒漠化地区 华北 东北 西北 大型水利工程与河流的综合治理 三峡工程 山区的开发 江南丘陵的开发 立体农业 农业低产区 黄淮海平原 商品农业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