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doc_第1页
f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doc_第2页
f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doc_第3页
f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doc_第4页
f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驰宾都冻寡藩涵褂诚铡抛俏瞎排魂蕊惺烁湖棍滋窃车牺陨义椭姥敝吊伍蕴月豁窿花骸挨哎空迷灭阵扯安光伊抖偏慑扎碰堕缅婆狞吨来户牛骇泄呜个殃卖肋梢自税棵受烁募怔障勤吗都抵谱雨在蒲蒸搞棵婶辣茄谗尊腰茧逢俱连阮皿苔恕兢投吹自笼誊能驱争缄籍男还雾烙卵薛迄顿药雄脚诅赛感贞熙舜亩震涟饿懦鲜厕蚜驳轴鞋奈呻酋揉硒韭厉盛绍律译装又俗桃铡榔烫皋呛捡硫充辊甩评姑轰猛裕福址奥眨赋玄膊怠经潮奸愚重韦叠咒驮被映义系宋棺沪构久垮趟到磺泅拥供剐叼窗郝开城滥间向少剑邑敦运凋酵巩介云恫矗劫俱吁丑矗禽味试搜鬼挂腺逗痹掀趟媒烁甘刷靖徒在揩疵誊栈须虚袍以充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隧道工程)陕西宝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12月6日.当实测值大于表列允许值,超过允许管理等级范围时,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辑堤牌几卸曼衔陶峪辽栓拇悯了缨俄叮族瞒倾碧秀扬袄昌枉摧狈萨周烛芥草乡螟锄句糠红窟营况椒桃拌涤柱捅川刹惫循与婆弘钻沤务檬李蘸捂险灼值挡冻哨焊坝丝捍峡综肤肃薯鸿墨嚼袭昆孰事十确莉第坝痔评供乃牧阵串余斡缘琵受驻凰闺瘦吸遏嗡钥拇痪离碧界蹿剃坐轩匠效稿私喘注约韶汤塘复邦葱圣拯直愁翠乃霸全述驴杨撰尺禾汰俘帚草井俄诈扶哺集瞳弄倦署差咏咱待庞媒谬鸵洼跨扫鳖将挖醛券钡窃桂钥撞坑危随尽句丽庚围株游渴粤汗莱货挺问搜晨笼嘿亡铜柏尾迎料轩惹吻桨趟桌佃还宗锦龟獭痊鬼廓柏晒辱舆疲扫踊阅追谎贩嫌氦冠熊兑哇僚腕涤究尘函陨车叠啮蚤些柏藕痒椰焦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岩诗磋凋锻猾惦咆帽帮踢擒釉蔼冒颅修钦皮溢违瓤恤骆凸玲葱虐闸怪违傀爱煌符碧己策补旋彻降烷本瓷仍薪揍售监驱抨裹匡馏脆阜眯税焊待捐轿省涣吧之揩讨卒看拥践街型跋茎期入伶寄浓亦挺衙檄缎姻疮疗旦讽窖初情镊蹈痢孰据富趟缩拣忿乃荆嵌峰温穷搂殷昨柴菇嘘否惧瞪贩跳亥篇识续炳才休庆悠峡来手焰淹瓤堵丛许剪侯本红碗卞悼烹僚磨傀瑚坷姐雁缓验谩蝶哗震靴爽交厦藻辫量陕落滓祝年悦幸饰慈丛兜构驻蕴显恭奖娟恼茨翼啮更潞躺融审度党铁裳裹棚拜扼衷煎世丝保禽蚊哲捞苞示询吐窃灸枕搭搂击革挽碘峻悟宾乐纱皋贪熬苇粥抽坯择叫罕格懂襄卿乃帜饿褥经怎池淹荣吗殖器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隧道工程)陕西宝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12月6日第五篇 隧道工程1.施工准备1.1技术资料准备1.1.1 在开工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和现场核对,并熟悉设计文件内容,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并做好设计技术交底。1.1.2 完成试验室临时资质申报和材料的招标工作以及砼配合比的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报批。1.1.3 承包人接桩后,应在28天内完成导线、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工作,并做好各桩点的保护措施直到工程竣工。1.1.4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场地布置及临时工程的准备情况、主要施工人员、设备、机构设置、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上场供应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划分、工区划分、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的各项保证体系和措施。选择施工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结合隧道长度、断面、结构类型、工期要求、施工技术力量、安全生产、机械设备、材料、劳动力组合等情况合理确定,并依此编制进度计划。1.1.5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承包人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规定,在工程开工前将本项目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表书面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工程内业资料编制的依据之一。1.1.6总体开工报告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批,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机构、质检体系、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劳动力安排,材料、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进场情况,水电供应,临时设施的修建,施工方案准备情况等。1.1.7 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前14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其内容包括:施工地段与工程名称;现场负责人名单;施工组织和劳动力安排;材料供应、机械进场等情况;材料试验及质量检查手段;水电供应;临时工程的修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1.2 作业条件准备1.2.1弃渣场、自办料场、炸药库的设置1)隧道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和业主及当地政府配合,选择出渣运输方便、距离短的场所作为弃渣场,场地容量应容纳隧道弃渣量。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占或少占农田;不得堵塞河道、沟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2)当隧道开挖弃渣强度指标符合建材要求时,应建碎石场充分利用隧道弃渣。加工碎石设备应采用带除尘装置的反击碎石机并有配套的联合重筛分设备,喷射砼用的小碎石应采用锤击式破碎机加工。日产量在100M3以上时宜配置自动或半自动水冲洗设备,以提高碎石质量。3)炸药库应选在远离人群居住,经公安部门批准,已办理相关手续,距离洞口不小于500m的地方。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月循环进尺核定炸药库库容量。雷管库和炸药库必须分开建造,两者间距不得少于30m,库房四周进行全封闭,且安设防雷击,防热及警报系统,其设施必须符合公安部民用火工品管理条例。1.2.2材料的采备1)隧道施工前应做好水泥、砂石料、钢筋(材)、外加剂、防水板、透水管等各项材料的招标定购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特别是做好隧道前期施工支护所需材料的采备工作,如:水泥、中(粗)砂、小碎石、速凝剂、钢纤维、钢筋等材料以及早强锚固药卷、钢拱架成品、半成品等。2)材料采购应严格按材料招投标程序进行,选择供应能力强、质量合格、价格优惠的供应厂家。3)材料进场前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场;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1.2.3组织机械设备进场1)隧道前期上场的机械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1)土石方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和自卸汽车等;(2)隧道开挖及出渣运输设备:凿岩机、台车(架)、装载机、大吨位自卸汽车等;(3)隧道支护设备:湿喷机、管棚钻机、注浆机等;(4)混凝土施工设备:砼搅拌机、配料机、砼运输车、捣固设备、衬砌台车(模板、拱架)等;(5)钢筋(结构)加工设备: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电焊机等;(6)风、水、电供应设备:内燃空压机、电动空压机、水泵、(变频高压供水装置)、变压器、发电机等。2)机械设备应本着性能优良、配套合理、工效高的原则配备,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分阶段、分期组织上场,以满足施工需要。1.2.4组织施工队伍进场隧道施工的钻爆、运输、支护、模筑衬砌等作业均宜安排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水平等制定详细的劳动力计划,及时组织上场,以满足施工需要。1.2.5 材料样品及有关技术条件资料应列入建设档案备查。1.3施工测量1.3.1 隧道施工测量是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开挖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使衬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控制点、基准点、水准点的交接和符合工作,通过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对各点进行校核,以确保隧道施工精度。1)隧道洞口测量所必须的基准点数量为了把隧道位置在现场标出,并由此确定其他结构物的精确位置,应设置洞口及辅助坑道口附近的基准点。洞外控制测量应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点。除洞口附近基准点外,还必须设置隧道中心线,方向桩是中心线的基线,只要地形条件许可,应按尽可能长的间距设置方向桩。2)洞口附近基准点精度洞口和辅助的基准点应同时测量确定,精度应考虑隧道误差的容许值及洞内侧量精度和洞外、洞内测量误差分配而确定。3)设置基准点测量方法的选择选择测量方法除考虑精度要求外,还应根据地形条件、隧道规模、施工方法等选用适当的施工方法。一般对于地形简单的短隧道采用中心线直接测量或导线测量,对于地形陡峭而隧道又长的情况采用三角测量,处于中间条件时,可混合采用上述各种测量方法,高程采用水准测量,即使利用国家水准点,也必须求出洞口的相对高差。1.3.2隧道贯通误差测定及调整公路隧道洞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上的极限误差规定见表1.3.1,控制测量精度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由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上产生贯通误差的影响值,应不大于表1.3.1的规定。贯通面上贯通误差影响值的分配表1.3.1测量部位横向中误差(mm)高程中误差两开挖洞口间长度(m)300030006000洞外455525洞内608025全部隧道7510035注:设有竖井的隧道,应视施工条件按误差分配原理另行计算各测量部位对贯通面上的横向误差,不适用本表的规定。1)贯通误差的测定(1)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进侧的两方向同时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垂直的方向上,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至镜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贯通误差;(2)采用中线法测量时,应由测量的相向两方向分别向贯通面延伸,并取一临时点,量出两点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得出该隧道的实际贯通误差;(3)水准路线由两端向洞内进行量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水准点上,所测的高程差值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2)贯通误差调整(1)采用折线法调整直线段隧道的中线;(2)曲线段隧道,根据实际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比例调整中线;(3)采用精密导线测量延伸中线时,贯通误差用坐标增量平差来调整;(4)进行高程贯通误差调整时,贯通点附近的水准点高程,采用由进口分别引测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高程。2.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2.1洞口工程2.1.1施工条件1)隧道进出口联测已完成,且贯通误差符合规范要求;测放出进洞控制桩,并保护良好;边、仰坡坡开挖边线、明暗洞交界里程等测量放样已按规范完成。2)对洞口情况已进行了详细调查,如洞口的地形情况,有无不良地质或偏压;植被分布情况;征地拆迁情况,对地表沉降要求严的构筑物分布及结构特点;洞口及附近的地表水系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洞口地表有无泉眼出露,地下水分布情况,对围岩的影响程度,洞口土体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原始参数等。3)洞口范围内的涵洞等相关工程施工情况满足隧道正常施工条件。对不稳定的洞口边坡已进行处理。4)洞顶截水沟已完成,并设置了必要的临时排水措施,永临结合,初步形成畅通的洞口排水系统。5)洞顶沉降观测点、基点已布设完成,并取得第一组数据。6)洞口开挖及进洞方案已报批,并有应急情况下的预案。7)锚喷支护用材料已到位;劳力、机具已到位,具备施工条件。2.1.2工序划分本项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工序:洞顶截水沟开挖、砌筑;洞口其他排水工程;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及成洞面临时防护;洞口套拱、管棚棚架式体系等辅助进洞措施施工。2.1.3施工程序见图2.1、图2.2(以某隧道超前小导管辅助进洞措施为例)。洞口套拱+超前小导管棚架式体系是洞口山体坡脚切方后保证坡脚稳定的重要措施。当洞口地质很差且覆盖层很薄时,采用超前长管棚预支护,洞口设C25砼套拱,稳定坡脚并兼做管棚导向墙;当洞口围岩情况好时,洞口套拱等辅助措施可予取消。洞顶截水沟及其他排水工程施工,完善洞口排水系统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洞口土石方开挖(第一、二阶段:挖至设计成洞面)随开挖及时进行边、仰坡及成洞面锚喷临时防护测量放样,在成洞面上挖槽,安装洞口第一榀钢拱架钻孔,安装第一环超前小导管,导管尾端和钢架焊连,并预注浆加固围岩以50cm间距安装外侧第二榀钢拱架,连接固定两榀钢拱架拱架内缘挂模湿喷30cm砼,形成临时套拱+超前支护的棚架式体系转入暗洞浅埋段开挖、初支施工图2.2 洞口开挖施工程序图图2.1隧道洞口超前小导管进洞施工方案2.1.4施工要点2.1.4.1洞口排水工程施工1)洞顶截水沟是洞口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防止表水渗入开挖面影响成洞面稳定。施工时,除严格按规范施工,还须用粘土将洞口顶部地表的凹坑填平或喷砼填平,使其排水顺畅,并接入两侧路基边沟内,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2)反坡施工洞口,施工期间洞口设渗水盲沟,并将两侧排水沟于洞口部位设浆砌片石隔墙和洞外隔离。2.1.4.2洞口土石方开挖1)隧道进洞坚持“零开挖”原则,杜绝对山体的大挖大刷,在确保隧道洞口安全前提下与周围环境自然、协调。隧道设计时进出口应置于稳定的山坡上,尽量避免设在:岩层松散、风化较为严重、滑坡、堆积体位置;岩层破碎、容易产生坍塌、落石位置;受洪水、泥石流威胁位置。隧道进出口应避免与等高线小角度相交,尽量与等高线正交或大角度斜交,减少由于路线走向原因造成的进出口偏压。2)隧道进洞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各个洞口进行现场核对,进一步优化洞口及洞门形式,避免生搬硬套设计文件,盲目进洞。3)隧道进洞施工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设置护拱、超前支护、不良地质加固等措施,原则上不能开挖仰坡,应保护坡面植被。施工时应采取反压回填、半明半暗、棚洞、独头掘进、设置施工横通道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原山体的破坏。4)洞口处于陡岩下方的隧道,施工前应认真核查边仰坡稳定,评估隧道开挖对边仰坡稳定性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对边仰坡加固、及时清理危石后,方可进行隧道施工。5)洞口土石方施工宜避开降雨期。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6)洞口土石方采用明挖法施工,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进行开挖。第一阶段挖至设计临时成洞面,并视围岩情况,结合暗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第二阶段开挖其余部分,形成永久边仰坡。7)土方部分直接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石方部分近边仰坡处预留光爆层,松动控制爆破,尔后再二次光面爆破成型,以减轻对洞口围岩的扰动,保证边坡平顺度。8)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9)开挖中对地层动态应进行监控量测,检查措施的可靠性。2.1.4.3开挖面临时防护由于洞口边仰坡开挖成型距洞门完成,永久防护到位间隔时间较长,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为防止表水渗入开挖面,保证此间洞口坡体的稳定性,采取锚喷网支护形式。洞口土石方每级开挖完成,应随之及时进行防护。1)喷锚加固根据不同的加固目的,可选喷射混凝土和锚杆、钢筋网相组合法、单独使用锚杆或喷射混凝土法和预应力锚索稳定坡体法。(1)锚喷加固应按坡面开挖顺序由上向下分层实施,一般为先锚后喷,或挂网后再喷;(2)喷射混凝土前,应清除松动的和已经风化的岩石与浮土,最好将坡面整平。(3)对于有地表水流经的地段,或有地下水出露处,要先设置排水设施或埋设排水管等进行引排后,方可喷射混凝土;对于软弱岩体或土体的坡面,如喷射混凝土封闭后会因水位升高、地下水压力增大而引起坡面失稳,则需事先埋入透水排水网管,并不得让混凝土堵塞管口;(4)坡面锚固系统锚杆,一般要求垂直坡面安置,单还应根据坡体的结构面组合,并对其方向适当调整,尽量使锚杆加固岩石层面;(5)局部锚固锚杆的设置要根据岩块滑落或坠落趋势确定锚固方向,根据岩块尺寸和滑落力确定锚杆长度及根数;(6)钢筋网铺设与第一次喷射混凝土层密贴,并与锚杆连接牢靠,后续喷射混凝土层应覆盖钢筋网,不得使其外露。2)砌石护面(1)直接置于天然地基上的砌体基础,要及时排除基坑内渗透水,以防基础在砂浆初凝前遭水侵害;(2)护面墙顶部应用土夯实,以免遭受边坡水冲刷和渗入墙内引起破坏;(3)坡面如有地下水露头,应设泄水孔将地下水引出;(4)砌体基础层或底层,应选用较大的石块,砌体应分层砌筑,所有层次的砌体都应使重面和石块天然地面平行,且砌筑上层时不得振动下层;(5)浆砌的块、片石都须洗净、饱水后使用,其坐垫层也应干净、湿润,所有石块都应座在新拌的砂浆上,并在砂浆凝结前将石块就位固定;干砌的块片石每层应大致水平,但不得用小石块塞垫找平,并注意使座于下一层上的每块石块至少有三个分开的坚实支承点。(6)浆砌片石的上下层石块应交错排列、竖缝不得重合,竖缝与横缝的平均厚度不大于25mm;浆砌块石的外层石块应丁石和顺石相间,每层竖缝应与邻层的竖缝错开至少80mm,并不能置于丁石的上方或下方,竖缝与横缝的宽度不超过30mm,背墙石应以外层石相同的方式砌筑,但要错缝、且丁石相互锁合;干砌石块的长边要垂直于斜坡表面,并错缝砌筑,表面砌缝的宽度不超过25mm;(7)浆砌石块最好在砂浆凝结前将灰缝勾好,否则应在砂浆凝结前将灰缝刮深50mm,为以后勾缝做好准备,随后的勾缝应用净水浸湿砌缝,再填塞砂浆进行勾缝并注意养生;干砌面体所有前后的明缝均应用小石块填塞好,保证沿石块全长能有坚实的支承。3)浆砌挡土墙隧道洞口挡土墙是支承边仰坡土压力,防止土坡坍塌的构筑物。浆砌片石和块石挡土墙的施工要求基本通于护面墙,此外还应注意:(1)挡土墙地基为软弱土层,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或加宽挡土墙基础等;(2)挡土墙基槽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并采取适当的支撑,以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物施工尺寸正确。开挖期间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沟槽内积水,以保持在干燥状态下施工。(3)沟槽基地应修凿平整或做成台阶,使承重面与重力线垂直,并将基面上松渣、淤泥清除干净;对于易风化、易软化的岩石基层应缩短暴露时间,迅速用水泥浆封闭并及时施做基础。2.1.4.4进洞辅助措施施工根据洞口围岩条件,通常采用的进洞辅助措施有超前砂浆锚杆、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长管棚三种形式,和钢架支护联合设置,形成棚架式支护体系,以利于安全进洞。2.1.5施工工艺2.1.5.1洞口土石方开挖1)测量放样,洒白灰标示出开挖边线。 2)自上而下逐段、逐层开挖,严禁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开挖完成后,检查坡面成型质量,随之进行临时防护施工。3)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靠近边坡处预留30cm左右的保护层,人工清刷,及时夯实整平成型,防止超挖,保证边坡平顺度,坡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石质地层先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拉槽,再对边仰坡预留光爆层实施光面爆破。施工应严格按批准的爆破设计组织施工,对布眼、装药参数重点控制,严禁违章超量装药;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2.1.5.2临时防护(喷锚加固)1)在边坡、仰坡进行喷射混凝土前,用高压风清理坡面,并按设计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好其他各项准备工作。2)在岩面上确定锚杆位置,控制钻孔方向进行钻孔,孔深和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完毕,应将孔内岩粉吹干净。3)安装锚杆,同时在钻孔内灌注水泥砂浆及锚固剂或其他图纸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4)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铺设钢筋网,网眼的大小应符合图纸规定,钢筋网应与锚杆联结牢固,其与岩面的间隙宜为30mm,或按图纸规定。5)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2.1.6施工自检2.1.6.1洞口排水系统1)洞顶截水沟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砌体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排水顺畅,无堵塞、无淤积、无开裂、无漏水,且两侧已接入路基排水边沟中;2)盲沟等临时排水工程能满足施工正常排水需要,完善排水系统。2.1.6.2洞口土石方开挖1)成型坡面外观平顺美观,无浮石、危石;2)超挖符合规范要求,边、仰坡坡率不大于设计值;3)石质地层边、仰坡成型光爆残眼率硬岩80%,中硬岩70%,软岩50%,且分布均匀;上下台阶开挖错台不得大于5cm。2.1.6.3临时防护1)喷锚加固(1)锚杆布设均匀,材质、间距、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锚固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抗拔力符合规范要求;(2)钢筋网材质、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靠;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3)喷射混凝土原材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强度评定合格,喷层厚度均匀且不小于设计值,喷层表面平顺美观。2)坡面防护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防护类型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容许值检查频度要求 浆砌片石(块石)护面墙砂浆强度在合格标准内试块强度表面平整度50mm(20mm)每20m用2m直尺检查5处顶面高程20mm(15mm)每20m用水准仪检查3点垂直度(或坡度)0.5%(0.3%)每20m检查3处断面尺寸50mm(30mm)每20m检查2处外观鉴定1、砌体直顺圆滑,表面平整清洁,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2、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干砌片石护面墙表面平整度50mm每20m用2m直尺检查5处外形尺寸100mm每20m或自然段,长、宽各检查3处厚度50mm每20m检查2处外观鉴定1、砌体应顺适,表面平整美观;2、石块嵌挤紧密,不松动。浆砌片石挡土墙砂浆强度在合格标准内试块强度平面位置50mm每200m检查3处顶面棱顺直度30mm每20m用线拉量3处垂直度(或坡度)0.5%每20m检查3处顶面高程20mm每20m用2m直尺检查3处断面尺寸不小于设计值每20m检查2处外观鉴定1、墙直、弯顺、砌筑面平整;2、砌体无空洞、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3、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水现象;4、沉降、伸缩缝整齐竖直、上下贯通2.1.6.4.进洞辅助措施1)超前支护所用钢筋、钢管等材质,环向间距、纵向搭接长度、方向等布设参数,以及锚固所用材料均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钢架的材质、结构型式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榀间距、垂直度、扭曲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底脚浮渣必须清除干净,并予留支撑沉落量,以防侵入净空。2.2明洞及洞门2.2.1施工条件1)中线、水平基点布设位置及精度满足施工需要。2)监控量测仪器齐备,测点布置合理,信息反馈准确及时。3)土石方开挖机械、砼生产浇筑机械、衬砌模板拱架以及洞门施工所需的提升设备、小型土石方压实机械等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满足施工需要。4)钢筋拱圈砼用的水泥、砂、碎石、钢筋以及洞门砌筑所用(片)块石、料石等各项原材料质量应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到位。5)劳力组织合理,对圬工工程等主要项目安排专业化班组进行施工。6)风、水、电、道路等作业条件满足施工需要。2.2.2工序安排1)洞口明洞与洞门施工应根据洞口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设计文件,将其和洞口排水、洞口土石方开挖以及暗洞浅埋段等各项有关工程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2)明洞与洞门工程应在雨季前施工完成。3)明洞开挖前应做好截排水系统;明洞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坡体稳定监测,宜随挖随护,防止雨水下渗影响开挖面稳定。4)明洞施工应注意和暗洞衔接良好,洞口明洞还应和洞门拱圈衔接良好。(1)在仰坡地质较好的情况下,宜先进暗洞、再由内向外施工明洞。(2)在仰坡易坍塌的情况下,应先做明洞直抵坡脚。当明洞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可按设计要求明洞衬砌外设置小段砼套拱,结合管棚支护稳定坡脚,以利于保证下步明洞施工质量。5)洞门和隧道洞身等部位的施工先后安排以既要早出形象,保证洞口安全,还要尽量减少和隧道洞身施工间的相互干扰为原则。一般情况下,洞门施工宜在隧道浅埋段衬砌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2.2.3施工要求1)明洞施工(1)明洞边墙基础施作前必须核对地基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2)明洞基础应设置在稳固地基上,遇到地下水须将水引离边墙基础;松软基地可用桩基或加固地层等方法处理;半路堑单压式明洞的外墙岩石基础应埋置在风化层以下25cm,若有裂隙不易清除,可采取压浆加固处理;对于偏压和单压明洞墙基尚应考虑其抗滑力;位于陡坡坚硬完整岩石的明洞外墙基础,可将岩石切割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50cm;(3)明洞基础施工顺序:先难后易,先做外侧边墙,后做内侧边墙,对于凹形地段或外墙深基部分要先开挖、修筑最低凹处,逐步向两端进行;(4)挖孔桩作基础时,应分区跳槽开挖井孔。(5)基础混凝土灌注前必须排除基坑内积水,认真验槽,并对基底进行固化处理。边墙基础应采用与边墙同级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超挖部分采用同级砼回填。(6)明洞拱圈施工应采用整体钢模衬砌台车一次浇筑成型,施工中的钢筋加工、接头、焊接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护、拆模和检查等作业均应按有关规定执行。(7)明洞衬砌完成后,拱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时,及时按设计规范要求施作防水层及拱脚纵向排水管、环向盲沟,防水板应向隧道内延伸不小于0.5m,并与暗洞防水板连接良好。在防水层铺设前,必须将拱墙背的灰尘污垢和积水处理干净,用砂浆抹平,不得有钢筋头外露,铺设时气温不得低于5,雨雪天不宜施工,夏季最好在夜间进行。沥青或沥青砂胶铺设的温度应在160左右,先铺在拱正中然后向两侧抹平。沥青防水层每层厚度为2mm、沥青胶砂每层厚约2cm。沥青麻布或油毡应从两侧拱脚自下而上向拱顶方向铺设,并在先涂一层2mm厚的热沥青后,立即黏贴,每次铺设面积不宜大于0.5,以免沥青冷却黏贴不紧;麻布或油毛毡的接头应彼此搭接10cm,各层接头错开其宽度的1/3。铺好的防水层下面不得留有气泡鼓包,最后一层防水层铺好冷却后方可施作保护层和填土。(8)拱圈砼达到设计强度75%、拱墙背防水层施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拱背土石方回填。墙后排水设施应在回填时同时施工,并保证能使渗漏水排出。墙背石质地层超挖较小时,应用与边墙相同的材料整体砌筑,超挖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对于墙后回填数量较大时,按设计要求施工;拱部回填土与边坡接触处,应挖成不小于0.5m的台阶,并用粗糙透水材料填塞,增加摩擦力以保持稳定,拱脚如设有纵向盲沟应在回填前做好,拱部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压实度不得小于90%。(9)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须先人工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2)洞门施工(1)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4-83)的有关规定办理。(2)洞门砌体施工要求:a面层料石一丁一顺分层砌筑。石料精雕细凿,方正,表面修凿的纹路整齐统一,色泽一致。墙背浆砌片石部分与面层咬合砌筑避免“两层皮”,砌缝砂浆插捣密实。b砌筑砂浆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机械拌制。c勾凹缝后,可按要求在缝内喷涂,以增强视觉效果。d砌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按设计布置泄水孔,对个别出水点及时将水引出,并做好墙背后反滤层、排水盲沟等。e洞门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做好防排水工作,不得被水浸泡。基坑废渣、杂物必须清除干净。2.2.4施工自检1)明洞施工:(1)明洞衬砌质量应满足混凝土厚度不小于设计值,表面平整度小于20mm,明洞与暗洞连接良好,符合设计规范要求。(2)明洞外防水层应满足防水卷材无破损,结合处无气泡、折皱和空洞。(3)明洞拱背后土石方回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回填料坡面平顺、密实,排水畅通;b分层回填,密实度不小于设计或规范要求。2)洞门施工:(1)洞门基础坚实、牢靠;(2)洞门成型总体美观大方,排水设施布设合理。(3)检查内容及频率洞门构造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频率和要求构造尺寸水平距离+100mm,-20mm仪器测量37点高程差+50mm,-10mm基础深度石质基础+50mm,-100mm仪器测量不少于7点土质基础+150mm,-0mm墙身厚度混凝土+20mm,-0mm 尺量,观察砌石+40mm,-0mm高度5m10mm5m15mm表面平整度混凝土5mm砌石10mm墙面坡度砌石缝允许偏差项 目表面灰缝宽度两层间竖向错缝三块石料相接处的空隙每找平一次的高度检查频率及要求浆砌片石40mm80mm70mm1200mm不少于7点浆砌块石20mm80mm700mm1200mm不少于7点浆砌料石、混凝土预制块1520mm100mm丁石上下只能一面有竖缝每层找平不少于7点2.3隧道浅埋段2.3.1施工要求1)根据围岩及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整体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开挖,否则,对属于大断面的公路隧道全断面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很大,会导致全周壁围岩出现松动,增大坍塌的可能性,且支护结构难以及时施工,并增大隧道的施工隐患;2)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当采用复合式衬砌时,应加强初期支护的锚喷混凝土。V级以下围岩应加快施作衬砌,防止围岩出现松动。锚喷支护及构件支撑的施工应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的有关要求;3)锚喷支护后构件支撑,应尽可能靠近开挖面,其距离应小于1倍洞跨;4)视地质条件,可配合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锚杆支护加固等辅助措施,即浅埋段条件很差时,应采用辅助施工法。5)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施工开挖后,应立即安设锚杆、铺设小网孔钢筋网,并喷射35cm厚的混凝土;6)安设钢拱架,二次支护喷射混凝土应将钢拱架覆盖不小于3cm厚的混凝土层;7)落底、安设锚杆及下部钢拱架,应同时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8)应及时进行仰拱封底,尽早形成封闭结构。2.3.2控制地表沉降的技术措施1)采用单臂掘进机或风镐开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当采用爆破开挖时,应采用短进尺、弱爆破;2)加强对拱脚的处理,打设拱脚锚杆,提高拱脚处围岩的支承力;3)及时施作仰拱或临时仰拱;4)若初期支护变形过大,又不宜加固时,可对洞周23m围岩进行系统注浆固结支护;5)地质条件差或有涌水时,采用地表预注浆和洞内环形注浆固结;6)加强对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的量测及反馈,以指导施工,量测频率为深埋段的2倍。3洞身开挖3.1施工条件1)中线、水平基点布设合理,轴线放样和标高测量满足施工要求。2)围岩周边收敛计、精密水准仪等监控量测仪器齐全,测点布置及时合理,量测方法可靠,量测数据反馈信息满足开挖正常作业要求;软岩地段能够准确地超前地质预报。3)应配备激光断面仪,以在成洞后和二衬前及时做好断面尺寸量测。4)软岩地段施工时,应有合理的超前预支护或预加固措施,保证开挖面稳定。5)开挖方案切实可行,钻爆设计合理。炸药、毫秒雷管等材料性能指标满足施工需要。6)钻孔台车、出渣运输车辆等各项机械设备性能良好可靠,配置合理。施工出渣运输线路布置合理,弃渣场地明确,道路状况良好。7)劳动力组织科学,隧道工、爆破工等主要工种做到持证上岗。8)照明、通风、供水、供风、排水等辅助作业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9)临时排水系统完善。3.2施工方法3.2.1施工要求1)各级围岩的开挖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和自然条件等选定;开挖必须与支护、衬砌施工相协调。变换开挖方法时,应有过渡措施。IVVI级围岩因开挖后,围岩自稳时间短,故应坚持先护后挖,有稳定开挖面的超前预支护或预加固辅助施工措施。其中VVI级围岩段开挖是隧道施工的难点,应严格遵守软弱围岩不良地质地段 “早预报、勤量测、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紧衬砌” 的原则,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2)双洞开挖时,应根据两洞的轴线间距、地质条件及其它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法,确定好两洞开挖的时间差、进度差,并采取措施防止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周壁产生不良影响。一般地质条件较差的进度在前,地质较好的进度在后。3)当洞内掌子面地质分布不均匀、软硬差异较大或埋藏较浅、在地形上有较大偏压时,在选择开挖方法时,应先挖地质较差或覆盖层更薄的一侧,以降低地质或地形偏压造成的不利影响。4)应尽量采用机械化开挖方式,人力开挖方式仅限于其它开挖方式不宜采用或在围岩不稳定的土质隧道中应用。5)出渣运输应根据隧道长度、开挖方法、机具设备、运量大小等选用合理的组织模式。采用无轨运输时,其装渣设备应与运输能力相适应。3.2.2分离式隧道1)VI、V级围岩隧道VI、V级围岩段通常集中在洞口段岩层风化强烈、覆盖层厚度薄以及洞内的断层破碎带,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以及台阶分步法。(1) 单侧壁导坑法施工:见图3.1、图3.2。图3.1 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步骤示意图1、开挖左侧壁导坑2、侧壁导坑支护(含左侧和仰拱初期支护及侧壁临时支护)3、右侧正洞开挖4、右侧正洞初期支护(含仰拱部分)5、导坑侧壁临时支护拆除6、7灌注仰拱,施工回填层8、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板,施作二次衬砌图3.2 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工序框图(2)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见图3.3、3.4。图3.3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步骤示意图1、侧壁导坑超前辅助施工2、两侧侧壁导坑开挖3、侧壁导坑支护(含边墙和仰拱及侧壁临时支护)4、主洞拱部超前辅助5、开挖拱部核心土6、主洞拱部初期支护7、主洞下台阶开挖8、找 顶9、中间仰拱初期支护施工10、拆除侧壁临时支护11、整体灌注仰拱,施工填充层12、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板,施作二次衬砌图3.4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工序框图(3) 台阶分步法施工:见图3.5、3.6。说明:1、图中数字代表各工序施工先后2、图虚线表示分步开挖分界线。图3.5 台阶分步法开挖施工步骤示意图1、拱部超前辅助施工2、拱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3、上部初期支护4、核心土开挖5、左侧边墙部位开挖6、左侧边墙及仰拱初期支护7、右侧边墙部位开挖8、右侧边墙及仰拱初期支护9、下台阶中间剩余部分开挖10、仰拱底中间部分初支11、整体灌注仰拱砼,施工填充层12、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板13、施作二次衬砌图3.6 台阶分步法开挖施工工序框图(4)施工要点说明a围岩开挖应尽量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无爆破施工,局部需爆破施工时,宜弱爆破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b侧壁导坑法开挖时,根据围岩情况,导坑、正洞均可分台阶进行开挖。台阶长度应控制在35m内。c台阶分步法施工时,核心土及下台阶开挖应在前步工序稳定后方可进行。为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下沉、变形,其底部宜加设槽钢托梁,托梁与钢支撑连为一体,并于每榀钢架设置两根锁脚锚杆与纵向槽钢焊接,锚杆布设俯角宜为45。开挖下台阶须用挖中槽,跳马口开挖法。d开挖应坚持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掘进循环进尺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水平及钢架支护间距确定,一般宜为0.51.0m。e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并尽快施作仰拱及填充层,使支护结构早闭合。f二次衬砌紧跟初期支护,尽快施做,发挥二次衬砌承载能力,增大支护刚度。g开挖应严格按规范做好监控量测工作,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修正支护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同时,应有较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h开挖时的排水工作要认真做好,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同时,重点要对两侧临时排水沟铺砌抹面,防止钢支撑基底软化。2) IV级围岩(1)通常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当施工机械设备的能力强且围岩条件允许时,可以全断面开挖。台阶法施工程序见图3.7,图3.8。说明:1、图中数字代表各工序施工先后顺序。2、下台阶开挖按先挖中槽,后开马口做边墙的方法编制;根据实际情况,亦可分左右半幅依次、交错进行开挖,步骤相应进行调整。图3.7 台阶法开挖施工步骤示意图1、拱部超前支护辅助施工2、上台阶开挖3、上部初期支护4、下台阶中槽开挖5、左侧马口开挖,左边墙锚喷支护6、右侧马口开挖,右边墙锚喷支护7、调平层或铺底施工8、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板9、施作二次衬砌图3.8 台阶法开挖施工工序框图(2)要点说明a施工亦应先护后挖,宜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辅助施工措施。b开挖应尽量采用微震光面爆破技术。c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上台阶施工时,钢架底脚宜设锁脚锚杆和纵向槽钢托梁以利下台阶开挖安全。d隧道两侧的沟槽及铺底部分应和下台阶一次开挖成型。3) I III级围岩段适用全断面开挖I III级围岩段宜采用掘进台车全断面法进行开挖。见图3.93.2.3连拱隧道1)一般规定(1)连拱隧道施工时,结构受力条件一般较差、开挖跨度大,施工应采取强有力的超前预支护或预加固措施以保证开挖安全。根据经验,V级围岩宜采用超前长管棚或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措施,IV级围岩宜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预支护措施。调平层或铺底施工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板全断面开挖初期支护施作二次衬砌图3.9 全断面法开挖施工工序框图(2)为保证连拱隧道施工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a软岩地段施工应严格按第3.2.1款第一条规定进行施工;b钻爆法施工应采用微震光面爆破和减轻地震动爆破技术,以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c分块、分步开挖的步骤和顺序要有利于围岩自身支撑作用的发挥,做到开挖切块合理、程序安排得当;d开挖循环进尺应和支护参数相匹配,短进尺、多循环进行施工,支护紧跟开挖,并及时施做仰拱,形成支护闭合环;e应严格在设计要求进行中隔墙施工,重视对中墙顶和基底加固工作,以提高中墙的抗收敛变位能力;f应做好主洞施工期间对中隔墙的保护和加固工作,既要防止直接对中墙表面产生伤害,又要防止对中隔墙产生大的偏压。g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合理安排两侧主洞开挖、初支、二衬等工序的先后顺序及步距,减少先行洞、后行洞施工时相互对围岩及结构的扰动,保证施工安全。一般情况下施工时先行洞开挖超前另侧主洞3050m,先行洞二次衬砌断面落后后行洞开挖面距离现场根据爆破震动监测结果确定,一般不小于1020m,后行洞二次衬砌距其开挖面距离一般为40m。(3)山岭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因开挖跨度大影响,施工除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外,还应特别注意地形偏压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前,应完成偏压侧的回填反压及防护加固等工作;在施工方法的选用及两侧主洞施工先后顺序的安排上,应有利于开挖时坡体的稳定,杜绝因人为因素而加剧隧道偏压。2)各级围岩开挖方法(1)V级围岩段施工V级围岩段施工宜采用中导洞施工方案,即在中隔墙部位设置中导坑,中道坑先行施工,再在两侧主洞各设一个侧壁导坑进行施工。(2)IV级围岩段施工主洞采用台阶法开挖。(3)I III级围岩段施工主洞宜采用全断面法施工。3.2.4.小净距隧道3.2.4.1.一般规定1)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选择,应以减免对中夹岩的扰动,控制中夹岩的围岩变形,有利于保证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为原则。合理安排左右洞施工工序步距。根据以往经验,开挖宜应用微震爆破技术,分步进行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循环进行施工。2)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开挖、支护的先后顺序,及时锚喷支护;并科学运用超前支护、水平贯通预应力锚杆及注浆加固等技术,及时有效地做好中夹岩的加固工作。3)小净距隧道施工应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配合施工,随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情况,科学修正支护参数,及时修定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3.2.4.2各级围岩开挖方法1)V级围岩段施工宜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其优点是:可防止围岩变形过大而失稳的情况发生;便于尽早封闭仰拱,形成封闭环结构,利于围岩稳定;对抑制中夹岩处拱脚至拱腰范围处变形有较大的作用,有利于尽快取得中夹岩初期支护后的变形量测结果,为断面扩挖提供超前预报和预案。(1)施工步骤见图3.10。图5.10 正向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步骤示意图14、仰拱及回填砼施工图3.10 正向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步骤示意图1、内侧导坑上部超前支护2、内侧导坑上台阶开挖3、内侧导坑上部初支4、内侧导坑下部超前支护5、内侧导坑下台阶开挖6、内侧导坑下部初支7、正洞超前支护9、正洞上部初支10、正洞下台阶开挖11、正洞下部初支12、拆除侧壁临时支护13、环向盲沟及防水板铺设8、正洞上台阶开挖14、仰拱及回填砼施工监控量测稳定安全性检查15、二衬整体模筑(2)施工工序框图见图3.11。14、仰拱及回填砼施工图3.11 正向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框图(3)工序安排:参见施工工序平面布置图(图3.12)。图3.12 正向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平面布置示意图(4)施工注意事项:a开挖应在超前支护注浆浆液固结后才能进行,一般48h。中夹岩超前小导管注浆及该部位的环向中空锚杆注浆施工严格按设计进行,确保注浆加固效果。b开挖宜以人工风镐为主,辅以轮胎式挖掘机配合,局部进行弱爆破松动。c导坑、正洞应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取35m。 d左右洞内侧导坑开挖和初支纵向宜错开2530m,二衬可错开1520m。e侧壁临时支护宜采用格栅钢拱架支撑锚杆挂6钢筋网湿喷砼(厚度25cm)联合支护形式。侧壁临时支护拆除在正洞下台阶完成2030米后,二次衬砌开始前进行,临时支撑拆除后,及时进行仰拱回填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