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五:温度与物态变化D卷.doc_第1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五:温度与物态变化D卷.doc_第2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五:温度与物态变化D卷.doc_第3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五:温度与物态变化D卷.doc_第4页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五:温度与物态变化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五:温度与物态变化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分)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B . 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汽化而成的C . 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D . 舞台上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而形成的4. (2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冬天,常看见人哈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 . 深秋,有时早晨会看到草木上挂满白霜,这是凝固形成的C . 樟脑丸变小,属于升华现象D . 地而瓷砖回潮冒“冷汗”,属于凝华现象5. (2分)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6. (2分)下列物质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 塑料、沥青、蜂蜡B . 萘、铁、松香C . 明矾、冰、石英D . 水晶、玻璃、食盐7. (2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融化吸热B .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 . 在严冬的早晨,教室窗玻璃的外侧会出现“冰花”D .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8. (2分)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50gB .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30mmC . 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40CD .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1A9. (2分)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A . 大雨B . 冰雹C . 霜冻D . 雾10. (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 .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 . 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D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11. (2分)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它的示数是8B . 它的分度值是1C . 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 .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7分)12. (2分)温度是指_,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的性质制成的。 13. (2分)如图所示,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人们会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由于干冰发生_变成气态,大量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以上两空都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 (3分)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碘变成_,这是_现象停止加热后,可以在烧瓶壁上看到_态的碘,这是碘的_现象所以存放碘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密封,是为了防止因碘的_而造成的损失 15. (2分)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_。16. (5分)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0).甲是_乙是_17. (3分)如图是一额定功率为1000W电饭煲及其能效标识,已知电热效率80%,保温能耗40Wh(保温1h消耗的电能)家庭电路电压220V,某一次煮饭,电饭煲放一定质量的米,加适当比例的水,混合后总质量1000g混合物比热容近似看作4.0103J/(kg),煮熟后的米饭大约800g米和水初温20,加热到100开始沸腾(水沸腾前,混合物质量近似认为不变,100时1g水汽化需吸热大约2400J) (1)饭熟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根据已给出的相关数据,估算把生米煮成熟饭大约需要多少秒? (3)饭熟后的保温工作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转换开关,串联一电阻R和加热盘电阻一起供热保温;另一种通过温控器让加热盘电阻间歇式工作来保温 若是第一种方式,求串联电阻R的阻值若是第二种方式,求保温一小时,加热盘实际工作的时间三、 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27分)18. (3分)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下表为小阳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图为另一组的小朝同学依据本组实验数据绘制的该物质的熔化图象。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4321000001234(1)由小阳的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 (2)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_态。(选填:“固”或“液”) (4)小朝同学没有记录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因为:_。 19. (5分)物理合作交流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计时器和_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_(选填“AB”或“DE”)段所对应的温度值 (3)如图甲(a)所示,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 (4)在AB段所示的过程中,该物体的状态为_ 20. (7分)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2)纠正错误后,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某次未记录,示数如图乙所示,填写缺失的温度_。(3)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4)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水沸腾时,烧 杯中不断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 (填“小冰晶”、“小水滴”或 “水蒸气”) (5)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当时的大气压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6)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21. (4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 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面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水的温度如表: 时间t/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中A、B所示,则图中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此地水的沸点为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在如图3中 ,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作图) ;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_ (6)如图4是其他两组同学绘制的沸腾图象,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 22. (8分)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加热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646872768080808084889296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1)此物质一定属于_(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_,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_(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7分)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