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ppt_第1页
第一章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ppt_第2页
第一章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ppt_第3页
第一章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ppt_第4页
第一章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 中国历史悠久 史学发展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则是我国史籍的积累和起源阶段 经过历代学者的保存 整理 现今保留下来的先秦史籍主要有 尚书 逸周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竹书纪年 世本 山海经 穆天子传 等十余种 此外还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其它典籍 如 周易 诗经 论语 孟子 吕氏春秋 等 第一节早期史料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籍的积累和起源阶段 先秦初期形成主要以 春秋 为代表的编年体和以 尚书 为代表的记言体 特点 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形成科学的史书编写体例开创私人修史的先例直笔与曲笔的写作思想 一 甲骨文 二 上古历史文献 尚书 尚书 是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集 因为它广泛记叙了我国当时的政治历史与社会情况 所以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发轫之作 尚书 尚书 古时称 书 书经 至汉称 尚书 尚 便是指 上 上古 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 下至东周 春秋中期 约1500多年 尚书 有 典 谟 训 诰 誓 命 六体 有的是讲演辞 有的是命令 宣言 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 尚书 按时代先后 分为 虞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四个部分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史记 孔子世家 称孔子 序 书传 上纪唐虞之际 下至秦缪 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尚书 有两种传本 一种是 今文尚书 一种是 古文尚书 现通行的 十三经注疏 本 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 古时称赞人 饱读诗书 诗书 便是分别指 诗经 尚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尚书 在中国学术史的重大影响 特别表现在由它引起的长时期的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的斗争和宋元明清时代的辨伪求实学风的发展这样两个方面 经过秦汉之际的社会大动荡 书 渐渐亡佚 据说秦博士伏生把 书 藏在墙壁里 但还是丢了数十篇 到汉惠帝时 他才找到二十九篇 用以在齐 鲁地区教授学生 伏生所传授的 尚书 用汉代隶书写定 后来便被称为 今文尚书 汉代还有用先秦时代的古文所写定的 尚书 被称为 古文尚书 这部书 出孔子壁中 武帝末 鲁共王坏孔子宅 欲以广其宫 而得 古文尚书 这部书又称为孔壁 尚书 它比 今文尚书 多出十六篇 经汉魏之际的社会动乱以后 这部 尚书 亡佚殆尽 东晋元帝时 豫章内史梅赜奏上 古文尚书传 五十八篇 说是汉代孔安国为之作传的 尚书 传本 比 今文尚书 多出二十五篇 自唐以后 对于梅赜所献的这部书不断有人怀疑 据 朱子语类 载 宋代朱熹曾疑此书 平易易晓 与伏生书 艰涩难晓 殊不类 所以怀疑其为 假书 并且所谓的 孔传 也非孔安国所作 亦是 伪书 此后学术界疑此书的人渐多 清代阎若璩著 尚书古文疏证 八卷 列举证据 反复辨析此书之伪 自此定谳 此后这部在学术界即被称为 伪古文尚书 其注解亦被称为 伪孔传 漢代今文經 古文經之比較 兩漢經學的發展脈絡 三 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1 产生的年代及书名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所记述的地区 包括今之陕西 山西 河南 河北 山东 甘肃南部和湖北北部等地 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诗经 诗经 的来历 汉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 班固 刘歆等以为官府采诗之说 他们认为古代君王为了考察政治得失和民俗风情 设立采诗机构 采集民间诗歌 而后进行整理 产生了 诗经 第二 司马迁 史记 认为 诗经 是经孔子删订成书 2 内容题材及史料价值 诗经 分风 雅 颂三部分 这三部分大抵是依据音乐的曲调来划分 风 是周代各诸侯国的地方歌谣 大部分是配乐的民歌 包括周南 召南 邶 鄘 卫 王 郑 齐 魏 唐 秦 陈 桧 曹 豳等十五部分 合称十五国风 凡一百六十篇 雅 是周室和京嵌周围的乐歌 又分大雅和小雅两类 大雅全是贵族的作品 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少部分是民间歌谣 凡一百零五篇 颂 是贵族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为歌颂祖先神灵之辞 分周颂 鲁颂 商颂 是贵族的作品 凡四十篇 四 其他史书 国语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在唐代以前一般认为是左丘明所作 但自唐以后 不少学者提出异义 认为此书并非左丘明所作 他们认为 国语 中所记的多与 左传 重复抵触 彼此之间往往详略互异 两书的编纂并非出于一手 还有人认为 今本 国语 已被人篡改 并非原来面目 国语 其他史书 战国策 战国策 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汇编 第一次把它编校成书并定书名为 战国策 的是西汉末年刘向 东汉时 高诱为此书作注 战国策 流传到北宋 正文和注解散失很多 正文33卷散失了11卷 注释22卷散失了12卷 北宋曾巩访求士大夫藏书家 重新收集和整理 战国策 才使该书33卷恢复全貌 所以曾巩是本书第二个系统整理和编订者 战国策 战国策 共33卷 在体例上与 国语 相似 也是国别史 按国别 按时间顺序记事 主要记载了春秋以后至秦末农民起义前245年间 各国谋臣和策士游说或辩论时 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其他史书 吕氏春秋 是战国末年 公元前221年前后 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 又名 吕览 在公元前239写成 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 八览 六论 共二十六卷 一百六十篇 二十余万字 书中尊崇道家 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 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 同时 融合儒 墨 法 兵众家长处 形成了包括政治 经济 哲学 道德 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 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其他史书 老子 是用韵文写成的道家哲学著作 书分为八十一章 上下两篇 即 道篇 和 德篇 因其后来被尊为道教经典 故又称 道德经 庄子 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 庄子即庄周 是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的隐士 宋国蒙 今中国中部河南商丘 人 庄子 经过汉朝刘向的编定 共有五十二篇 现在版本的 庄子 只有三十三篇 分三部分 其中内篇七 外篇十五 杂篇十一 是晋人郭象所定的版本 第二节儒家的典籍 庄子 一书最早称书籍为经 并列举了六部经书 所谓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六经之功用 庄子 其 天下篇 中说道 诗以道志 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 乐以道和 易以道阴阳 春秋以道名分 司马迁在 史记 滑稽列传 也说 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神化 春秋以道义 补充 六经的次序 六经有次序 今文学家排序为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庄子 史记 儒林列传 古文学家排序为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汉书 艺文志 汉书 儒林传 之所以有这两种次序 还是源于今文学家和古文学家对于什么是经的认识和观念的不同 古文学家认为 六经乃周公旧典 故以其制作记言的先后次序排列 今文学家认为 六经乃孔子所作 用来教人的 故以内容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排列 汉立五经博士 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人 汉承秦制 诸子百家都有博士 汉文帝时 始置 书 诗 的经博士 并立诸子传记博士 有博士七十余人 景帝时 又置 春秋 博士 此时 博士虽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 不仅 书 诗 春秋 有博士 论语 孝经 孟子 尔雅 也有博士 并且 诗 博士有齐 鲁 韩三家 春秋 博士有胡毋生 董仲舒两家 这说明此时儒家在学官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汉武帝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元五年 前136 武帝罢传记博士 又为 易 和 礼 增置博士 与文 景时所立的 书 诗 春秋 合为五经博士 五经与十三经 十三经 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就传统观念而言 易 诗 书 礼 春秋 谓之 经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属于 春秋经 之 传 礼记 孝经 论语 孟子 均为 记 尔雅 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 当以 经 的地位最高 传 记 次之 尔雅 又次之 五经与十三经 在汉代 以 易 诗 书 礼 春秋 为 五经 官方颇为重视 立于学官 唐代有 九经 也立于学官 并用以取士 所谓 九经 包括 易 诗 书 周礼 仪礼 礼记 和 春秋 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 所镌内容除 九经 外 又益以 论语 尔雅 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 十一经 排除 孝经 尔雅 收入 孟子 孟子 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 礼记 中的 大学 中庸 与 论语 孟子 并列 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 四书 并为官方所认可 孟子 正式成为 经 至此 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 十三经 的内容极为宽博 周易 是占卜之书 其外层神秘 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 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 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 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内分 风 雅 颂 三部分 风 为土风歌谣 雅 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 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 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 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 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 三传是围绕 春秋 经形成的著作 左传 重在史事的陈述 公羊传 谷梁传 重在论议 论语 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孝经 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孟子 专载孟子的言论 思想和行迹 尔雅 训解词义 诠释名物 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 十三经 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 其地位之尊崇 影响之深广 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 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 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 伦理道德的确立 民风民俗的导向 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能不阅读 十三经 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 子思 孔子 孟子 所以称为 四子书 也称 四子 简称为 四书 南宋光宗绍熙远年 1190年 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汇集到一起 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 先读 大学 以定其规模 次读 论语 以定其根本 次读 孟子 以观其发越 次读 中庸 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并曾说 四子 六经 之阶梯 朱子语类 朱熹著 四书章句集注 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 五经 时代 宋后是 四书 时代 大学 大学 原本是 礼记 中一篇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 前505 前434 作 自唐代韩愈 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 大学 与 中庸 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 甚至称 大学 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便把 大学 从 礼记 中抽出来 与 论语 孟子 中庸 并列 到朱熹撰 四书章句集注 时 便成了 四书 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 大学 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 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中庸 原来也是 礼记 中一篇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前483 前402 之手 史记 孔子世家 称 子思作 中庸 自唐代韩愈 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 中庸 与 大学 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 甚至认为 中庸 是 孔门传收授心法 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便把 中庸 从 礼记 中抽出来 与 论语 孟子 大学 并列 到朱熹撰 四书章句集注 时 便成了 四书 之一 从 中庸 和 孟子 的基本观点来看 也大体上相同的 不过 现存的 中庸 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 大学 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 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 前551 前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 涉及哲学 政治 经济 教育 文艺等诸多方面 内容非常丰富 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 论语 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 论语 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 每一条就是一章 集章为篇 篇 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只是大致归类 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到汉代时 有 鲁论语 20篇 齐论语 22篇 古文论语 21篇 三种 论语 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 郑玄以 鲁论语 为底本 参考 齐论语 和 古文论语 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 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 齐论语 和 古文论语 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 论语 的版本主要有 三国时魏国何晏 论语集解 南北朝梁代皇侃 论语义疏 宋代邢晏 论语注疏 朱熹 论语集注 清代刘宝楠 论语正义 等 孟子 孟子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 约前372 前289 名轲 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 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到南宋孝宗时 朱熹编 四书 列入了 孟子 正式把 孟子 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 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和孔子一样 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 齐 宋 鲁 滕 薛等国 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 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 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序 诗 书 述仲尼之意 作 孟子 七篇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赵岐在 孟子题辞 中把 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