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_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_会像母鸭一样叫唤,_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_成了它们的母亲。A . 却 只要 无论 才B . 但 只有 不管 就C . 却 只要 不管 都D . 但 只有 无论 都2. (2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在参观故宫博物馆的途中,使我深深地震撼于祖国文化的博大璀璨。B . 深圳长青诗社大约20名左右诗友到大鹏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表演诗歌朗诵。C . 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D . 近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医疗技术合作和医疗技术质量。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20分)3. (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有删改。)注释:折节:降低自己身份。屯:驻军防守。(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会久雨粮尽_ 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_声闻帐中_ 高祖引师趣霍邑_(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推财养客,群盛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4)结合选文,用自己话说说太宗在帐外大哭的原因,从中可见他是怎样的人? 4.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 , 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原:原国。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 .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 , 群臣进谏C .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 .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5.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岱宗夫如何?_。(杜甫望月) (2)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_,_,_。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6.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当我像平时一样(mn)_步于一道小溪发源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i)_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q)_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zhu)_放澄明。(梭罗瓦尔登湖)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 (10分)根据语意,完成任务。 光明中学初三(1)班的小明完成作业后在自修课上阅读课外书,书本被教数学的李老师没收,为此他很苦恼。请你帮助小明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为他争取自修课上阅读课外书的权利。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只写正文,不超过150字。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家书舒怀玉十九岁入伍,父亲便阔别故土,多地辗转。一家人也跟着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迁京城,不断地变换居住地。每次搬家,都要苦着母亲对家用进行取舍。哪双鞋子可丢,哪把凳子应留,哪套盘碟送人,决定权都在母亲手里。只有一样东西例外。那就是父亲保存的一麻袋家书,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带着它。它带给父亲的慰藉与日俱增。父录的数百封家书,安静而温暖地躺在家中某一个角落。它们斑驳、浸渍、堆放,娓娓诉说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这些文物般的家书,是父亲和祖父母的来往书信。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自此,多少年军旅岁月,祖父母从未去部队探望过他们的儿子,家庭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方式。写信成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父亲每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信,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手机出现。十本信纸,写尽父亲青少年时代的悲欢。如今,父亲的人生开始踏入念旧、怀旧的阶段,他是那么喜欢读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而且似乎他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得与我交流,或勾起曾经以为忘记或放下的往事与我分享。祖父母用的“信纸”,是如此特别这些纸,有不规则的糊窗户纸,有香烟盒包装纸,有会计用的账本纸,有小孩用的田字格作业纸,还有那个年代杂货店包食品用的黄草纸它们被祖父母写上文字,寄给他们长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式的珍藏。手捻这些恍若隔世的信纸,读着祖父的文字,我不禁正襟危坐。也许是祖父的字,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丝不苟。也许是信中有太多的教和训的字眼、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信纸,依然能感受到祖父那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不苟言笑,不客置疑。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说:“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祖父却在信中反复告诫父亲,不要念家,不要回家,不要太早成家,在部队扎下根来,改变命运,建功军营。不久前,一档读信的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在一片叫好声中大量圈粉。这些家书,讲述的就是中国故事,抒发的就是中国情感。我读祖母写给父亲的信,就时常会静静地泪流满面。这种跨代解读,因为血脉相通而没有任何困难。、有一封信,祖母用的是香烟包装盒纸,纸上有一大片污渍,她的笔就躲着这片污渍绕着写。如今,时间让这片污渍不断浸染扩大,它已经吞噬了大部分文字。隐约中,只见到四个字:我儿勿念。我推断,这文绉绉的四个字,是祖母从祖父那里现学现用的。因为祖母的一生,识字不过百十来个。但祖母敢于提笔,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支撑着她。我合计过,祖母给父亲写的每一封信,都只有七八十个朴素的字。朴素到每封信都要告诫父亲“要听党的话”“要相信组织”干工作不要怕脏怕累”。所以,我有时候必须哭着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七八十个朴素的字,字字牵肠挂肚,句句有泪不弹,时时催人奋进。有几封信,祖母写在黄草纸上。当年,这类黄草纸是杂货店用来包红糖的。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睡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害怕心中有一个地方再次“决堤”。当时,乡下人家里不会常有糨糊,更没有现在用的固体胶棒。有时候,祖母写完信,干脆用饭粒粘住封口。这些饭粒,因为祖母,因为岁月,因为与字和纸的缠绵,在我的视线里变得如此圣洁,甚至有些神秘。“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而之于我,感谢岁月,让我最终得以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最后一段中说:“我最终得以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父亲的行为方式”具体指什么? (2)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划线词语表现了祖父怎样的心理)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睡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害怕心中有一个地方再次“决堤”。(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文章多次提到祖父母简陋的信纸,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读祖父的信“不禁正襟危坐”,而读祖母的信却“有时候必须哭着读”。请分析原因。 9. (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心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母亲捞起螃蟹母亲放下螃蟹(2)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可是竹篓里那不停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4)如何理解文章题目“母亲的心”?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要求: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B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C . 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有一次在送走一位女客人之后,因杨太太的无礼,忍无可忍的祥子愤怒地辞掉了这份工作。D . 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它们为清道夫。(2)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快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请你分析同时武官出身,做过都头、提辖、殿司制使得鲁智深和杨志的不同性格。再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各自相关的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