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7 《猫》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7 《猫》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7 《猫》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7 《猫》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7 《猫》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猫郭振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及蕴涵的人生哲理。三、教学方法质疑法、讨论法、朗读法、勾划法、自主探究法。四、新课导入出示谜语,让学生猜谜底。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出示小猫的照片,揭示谜底。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的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让我们跟随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家庭,亲自去体验养猫的快乐与悲伤!五、作者简介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六、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七、预习检查检查生字词的朗读和词语的解释。八、整体感知快速地默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了哪一只?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划分课文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3.再次速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题的表格。九、课文精读研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刚要回来时:自身形态花白的毛,白雪球似的,很活泼 动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自身形态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气,懒惰、郁闷 动的形态不肯出来,不愿理会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研读第二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性情:“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本领:“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研读第三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1.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形态:不好看,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性情:不活泼,忧郁,懒散2.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芙蓉鸟被杀案案发现场情况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犯罪嫌疑人丑猫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二)案发后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案件真凶一只黑猫案件定性冤案案件反思30.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31.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32.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3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十、问题探究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而猫也死亡了,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3.就小猫受冤这件事,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哪些人生启示?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武断,要弄清事实,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过失。2.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客观公正。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要宽容、仁爱;不要残忍。要多为他人着想。十一、写作特点1.文章结构严谨、情节生动。2.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