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B卷一、 默写 (共1题;共10分)1. (10分)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1)关关雎鸠,_。(关雎) (2)不应有恨,_?(苏轼水调歌头)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 (4)南仁东二十二年的砥砺前行,让中国的“天眼”望穿苍穹,描绘宇宙。他的精神正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所说:“_,_。” (5)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清晰的体现:_?_。 (6)古人的诗词写作中常常引用典故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_,_。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2.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63分)3.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这两段文字选自_,作者是_代的_。(2)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4)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5)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4. (38分)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下列各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注释】修禊(x)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品类:指万物。信:实在。(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泉香而酒洌:_树林阴翳:_少长咸集:_茂林修竹:_(2)翻译下面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泉香而酒洌:_树林阴翳:_少长咸集:_茂林修竹:_(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5)翻译下面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7)【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8)【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4分)5. (3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我 能 行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但是,。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是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第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论证方法,证明了。(3)第段用作论据,这样论证的作用是:。(4)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根据上下文意,把第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出来:。(6)第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一句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他们有什么害处?6. (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读书养气写作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_,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1)联系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吸取_,剔除糟粕。(2)第段中划线词“气”具体指的是_。 (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和_的修辞方法。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_(作者名);_(篇名)(4)作者在文中对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_和_的要求。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_(6)第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7. (6分)今年4月23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小题。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材料三: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 , _(2)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 , _(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_。(4)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_。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请以“我最佩服的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借助一些写作手法突出、强调;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默写 (共1题;共10分)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