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色彩西师大版.doc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色彩西师大版.doc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色彩西师大版.doc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色彩西师大版.doc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色彩西师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的色彩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难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教具准备】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北京景色的几个图片,问学生看到北京还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1.北京的色彩 学生齐读课题。问: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学习掌握生字词,扫除学习障碍。(1)注意字形:裱 褪 (2)认读词语:征服 驱除 展现 呈现 褪尽 凝结 冷峻 威严 四季常青 壮丽辉煌 色彩纷繁 又惊又喜 攀登长城 漫游故宫 拔地而起 纵横飞扬热烈明快 四面八方 毫不犹豫 深深浅浅闪闪烁烁 团团簇簇 纷纷扬扬 东海之滨(3)注意词语的搭配: 洁白的雪山 嫩绿的草原 金黄的沙漠 蔚蓝的大海 夹道的松柏 高高的白杨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3.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4.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注出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 “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课堂作业新设计】1、 看拼音,写词语。 Shu jun tu jn zh sh xn hn hn tn tn( ) ( ) ( ) ( ) ( )二、词语巧搭配。( )的雪山 ( )的草原 ( )的沙漠( )的松柏 ( )的音符 ( )的大海三、词语模仿秀。1.深深浅浅 _ _ _2.又惊又喜 _ _ _【参考答案】1、 手绢 褪尽 朱砂 猩红 红彤彤2、 洁白的雪山 嫩绿的草原 金黄的沙漠 夹道的松柏 美妙的音符 蔚蓝的大海3、 1.坑坑洼洼 欢欢乐乐 结结实实 2.又高又大 又白又胖 又快又好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过程 】一、默读思考,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2、 品读句子,分析句子美点。 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体会“深秋时节的北京,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这句话的含义。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认真研读句子“ 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写法借鉴。运用本课学到的写法,写一篇小文章,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课堂作业新设计】1. “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像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褪尽的绿镶边呢?”“黄蝴蝶”和“小扇面”指的是什么?这两个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我常常把面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3. “如果有人问:北京的色彩如何?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1.银杏叶 比喻 写出了银杏树叶的曼妙。2. 表达了作者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激动。3.表达了“我”对北京色彩的热爱和赞美,并为首都北京赶到自豪【板书设计】 秋林(自然风光)北京的色彩 北京之美壮丽而辉煌色彩纷繁而又和谐 建筑(人文景观)【课后反思】北京,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城市,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了这两点:一、读中感悟,与作者愉悦的心境一道品读,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二、抓重点词语和描写色彩的词语中体会北京的特点如: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 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 【说课稿】 北京的色彩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11册第一课北京的色彩。1、 说教材 北京的色彩是著名学者型作家陈章武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适于反复诵读,细细品位。二、说教学目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达到正确书写、灵活运用。2、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并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也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4、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色彩”,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学习文章独辟蹊径的写法”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三、说教法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北京的色彩一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片段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四、学情分析及学法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和欣赏能力,应该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北京的热爱。学法: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片,展开联想,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带给我们的震撼,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师生搜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北京欢迎你优美的旋律中,一起欣赏课前师生搜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领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把描写色彩的词句画出来读读写写。(三)、分析课文,体会理解1、找出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启发学生在首尾段中找出总起句和总结句。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2、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3、作者观察细致,语言优美,重点以第4、5、7自然段为例进行分析。(1)自读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2)本自然段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觉。第2、3、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第5、6句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出示佳句赏析A、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奇百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如“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中,语言显得很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B、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表现了作者被“征服”的惊喜。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内容想象画面。(3)默读第5自然段,自主探究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找出本自然段中描绘香山红叶的色彩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本自然段中出现了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你还能想到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4)有感情的朗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讨论:第1、2句突出了什么?(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句突出了什么?(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5)、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加点词语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