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doc_第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doc_第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doc_第3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doc_第4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阅读曹操诗作观沧海,回答后面三道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虚写了什么景物借以表达作者的情怀? (2)本诗采用哪一种思路结构?从选项中挑选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总分总B . 分总C . 总分(3)请写出这首诗的主旨。 2. (10分)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 ) 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8分)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诗句中“遗”意思为_。 (2)诗句中划线的“其”与下列句子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B . 其一犬坐于前(狼)C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D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 , 桃溪浅处不胜舟。【注释】此诗是一首离别诗。畎(qun):田间小沟。棹(zho):用桨划船。(1)全诗借助“长堤逶迤,_,_”等景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调清新明快的水彩画。(2)诗的最后一句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桃溪浅处不胜舟”?5. (10分)阅读,回答文后问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沽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1)“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2)下列划线的词语有什么意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3)“辽远的一角”指哪里?(4)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 (7分)赏析诗歌,回答问题阮郎归 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词的上片采用_手法,突出了环境_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7. (10分)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列各题: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下阕重在_(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8. (10分)“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天净沙秋思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9. (10分)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 , 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画线的词。涉足:_萋萋:_(2)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3)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4)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10. (7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 , 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亚”通“压”,“青帘”指酒旗。(1)颔联中的_和_体现了“春寒”。(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11. (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山 居 秋 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浣(hun):洗。下:归也,作“回来”义。留:居。(1)对下面一首诗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 .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 . 颈联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突出表现了山村的和谐静谧之美。D . 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12. (1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3. (10分)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词,完成题目。浣 溪 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采 桑 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这两首词都运用了_的表现手法,浣溪沙通过摄取旧亭台、夕阳西下、落花等触人愁绪之景,表达了_的感慨;而采桑子借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_等哀景抒发了伤离别、 苦相思的悲情。(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3)“好梦频惊”是采桑子的点睛之笔,请结合词的上阕说说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14. (4分)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秋词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15.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6. (7分)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注释】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辨别修辞方法】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方法的诗句。 比喻:_。拟人:_。(2)【理解词语含义】“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3)【体会诗歌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比较探究】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18. (7分)小令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_。 19. (1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0.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泰州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注】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坎窞(dn):地底深穴。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1. (6分)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棹歌:渔民的船歌。(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2)请分析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22. (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3. (7分)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请你分别写出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你仔细品味上阕,分析作者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24.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相关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移民。芊芊:草木茂盛。(1)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5. (10分)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小题。端居【唐】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释】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1)分析诗歌第一句中“悠悠”二字的表达效果。 (2)请自选角度,赏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 26. (1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土地大地亿万年的静止,此刻在眼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祖辈们和树木花草一起扎根草木春茂冬枯人在一代接一代繁衍父母,是一段枯老的树干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站在父母的肩上以向上的姿势飞翔风,从远古吹来我用嫩叶为帆远航漂得再远,根都在父母身上土地的深处(1)第一节中“静止”与“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2)从第一、二节中,可看出“大地”是什么样子的?(3)诗歌第三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从全诗的内容分析,诗人赋予了大地怎样的象征意义?“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27.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蟑,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淬,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1)这首诗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广大的土地”,指的是地图上的“广大的土地”,而不是大自然的“广大的土地”,这种理解对不对?(3)“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中“这一角”“那一角”分别指哪个地方?(4)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8.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 , 桃溪浅处不胜舟。【注释】宴词:宴会上所作。催去棹(zh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9. (1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特点的画面?(2)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0. (17分)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翻译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1. (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山中【宋】秘演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注:结茅:指建造简陋的房屋。(1)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2)请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32. (10分)阅读古诗,回答提问画堂春寄子由(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选自苏轼词全集)【注释】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3. (7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倦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4.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5.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早作(宋)裘万顷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注】井梧:井边的梧桐树。缄:包藏。斗:北斗星。河:银河。(1)诗中“井梧飞叶”与“_”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36. (3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填空:本文选自_,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写的一首词。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词有词牌,本课词牌是_“_”,题目是“_”。(2)指出词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翻译该句。该句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翻译: (3)本文用“ , ”。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作用。(4)下列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B .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C .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作者都把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D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37. (1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山观石梁记元李孝光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冬日妍燠 , 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 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客粲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 , 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有改动)注释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温州乐清人。雁山:雁荡山。妍燠(y):暖和。髡(k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浮屠氏:和尚。袱被:背着捆好的衣被。醅(pi):聚饮。瓴(lng):瓦沟。沾醉:大醉。(1)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从两家僮( ) A. 隶而从者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 A.猿则百叫无绝 B.佛印绝类弥勒长尺许( ) A.高可二黍许 B.杂然相许(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 落 日 正 射 东 南 山 气 尽 紫 鸟 相 呼 如 归 人 (3)同样是探访山水胜境,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认为“不可久居”,而本文作者却和友人“入宿石梁”,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4)阅读下列“单元整理单”,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四篇古文都采用“记”的体式:有的记事,如桃花源记;有的记游,如小石潭记、雁山观石梁记;有的状物,如核舟记。B . 雁山观石梁记和小石潭记都善用比喻的手法,如“腰隆起, 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雁山观石梁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似平淡,实则情态毕现。C . 雁山观石梁记、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描绘了自然美景,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思。D . 几篇短文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雁山观石梁记按照时间顺序,从白天写到黑夜;桃花源记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发现、进入、离开、迷失、寻找桃花源的过程;核舟记则采用空间顺序一一介绍核舟的船头、中间、船尾。3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9. (5分)阅读诗歌,完成小题。呵,母亲舒婷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1)第1节诗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2)用自己的话概括第3节诗所写的内容。(3)这首诗选取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最后一句诗“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的作用。40.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样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注释】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户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彳亍:小步慢走的样子。太息:出声叹气。颓圮:倒塌。(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_寂寥彳亍颓圮惆怅(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_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_(3)诗中的“雨巷”象征了什么?“姑娘”又象征了什么?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本诗属于_诗,那么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_41. (10分)阅读欧阳修的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 完成题。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注】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早春时候,他在离开洛阳去往南方的路上,写下这首诗。赊,遥远。槎(ch),植物。(1)“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两句描写了作者南征途中见到的景色,试结合全诗分析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2. (10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甲】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乙】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1)两首诗的前两句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故乡今夜思千里” 这两句诗在抒发思乡之情的方式上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赏析。43. (10分)阅读下诗,回答问题。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 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惆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979年4月20日(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四节诗分别写了什么。(2)诗人在第一节诗中借助哪些具体意象来抒发情感?(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采用了哪些抒情方法?(4)从本诗的题目和主旨来看,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4. (1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关山度若飞_朔气传金柝_策勋十二转_木兰不用尚书郎_愿驰千里足_赏赐百千强_(2)翻译下列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了战争过程,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45. (10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南天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注释】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梅花:指梅岭,即大瘐岭。彩薇: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沈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B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请简要说说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3)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6. (18分)(2015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7.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白莲陆龟蒙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48. (4分)(2015百色)古诗词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