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卷.doc_第4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6分)1. (2分)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B . 稍稍宾客其父C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 (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托辞 不可名状 甘败下风 相得益彰B . 恣睢 再接再厉 强聒不舍 歇斯底里C . 藉贯 正襟危坐 黯然失色 颔首低眉D . 狂躁 诚皇诚恐 深恶痛疾 挑拨离间3.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_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_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_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_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_ 叱:_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_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_ 直:_4. (6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 越明年古义:_ 今义:跨过(阻碍),跳过增其旧制古义:_ 今义:制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_ 今义:观看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_ 今义:后退微斯人古义:_ 今义:细小5. (5分)“飞天”凌空选自1982年11月25日_ ,原题为_ ,是一篇_,作者_,报道的是中国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11月24日于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_上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的情况。 6. (7分)(2011济南)按要求默写。(1)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2)_ ,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3)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4)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零落成泥碾作尘,_。(陆游卜算子 咏梅)(6)入则无法家拂士,_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艾青我爱这土地)(8)看,像牛毛,_ , _ , 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7. (11分) 汉江文化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今天,就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汉江,母亲河,去寻觅她的足迹,去聆听她的心语。(1)为了引导大家关注母亲河,请参照示例拟定一则关于汉江的主题语。例:悠悠汉江水,拳拳哺育情。(2)为了解汉江,班级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为活动再设计两种形式。活动形式一:举行“汉江文化”交流会活动形式二:举办“美丽的汉江”图片展活动形式三:_活动形式四:_(3)请你写出一位居住在汉江流域的襄阳文化名人,并写下一句他的诗句或名言或典故。(4)阅读下面关于汉江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地段草地面积森林面积工业污染排放生活污染排放水质汉江上游95%90%无无优汉江中游襄阳段40%30%每天35吨每天50吨轻度污染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8. (21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面山而居B . 吾恂恂而起C . 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 . 而不知人之乐(2)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树林阴翳(阴影)B .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 . 宣上恩德(宣扬)D . 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 . 晦明变化者C .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 .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B .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C . 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D . 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9. (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然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乙】郑燮,号板桥,清朝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 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1)解释划线的词。 泉香而酒洌_太守之乐其乐_辄与文士畅饮_或阻之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溪深而鱼肥 而不知人之乐B . 四时之景 去任之日C . 日出而林霏开 开仓赈济D . 太守之乐其乐 有忘其为长吏者(3)翻译下面的语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室无贿赂,案无留牍。(4)理解与分析。 结合文体特点,从表达方式上来看,【甲】文主要是_,骈散结合,韵律和谐;【乙】文则写人叙事,言简意赅,不失生动。读完两文,你觉得欧阳修和郑板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合内容加以分析。_10. (17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小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录毕,走送之走:_腰白玉之环腰: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3)本文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最终却能学有所成。作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与行为特点?(用原文词句回答)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