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4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喑哑(yn) 亵渎 ( xid) 骈进(pin) 强聒不舍(gu)B . 陨落(yn) 忐忑(tnt) 谀词(y) 成吉思汗(hn)C . 抽噎 (y) 拮据 (jij) 汲取 (x) 五行缺土(hng)D . 狡黠 (ji) 佯装(yng) 嗔怒 (chn) 一抔黄土 (png)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怅罔(wng) 分道扬镳(bio)B . 恣睢(su) 销声匿迹(n)C . 瞭望(lio) 诘据(ji)D . 玲珑剔透(t) 繁衍(yn)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进一步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B .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C .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 这方能称之为“敬业”。D . 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B .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C .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D .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分)5. (1分)小明默写古诗的时候,老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依据课文中的诗句并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 6. (1分)2011年,若你做一个小记者,准备采访滇池卫士张正祥。采访前,请根据下面的事迹简介,提出4个采访的问题。(所提问题要与张正祥的事迹有关)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走了12万多公里。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小儿子也因被人恐吓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一次,一个矿主的保镖开着车撞向他,使他右眼失明。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矿场、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他被评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7. (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棉花糖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A、“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B、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出来!”父亲朝我喊。C、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1)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_哭着求饶_呆呆地看着(2)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父亲,主要通过哪三件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3)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4)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句,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8. (11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农业30时代所谓农业30时代,是相对农业10、20时代而言。农业10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然因素依赖度高。农业20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农业30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既是对农业20时代的继承,也是对农业20时代的超越;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它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满足“质”的要求。总之,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颠覆性的农业。农业30时代的农业样态,更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品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再造。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告别简单粗放、整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农业30时代。(节选自2017半月谈13期)(1)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 时间顺序B . 逻辑顺序C . 空间顺序(2)选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 打比方、作比较B . 列数据、打比方C . 举例子、列数据D . 分类别、作比较(3)下列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介绍了农业30时代的含义及其样态。B . 农业10时代是单纯的“地里刨食”,自给自足的传统时代;农业20时代是简单粗放、整齐划一,广泛使用工业品的时代;农业30时代是信息化、技术化水平更高的新时代。C . 蔬菜种植基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给蔬菜提供种植需求,这是智慧农业的一种体现。D . 删掉“农业20时代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这句话中的“较大”一词,更能准确体现农业10到20时代的惊人变化。9. (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枯萎的蒲公英叶子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重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捡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_的特点。(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四、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 . 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 . 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 . 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2)下列划线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 . 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 . 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 . 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 . “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 . 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五、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11.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两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12. (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相关问题。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1)这首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的诗集。(2)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什么内容?请根据诗集的内容,说说它还包含哪方面的内容?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3. (6分)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