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doc_第1页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doc_第2页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doc_第3页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doc_第4页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作者: 日期:2 TD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20-实施20-发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Specifications for Base-Map Production of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TD T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行业标准IC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1TD 前 言III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4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44 技术指标与要求54.1 数学基础54.2 标准分幅与编号54.3 标准分幅调查底图比例尺54.4 影像时相与模式54.5 精度要求54.6 DOM纹理与色调64.7 调查底图64.8 地形类别64.9 其它65 控制点测量、采集与建库65.1 实测点测量65.2 图形图像控制点采集75.3 控制点库76 航空摄影76.1 步骤86.2 感光胶片航空摄影86.3 数字航空摄影96.4 GPS辅助航空摄影106.5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117 航空DOM生产127.1 像控点测量127.2 空三加密127.3 DEM与DOM生产137.4 成果148 航天DOM生产158.1 技术要求158.2 生产流程158.3 DOM生产168.4 成果169 调查底图生产169.1 DOM镶嵌179.2 标准分幅调查底图179.3 县级辖区调查底图工程管理文件1710 成果及要求1710.1 成果1710.2 成果文件格式1810.3 成果文件组织1811 检查内容与错误分类1811.1 航空摄影1811.2 调查底图2211.3 DEM2411.4 控制点成果2412 检查验收2512.1 基本规定2512.2 检查2512.3 质量评定2512.4 验收26附录A (规范性附录) GPS实测点点之记27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控制点库表结构28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控制点矢量文件结构29附录D(规范性附录) 控制点点位信息表30附录E (参考性附录) DEM数据格式(ASCII格式)31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标准分幅DEM元文件32附录G (参考性附录) 标准分幅调查底图整饰样式33附录H (参考性附录) 标准分幅调查底图元文件34附录I (参考性附录) 成果文件组织结构及命名35附录J(规范性附录) 成果自检报告格式37附录K (规范性附录) 预检报告格式41前 言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要求,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成果要求,参照国家、行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特制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本规定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本规定附录A、B、C、D、F、J、K为规范性附录,E、G、H、I为参考性附录。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沙志刚 杨冀红 刘顺喜 邱志诚 宋海荣 李学友 郭童英 齐建伟 郑雄伟 史良树III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指标、工艺流程、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检查要求等。本规定适用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1:5 000、1:10 000和1:50 000比例尺)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TD/T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GB/T 15661-1995 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 12340-1990 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12341-1990 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1992 1:5 000、1: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90-1992 1:5 000、1: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4950-1994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CH/T 1015.2-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1:50 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CH/T 1015.3-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1:50 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0M)CH/T 1015.4-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1:50 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数字栅格地图(DRG)CH/T 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试行)惯导与差分定位技术(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3 术语3.1 数字正射影像图 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航空航天影像,经正射纠正、接边、色彩调整、镶嵌,按一定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3.2 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在等间距平面格网点上以高程表达地形起伏的数据集。3.3 正射纠正 Orthorectification利用一定精度的纠正控制点和数字高程模型,对影像进行摄影几何纠正和投影差改正。3.4 像素 Pixel 数字影像的基本单元。3.5 地面分辨率 Ground Sample Distance; GSD指航空航天数字影像像素对应地面的几何大小。3.6 空中三角测量 Aerotriangulation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简称“空三”。4 技术指标与要求4.1 数学基础4.1.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4.1.2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5 000、1:10 000比例尺按3分带。1:50 000比例尺按6分带。4.1.3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2 标准分幅与编号标准分幅与编号执行GB/T 13989-92。4.3 标准分幅调查底图比例尺采用1:5 000、1:10 000或1:50 000。4.4 影像时相与模式4.4.1 影像时相:应使用2005年以后获取的遥感影像,对于西南等难以接收光学影像、土地利用变化较小的地区,可使用2005年以前的影像。4.4.2 影像模式a) 航天遥感影像:应同时采用全色和多光谱影像。b) 航空遥感影像:采用真彩色或彩红外影像。历史影像可采用黑白影像,条件允许时应与多光谱数据融合。4.5 精度要求4.5.1 DOM平面位置精度DOM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表1之规定。特殊地区可放宽0.5倍。取中误差的两倍为其最大误差。表1 DOM平面位置中误差 DOM比例尺平地、丘陵地(m)山地、高山地(m)1:5 0002.503.751:10 0005.007.501:50 00025.0037.504.5.2 影像接边限差a) 利用航空影像制作的DOM接边限差见表2。表2 航空DOM接边限差DOM比例尺平地、丘陵地(m)山地、高山地(m)1:5 0001.01.51:10 0002.03.0b) 利用卫星影像制作的DOM接边限差见表3。表3 景与景间DOM接边限差DOM比例尺平地、丘陵地(m)山地、高山地(m)1:5 0002.54.01:10 0005.08.01:50 00025.040.0c) 利用航空影像与卫星影像制作的DOM接边限差见表3。4.6 DOM纹理与色调DOM纹理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彩色影像应模拟自然真彩色,光谱信息丰富。4.7 调查底图以航空、航天标准分幅DOM为基础,添加图廓、行政境界等要素,形成标准分幅调查底图。在此基础上建立县级辖区工程管理文件,管理行政辖区内全部标准分幅DOM和县级行政境界。4.8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地面坡度和高程划分,具体划分见表4: 表4 地形类别划分表地形类别地面坡度高差(m)1:5 0001:10 0001:50 000平地2以下 20 20 300 500 600当高差与地面坡度矛盾时,以地面坡度为准。4.9 其它调查底图生产过程中应使用正版软件。5 控制点测量、采集与建库控制点特指影像纠正控制点。航空影像纠正控制点可采用GPS实测,或从不小于1:1 000比例尺的已有图件(数字正射影像或数字地形图)上采集。航天影象纠正控制点可采用GPS实测,或从大于调查底图成图比例尺的已有图件上采集。5.1 实测点测量包括航空影像纠正控制点(以下简称“像控点”)、航天影像纠正控制点的测量。5.1.1 测量精度实测点相对邻近国家等级控制点的点位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0.5m;高程误差不大于0.5m,困难地区可放宽1倍。5.1.2 实测点布设5.1.2.1 像控点参照GB/T 13977-1992、惯导与差分定位技术(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等相关规范执行。5.1.2.2 航天影像控制点布设a) 在粗纠正的影像上选取影像清晰、易于判别、交通便利的明显特征点,并读取概略经纬度。b) 点位应均匀分布,控制区域大于工作区范围,每景控制点数量在9-15个之间,山地可适当增加。c) 相邻景重叠区选取不少于3个公共点。d) 内业选取的点位难以测量时,允许在所选点附近重新选点。5.1.3 观测要求与坐标解算a) 采用GPS测量方法。b) 采用经检验合格的GPS仪器。c) 外业填写点之记(见附录A)和测量手簿,拍摄点位照片,应反映点位与周围地物关系。d) 参考GB/T 18314-2001,基于工作区及其邻近的4个以上均匀分布的国家等级控制点,GPS测量和解算实测点坐标。e) 采用工作区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对像控点的GPS大地高进行改正,获取实测点高程。当工作区无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或其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时,应与高等级水准点进行联测和高程拟合,获取实测点高程。5.1.4 实测点精度检查a) 在GPS测量时,联测多余同等级或高等级大地点,将其作为未知点参与GPS平差计算,解算其坐标与已知成果进行比较,检查差值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b) 检查GPS网平差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c) 控制点参与空三计算或用于卫星影像纠正时,检查是否满足精度要求。5.1.5 实测点测量成果a) 技术设计书。b) 点之记。c) 技术报告,包括WGS84解算、1980西安坐标解算(含高程解算)、点位分布联测略图、WGS84坐标和1980西安坐标成果,以及精度检查等内容。5.2 图形图像控制点采集在已有图件上采集影像清晰、易于判别、交通便利的明显特征点,作为图形图像纠正控制点。制作航空DOM时,应按照空三加密所需像控点的分布和点数采集。制作航天DOM时,每景均匀分布9-15点。5.3 控制点库按工作区建立控制点库管理GPS实测点和图形图像控制点。5.3.1 控制点图像块采集实测点、图形图像控制点的图像块分别从DOM和已有图件上采集。DOM或已有图件比例尺大于1:5 000(含)时,应以控制点点位为中心采集10231023像素图像块,其它比例尺采集255255像素。5.3.2 控制点库建立控制点库采用SQL Server 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数据库表结构见附录B。控制点库成果包括SQL Server 数据库、控制点点位矢量文件(见附录C)以及控制点点位信息表(见附录D)。6 航空摄影对于需要航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航摄方案,有条件地区尽量采用数字航空摄影。6.1 步骤6.1.1 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根据工作区范围和精度需求,选择合适的摄影比例尺和地面分辨率,参照相应规范进行航摄设计。6.1.2 航空摄影进行工作区申报、航行申请与协调,按照航摄设计开展工作区的航空影像和相关辅助数据的获取和处理。6.1.3 质量检查对航摄影像和相关数据按照相应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检查,若不满足技术要求则及时进行补摄或重摄。6.1.4 成果整理与编录按照相应技术规范对航摄成果进行整理与编录、制作航线、像片结合图。6.2 感光胶片航空摄影设计用图选择、分区划分、航线敷设方法、航摄仪选择与检定、航摄底片和航摄时间选择等参考GB/T 15661-1995。6.2.1 生产流程图1 感光胶片航空摄影流程6.2.2 摄影比例尺选择感光胶片航空摄影的摄影比例尺与DOM比例尺的关系见表5。表5 DOM比例尺与摄影比例尺关系DOM比例尺摄影比例尺GSD(m)1:5 0001:10 0001:20 000优于0.41:10 0001:20 0001:32 000优于0.86.2.3 质量要求飞行质量和摄影质量要求执行GB/T 15661-1995。6.2.4 影像扫描要求a) 根据航摄比例尺和成图比例尺选择扫描分辨率,一般为 15-25m,应满足表5中规定的GSD要求。 b) 保证扫描影像的灰度直方图应布满0255灰阶的区间,并接近正态分布。c) 扫描影像应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色调饱满、影像及框标清晰完整、相邻扫描影像色调基本一致,无明显污点。d) 扫描数据采用非压缩的TIFF格式存储。6.2.5 航摄成果a) 航空摄影底片。b) 航空摄影像片。c) 影像扫描数据。d) 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e) 航线、像片结合图。f) 军区批文及航摄资料送审报告。g) 底片压平检测报告。h) 航摄鉴定表。i) 航摄仪鉴定报告。j) 航空摄影设计书。k) 航空摄影飞行记录表。l) 底片摄影处理冲洗报告。6.3 数字航空摄影6.3.1 生产流程图2 数字航空摄影流程6.3.2 地面分辨率选择数字相机像素对应的地面分辨率与DOM比例尺的关系见表6。表6 DOM比例尺与数字相机地面分辨率关系 DOM比例尺GSD(m)1:5 000优于0.41:10 000优于0.86.3.3 相机类型可选择DMC、UCD、SWDC等面阵数字航摄相机。6.3.4 质量要求6.3.4.1 飞行质量参照GB/T 15661-1995。因数字相机获取的影像基线短,旋偏角一般可放宽至15,最大不超过20,且不得连续三片。6.3.4.2 摄影质量a) 数字影像应影像清晰,层次清楚,颜色饱和,色调均匀,反差适中,不偏色,能辨别出地面上最暗处的影像细节,不得有色斑、大面积坏点(不超过9个像元)等情况。b) 数字影像有少量坏点或色斑,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和正射影像图制作时,成果资料可以使用,否则应予重摄。c) 数字影像出现大面积反光造成无法进行立体模型连接和正射影像图制作时,应予补摄。补摄应按照原设计航线在补摄范围内按照固定像主点航摄,补摄范围应超出补摄区域两端各一条基线。d) 除数字影像数据质量合格外,每架次(或区域的)附属记录数据也应齐全,准确。6.3.5 数字航摄成果6.3.5.1 航空彩色像片(原始尺寸放大一倍)6.3.5.2 数字影像(包括原始影像和预处理影像)a) 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b) 航线、像片结合图。c) 军区批文及航摄资料送审报告。d) 航摄仪鉴定参数和报告。e) 航空摄影设计书。f) 航空摄影飞行记录表。g) 附属仪器的数据记录或处理结果。6.4 GPS辅助航空摄影6.4.1 技术方案选择采用有地面控制的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方案。6.4.2 生产流程a) 工作区实地踏勘。b) 航摄设计和控制点布设设计。c) 航摄系统安装与测试,机载GPS天线偏心分量测定。d) 地面基站、地标点和检查点的布设和测量。e) 带GPS的航空摄影。f) 摄影处理。g) 地面基站、地标点、检查点坐标计算。h) GPS摄站坐标计算,坐标转换及高程拟合。6.4.3 GPS辅助测量与数据解算加密分区划分,控制航线敷设与飞行,基站布设与同步观测和GPS数据质量检查与处理、精度检测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6.4.4 GPS辅助航空摄影成果a) 航空摄影成果(胶片或数字)。b) 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c) GPS设备检定资料。d) 机载GPS接收机天线偏心分量。e) 基站点位测量报告。f) 航摄飞行GPS记录表。g) 基站同步观测数据以及机载GPS记录数据。h) GPS数据处理报告。i) GPS摄站坐标成果。j) GPS辅助航空摄影报告。k) 验证样区精度检测报告。6.5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6.5.1 技术方案选择基于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方法分为有地面控制法和无地面控制法两种方法,航测成图方法有直接地理定位(DG)和集成传感器定向(ISO)两种,实际生产中可参照表7选择适宜的航空摄影方法和航测成图方法。表7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方案成图比例尺地形类别航空摄影方法航测成图方法注1:5 000和1:10 000平地、丘陵地有地面控制法ISOn法山地、高山地无地面控制法DG法,局部上下视差超限采用ISO0法。注: “ISOn”和“ISO0”中的n和0分别表示参与联合平差平高控制点为n个和0个。6.5.2 生产流程 图3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生产DOM技术流程6.5.3 IMU/DGPS测量与数据解算基站布设与同步观测,检校场布设与飞行,IMU/DGPS数据质量检查与处理及外方位解算、精度检测执行“惯导与差分定位技术(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6.5.4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成果a) 航空摄影成果(胶片或数字)。b)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c) 机载设备检定资料(IMU、GPS等)。d) 基站点位测量报告。e) 航摄飞行IMU/DGPS记录报告。f) 机载GPS接收机天线偏心分量。g) 基站同步观测数据以及机载IMU/DGPS记录数据。h) IMU/DGPS数据处理报告。i) 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成果表。j)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报告。k) 验证样区精度检测报告。7 航空DOM生产航空DOM生产包括像控点测量、空三加密、DEM和DOM制作。7.1 像控点测量参见5。7.2 空三加密根据航空摄影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空三加密、GPS辅助空三加密以及IMU/DGPS辅助空三加密。空三加密方法和技术指标参照GB 12340-1990和GB/T 13990-1992执行。7.2.1 生产流程7.2.1.1 内定向a)感光胶片航空摄影:选取影像框标,系统自动计算扫描坐标系与相片坐标系间变换参数,完成内定向。b)数字航空摄影:导入影像和相机参数,无须选取影像框标,系统自动完成内定向。7.2.1.2 相对定向采用人工或自动方法获取左右像片同名点,确定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两像片间的相对关系。7.2.1.3 绝对定向a) 常规空三采用像控点大地坐标进行区域网联合平差,获取每张像片外方位元素,用加密成果进行定向。b) GPS辅助空三在引入像控点大地坐标进行区域网的联合平差计算时,同时加入GPS辅助航空摄影得到的三个外方位元素(X、Y、Z),用加密成果进行定向。c) IMU/DGPS辅助空三 有地面控制:在引入像控点大地坐标进行区域网联合平差时,同时加入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六个外方位元素作为带权观测值参与平差,用加密成果进行定向。 无地面控制:直接用外方位元素安置后进行DEM和DOM制作。适宜加密的地区应采用空三加密,在绝对定向阶段引入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得到的外方位元素参与联合平差空三计算,用加密成果进行定向。 数字航空影像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像控点坐标空三加密成果IMU/DGPS,GPS数据图4 空三加密流程7.2.2 绝对定向残差表8 绝对定向残差地形类别 限差 点别 平面限差(mm)高程限差(m)平地、丘陵地基本定向点0.315多余控制点0.3520网间公共点较差0.740山地、高山地基本定向点0.415多余控制点0.520网间公共点较差1.0407.3 DEM与DOM生产7.3.1 技术要求a) DEM采样间隔1:10 000比例尺DEM采样间隔为5m。b) DEM格网点精度高程数据取位至0.1m。DEM格网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9之规定。表9 DEM格网点高程中误差地形类别1:10 000平地、丘陵地2.5山地5.0高山地10.0c) DEM接边差同名点高程较差不得超过一个等高距。d) 航空DOM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或双三次卷积内插法。e) 标准分幅航空DOM采样间隔表10 标准分幅航空DOM采样间隔 比例尺采样间隔(m)1:5 0000.51:10 0001f) 条件允许时,全色航片生产的DOM应与适宜分辨率的航天多光谱影像融合。7.3.2 生产流程a) 空三加密成果导入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检查定向精度等指标。b) 采集山头、洼地、鞍部等地形特征点,以及山脊线、山谷线、面状水域线、水涯线、断裂线等特征线,以一定采样间隔的格网密度生成匹配点并进行编辑,获取单模型DEM数据,以图幅或工作区为单位镶嵌模型DEM数据。c) 利用DEM进行影像正射纠正、接边、色调调整和镶嵌,生成DOM。空三加密成果数字航空影像特征点/线提取模型DEM生成、镶嵌模型DOM生成DOM色调调整、镶嵌图5 DEM和DOM生产流程7.4 成果7.4.1 像控点测量a) 像控刺点片:黑白或彩色像片。b) GPS控制点坐标:WGS84坐标、1980西安坐标二套坐标。c) GPS控制点点位分布联测略图。d) GPS控制点平差结果。e) GPS控制点点之记。7.4.2 空三加密a) 加密点像平面坐标和大地坐标。b) 像片外方位元素。c) 平差精度报告。7.4.3 DEM与DOM a) 工作区DEM数据(数据格式参见附录E)。b) 工作区DOM数据。c) 图幅接合图表。d) DEM元文件(参见附录F)。7.4.4 技术设计书、技术报告、自检报告8 航天DOM生产8.1 技术要求8.1.1 数据源8.1.1.1 影像分辨率 根据DOM比例尺选择相应分辨率的航天遥感影像,对应关系见表11。表11 不同比例尺DOM与航天遥感影像分辨率对应关系DOM比例尺1:5 0001:10 0001:50 000GSD1.0m2.5m10.0m8.1.1.2 影像组合可使用不同卫星、不同时相影像的组合,多光谱影像分辨率一般不超过全色影像分辨率的4倍。8.1.1.3 影像质量a) 相邻景影像之间应有4%以上的重叠,特殊情况下不少于2%。b) 信息丰富,无明显噪声、斑点和坏线。c) 云、雪覆盖量应小于10%,且不能覆盖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d) 侧视角一般应小于15,平原地区不超过25,山区不超过20。8.1.2 DEM影像正射纠正应采用最新的DEM。DEM精度应满足CH/T 1015.2-2007的有关规定。不同比例尺DOM与DEM比例尺关系见表12 。表12 不同比例尺DOM与DEM比例尺关系DOM比例尺DEM比例尺1:5 0001:10 0001:10 0001:10 000或1: 50 0001:50 0001:50 000或1: 100 000a) 相邻分幅数字高程模型应有重叠区域,且接边后不出现裂隙现象。b) 重叠区域的高程值应保持一致。c) DEM应有完整的元数据,对数据的地理基础、精度、格网尺寸等信息有详细的记录。d) 1:10 000 DEM格网尺寸不低于12.5m(0.625),高程数据取位达到0.1m; 1:50 000 DEM格网尺寸不低于25m(1.25),高程数据取位达到1m。8.1.3 DOM采样间隔除QuickBird、IRS-P6采样间隔分别为0.5m和5m以外,其余保持影像原始分辨率。8.1.4 DOM采样方法应采用双线性或三次卷积内插法。8.2 生产流程采用控制点和DEM分别对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多光谱影像也可从正射纠正后的全色影像上选取同名点),经融合、镶嵌生成DOM。同步获取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可先配准、融合,再正射纠正。多光谱影像分辨率满足DOM生产相关规定要求时,可不与全色影像融合,直接进行正射纠正。8.3 DOM生产8.3.1 正射纠正a) 纠正模型采用物理模型或有理函数模型。b) 工作区涉及连片多景同源影像时应进行整体纠正。c) 每景影像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不少于9个。d) 纠正控制点残差中误差应不大于表13之规定,取中误差的两倍为其最大误差。表13 纠正控制点残差中误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像素)山地、高山地(像素)残差中误差1.02.08.3.2 配准a) 配准模型应采用物理模型或有理函数模型。同步获取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可选择几何多项式模型,阶数不大于2阶。b) 影像配准以景为基本处理单元,配准控制点应均匀分布、控制全景影像。c) 配准后的影像应保留原始影像波段数目、顺序和采样间隔。d) 配准控制点残差限差不大于表14之规定。表14 配准控制点残差限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像素)山地、高山地(像素)残差限差1.02.0全色与多光谱影像不同步或不同源时,可放宽0.5倍。8.3.3 融合a) 影像融合一般以景为单元,也可分块融合。b) 根据影像波段的光谱范围、地物和地形特征等因素,选择能清晰表现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和边界、色彩接近自然真彩色的融合算法。c) 融合影像应无重影、模糊等现象。d) 融合前影像处理调整全色影像地物反差,突出纹理细节。增强多光谱影像色彩,突出不同地类之间的光谱差异。e) 融合后影像处理处理后的影像应纹理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色彩接近自然真彩色,能清晰判别耕地等重要地类类型。8.4 成果8.4.1 控制点文件a) 纠正控制点残差文件。b) 配准控制点残差文件。8.4.2 影像a) 纠正影像。b) 配准影像。c) 融合影像。8.4.3 其它a) DEM文件。b) 其它文件。9 调查底图生产9.1 DOM镶嵌9.1.1 镶嵌前应进行接边检查。接边误差不超过4.5.2规定时,应视情况进行接边纠正。接边误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返工。9.1.2 选取镶嵌线对DOM进行镶嵌,镶嵌处应无裂缝、模糊和重影现象。9.1.3 时相相同或相近的镶嵌影像纹理、色彩应自然过渡;时相差距较大、地物特征差异明显的镶嵌影像,允许存在光谱差异,但同一地块内光谱特征应尽量一致。9.1.4 工作区之间应进行接边检查,要求同9.1.1。9.2 标准分幅调查底图9.2.1 DOM 分幅裁切a) 按标准图幅内图廓外接矩形外扩1cm范围裁切标准分幅影像,图幅内缺少影像数据区域以白色填充。b) 同一图幅包含不同分辨率影像时,采用最高分辨率进行镶嵌。9.2.2 DOM 分幅整饰a) 公里格网间隔:图上10cm。b) 整饰样式见附录G。9.2.3 图面要素县级以上行政境界。9.2.4 制作标准分幅元文件,内容见附录H。9.2.5 建立管理文件夹管理文件命名沿用标准分幅图幅号,具体内容及命名规则见表15。表15 管理文件内容及命名规则内 容命 名格 式标准分幅DOM图幅号(新)+DOMGEOTIFF (非压缩)国界图幅号(新)+GJE00省界图幅号(新)+SJE00地市界图幅号(新)+DSJE00县界图幅号(新)+XJE00图廓整饰图幅号(新)+ZSE00元文件图幅号(新)+DOMTXT9.3 县级辖区调查底图工程管理文件9.3.1 以完整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建立工程管理文件,管理辖区所涉及的全部标准分幅DOM。其命名沿用辖区全称。9.3.2 工程管理文件内容标准分幅DOM,在工程管理文件以“辖区全称+DOM”命名,标准分幅图幅接合表;矢量文件,按标准分幅比例尺标注新、旧两种图幅编号;县界。10 成果及要求10.1 成果包括控制点测量、航空摄影、空三加密、航空DEM/DOM生产、航天DOM生产等过程成果,以及调查底图成果、DEM成果、控制点成果等最终成果。10.1.1 过程成果a) 控制点测量过程成果内容见5.1.5。 b) 航空摄影过程成果内容见6.2.5、6.3.5、6.4.4、6.5.4。c) 空三加密及航空DEM/DOM生产过程成果内容见7.4。d) 航天DOM生产过程成果内容见8.4。10.1.2 最终成果a) 调查底图成果,包括标准分幅文件、县级辖区工程管理文件。b) DEM成果,包括标准分幅文件、县级辖区文件。c) 控制点成果见5.3,包括控制点库、控制点库矢量文件和控制点点位信息表。10.2 成果文件格式10.2.1 影像文件采用GEOTIFF(带TFW头文件)格式。10.2.2 坐标成果、中间数据等除采用特定格式外,还应采用纯文本文件格式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格式说明。10.2.3 矢量文件采用E00格式。10.2.4 元文件采用XLS文件格式,按2列存储。10.2.5 设计书、各种报告等文档采用Word格式。10.2.6 除原始观测手簿外,应提供电子文档。10.3 成果文件组织10.3.1 当影像数据量过大无法以单个文件存储时,可分成多个文件。10.3.2 成果文件的层次结构和命名,详见附录I。10.3.3 标准分幅调查底图成果文件,按县级辖区组织,并按不同比例尺分别组织。工程管理文件,按县级辖区组织。10.3.4 DEM成果和控制点成果以工作区为单元存储。10.3.5 过程成果文件按工作区及生产过程分目录存储。11 检查内容与错误分类11.1 航空摄影参照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试行)、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惯导与差分定位技术(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检查内容。11.1.1 检查内容a) 感光胶片航空摄影表16 感光胶片航摄成果检查内容一级检查内容二级检查内容数据 相机检定数据 底片压平检测资料 航摄设计数据 影像扫描数据 飞行质量 航向重叠、旁向重叠 绝对漏洞、相对漏洞、漏洞补摄 像片倾斜角 旋偏角 航迹 航线弯曲度 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 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 实际航摄像片数与计划航摄像片数之差 摄区、分区图廓覆盖保证底片 最大密度Dmax、最小密度Dmin、灰雾密度D0、影像反差D(仅对黑白底片) 底片/相片色调 冲洗质量 像点位移 底片框标其它 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 航空摄影设计书 飞行记录 像片索引图和结合图 航摄鉴定表 航摄底片冲洗记录 编号、注记、包装 自检报告b) 数字航空摄影表17 数字航空摄影成果检查内容一级检查内容二级检查内容数据 原始分辨率黑白、彩色影像 高分辨率彩色融合影像 飞行质量 航向重叠、旁向重叠 绝对漏洞、相对漏洞、漏洞补摄 像片倾斜角 旋偏角 航迹 航线弯曲度 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 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 实际航摄像片数与计划航摄像片数之差 摄区、分区图廓覆盖保证其它 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 航空摄影设计书 飞行记录 像片索引图和结合图 航摄鉴定表 数字航摄仪技术参数检定报告 附属仪器记录数据及相关数据处理成果 编号、注记、包装 自检报告c) GPS辅助航空摄影在表16或17的基础上增加下列一级检查内容和二级检查内容。表18 GPS辅助航空摄影成果检查内容一级检查内容二级检查内容数据 机载GPS观测数据 基站GPS观测数据 地标点GPS观测数据 检查点GPS观测数据 检查点坐标成果 基站、地标点、检查点、GPS摄站坐标成果其它 GPS辅助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 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 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技术设计书 航摄飞行GPS记录单 GPS辅助航空摄影空中测量技术总结 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技术总结 精度检测样区数据处理结果及精度检测报告d)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在16或17的基础上增加下列一级检查内容和二级检查内容。表19 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成果检查内容一级检查内容二级检查内容数据 基站联测原始数据 基站同步观测数据 机载IMU/DGPS记录数据其它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技术设计书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技术报告 航摄飞行IMU/DGPS记录报告 基站点位测量报告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总结 地面控制测量观测数据资料 精度检测样区精度检测报告11.1.2 错误分类a) 感光胶片航空摄影错误类型分为:级错误、级错误、级错误。详细见表20。表20 感光胶片航摄成果错误分类错误类别错误内容级错误 航摄设计不符合航摄合同的规定 航摄仪器未按规定检定或检定结果不符合要求 航摄底片未进行压平质量检测或检测方法、精度不符合要求 扫描分辨率不满足要求 影像光学框标不齐全或不清晰,无法继续作业 航摄绝对漏洞 影像普遍模糊不清,或底片密度和反差(D0、Dmax、Dmin、D)与设计要求不符 底片上有云影,或非终年积雪地区底片上有较大面积的积雪,云、雪下的耕地等主要地类无法判读 底片定影、水洗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影像褪色。发黄、药膜脱落、不利于资料的保存和使用 底片撕裂、折伤 飞行质量或影像质量中二级检查内容某项超限,无法使用级错误 旋偏角超过相应限差的1.5倍,但相片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未出现漏洞 当0.3D00.2、Dmax06或03D002、Dmax=1.71.9、D=1.31.4时,影像清晰度差,细小地物难以判读 底片划(擦)痕。普遍性的静电斑痕,沙点状药膜损伤、底片边缘裂口、折伤等 扫描造成的影像模糊、框标不清晰或不完整 注记、包装、整饰不符合要求,图、表编制填报有错误 飞行质量或影像质量中二级检查内容某项超限,对用户使用有重大影响级错误 有云或云影,或非终年积雪地区底片上有少量积雪,云、雪下耕地等主要地物的判读影响较小 不属于前两类错误的轻微的差、错、漏b) 数字航空摄影表21 数字航空摄影成果错误分类错误类别错误内容级 数字航摄技术设计不符合航摄合同规定 数字航摄仪器未按规定检定或检定结果不符合要求 航摄绝对漏洞 影像普遍模糊不清 影像上有云影,或非终年积雪地区底片上有较大面积的积雪,云、雪下的耕地等主要地类无法判读 飞行质量、影像质量、数据质量中的二级质量特性某项超限,无法使用级错误 旋偏角超过相应限差的1.5倍,但相片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未出现漏洞 注记、包装、整饰不符合要求,图、表编制填报有错误 原始记录数据部分丢失,但不影响后续成果的使用 飞行质量、影像质量、数据质量中的二级质量特性某项超限,对用户使用有重大影响级错误 有云或云影,或非终年积雪地区底片上有少量积雪,云、雪下耕地等主要地物的判读影响较小 不属于前两类错误的轻微的差、错、漏c) GPS辅助航空摄影在表20或表21中的基础上增添下列内容。表22 GPS辅助航空摄影成果错误分类错误类别错误内容级错误 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技术、GPS辅助航空摄影空中测量技术设计不符合航摄合同规定 所使用的附属GPS设备未按规定检定或检定的项目、精度不符合要求 验证精度达不到相应比例尺DOM制作要求 飞行质量、影像质量、数据质量中的二级检查内容某项超限,无法使用级错误 相关GPS记录表格填报有误 原始记录数据部分丢失,但不影响后续成果的使用 飞行质量、影像质量、数据质量中的二级检查内容某项超限,对用户使用有重大影响级错误不属于前两类错误的轻微的差、错、漏d)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在表20或表21中的基础上增添下列内容。表23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成果错误分类错误类别错误内容级错误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技术设计、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