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东亚.ppt_第1页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东亚.ppt_第2页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东亚.ppt_第3页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东亚.ppt_第4页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东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亚 一 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找出东亚所处的经度和纬度的范围 找出东亚地区濒临哪个大洋 背靠哪块大 一 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1 位置 东亚主要经纬度的范围 80 e 140 e 20 n 50 n 中国 蒙古 朝鲜 韩国 日本 北京 乌兰巴托 平壤 首尔 东京 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 一 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1 位置 临海国 内陆国 半岛国 岛国 2 范围 东亚经纬度的范围 80 e 140 e 20 n 50 n 中国 首都北京 蒙古 首都乌兰巴托 朝鲜 首都平壤 韩国 首都首尔 日本 首都东京 3 海岸线曲折 多半岛 朝鲜半岛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 和岛屿 日本四岛 台湾岛等 在 东亚的地形 图上 找出朝鲜半岛 东亚最大半岛 日本群岛 东亚最大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海南岛 日本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朝鲜海峡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 山地地形多种多样 东部沿海多平原 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 丘陵 二 地形 河流1 地形特征 在 东亚的地形 图上 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 对河流影响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 岛屿上河流短促 二 地形 河流 二 地形 河流1 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 山地地形多种多样 东部沿海多平原 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 丘陵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 东亚的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三 东亚的气候 成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 海陆热力差异大 蒙古 西伯利亚一带 寒冷干燥 西北风陆 海 强劲 东亚大部分 低温少雨 太平洋 印度洋 温暖湿润 偏南风海 陆 较弱 东部近海 高温多雨 1 东部沿海地区 季风气候显著 三 东亚的气候 成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 海陆热力差异大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干燥 受纬度位置影响 分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受海陆位置影响 分海洋性季风 日本 和大陆性季风 我国 朝鲜半岛有过渡性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哈尔滨 上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一月气温 以下 寒冷 以上 温暖 雨季 短长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日本北部 朝鲜 韩国北部 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 日本南部 九州 四国 本州南部 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 南地区为亚热带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 两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京 年较差大 降水季节变化大 年较差小 降水丰沛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京 温带季风气候 海洋性 大陆性 温带季风气候 北京 平壤 过渡性 受海陆位置影响 分海洋性季风 日本 和大陆性季风 我国 朝鲜半岛有过渡性 年较差小 降水丰沛 年较差大 降水季节变化大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哈尔滨 东京 比较哈尔滨与东京的气温降水特点 海洋性季风 大陆性季风 一月均温 以下年较差大 降水集中7 8月 一月均温 以下年较差较小 降水较均匀且量大 冬寒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 集中夏季大陆性更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西部内陆地区 中国西部和蒙古 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夏季风影响小 冬寒夏热年较差大 降水少 集中夏季 1 东部沿海地区 季风气候显著 四 人口和经济1 居民 1 人口数量及分布 总人口15亿多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主要分布在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 人种 黄种人为主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四分之一 东部沿海平原 3 民族 汉族 蒙古族 大和族 朝鲜族等 地区条件优越 人口稠密 农业 工业发达 地区条件较差 人口稀少 畜牧业为主 2 经济 东部沿海 西部内陆 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朝鲜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韩国 汽车 电子 服装等工业发达 蒙古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 现代工业发达中国 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差异 日本 4 一 位置范围1 位于30 n 45 n 东亚岛国 多优良港湾2 北方四岛 本州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3 日本东部濒临 洋 西北部隔 海与 及韩国相望 太平洋 太平 日本海 日本 俄罗斯 俄罗斯 中国 中国 朝鲜 朝鲜 太平洋 太平洋 日本海 日本海 俄罗斯 俄罗斯 中国 中国 朝鲜 朝鲜 横滨 神户 韩国 日本 二 自然地理特征 本州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太平洋 日本海 俄罗斯 中国 朝鲜 横滨 神户 富士山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 地震 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活跃 因此多火山 地震 1 多火山 地震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地壳运动 火山爆发 日本 多火山地震 2 地形 本州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太平洋 日本海 俄罗斯 中国 朝鲜 横滨 神户 日本地形以 和 为主 最高山是 山 山地 丘陵 富士 富士山 日本 关东平原 日本 3 气候 想一想 东京与北京在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 日本海 太平洋 气候 海洋性季风气候 梅雨 南北差异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 日本 亚洲气候图 三 发达的经济 1 世界经济大国经济特征 1 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 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 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农业 渔业现代化水平高 农业现代化特点 农业占比重小 农产品依赖进口 主要种植水稻 3 对外依赖性强 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 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发展外向型经济 进口 加工 出口 4 自然资源 森林 水力 渔业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 日本 2 原料来源 看一看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 3 工业的分布 横滨 濑户内海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 交通便利 利于进口原料 燃料 出口工业产品 名古屋 大阪 神户 北九州 东京 日本和中国的贸易 日本 中国 日本 4 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试根据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 有利条件 1 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海运便利 2 科技发达 3 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 国内矿产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途径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 进口原料 燃料 出口产品 开拓国际市场 原料来源 石油 西亚 东南亚 煤炭 中国 澳大利亚 铁矿 巴西 印度 澳大利亚 棉花 中国 美国 注意动向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 日本在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新动向 这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 美国 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原料 工业产品大量销往 国外 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神户 横滨 5 对外贸易发达 渔业发达 北海道渔场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 农业单产高 耕地少 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日本 6 渔业 农业 想一想 日本的农业有什么特点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贫乏 耕地面积少 地块小 农业普遍采用小型农机 分散经营 实行集约化生产 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热点问题 朝鲜半岛冲突和 朝核六方会谈 一 核能源 1 原料 铀分布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澳大利亚 南非 2 核能特点 优点 能量密集小 燃料运输量 地区适应性强 运输费用低 收益大 缺点 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技术要求高 3 核电站分布 世界 美国 核电量最大 法国 日本 俄罗斯 核电量比例最高中国 a 分布 东南沿海 原因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常规能源短缺 核电运输量小 地区适应性强 b 主要核电站 浙江秦山 广东大亚湾 江苏田湾 广东岭澳 二 核安全 核电站与环境 核动力是一种清洁能源核武器 核检查 例一 材料一 朝核问题始于 世纪 年代初 当时 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 怀疑朝鲜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 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 朝鲜方面则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 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2003年1月10日 朝鲜宣布退出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朝鲜半岛局势再度成为国际热点 材料二2003年8月27日至29日 中国 朝鲜 美国 韩国 日本 俄罗斯六国代表在北京就朝核问题举行了六方会谈 标志着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材料三2003年9月19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决议 督促朝鲜取消任何核武器计划 材料四 经过6天近百场的艰苦双边 多边磋商 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2月13日下午在北京成功闭幕 材料五 2003年10月25日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53周年 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 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 劳动新闻 25日刊登了题为 战斗友谊照青史 的评论文章 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期间和战后朝鲜恢复建设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材料六朝鲜半岛地图 1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 1 朝鲜半岛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且具有 的特点 2 该半岛城市 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海岸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温带季风气候 从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 地形以平源为主 水源充足 海岸线曲折 多港口 对外交通便利 开发历史悠久 3 图中a b c d e分别表示五个城市 朝鲜的首都是 字母 名称是 韩国的首都是 字母 名称是 1950年9月 美国纠集的所谓 联合国军 在登陆 即图中的字母处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签署 其位置在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