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三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20分)1. (12分) 古诗文名句填空。(1)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2)子夏曰:“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若夫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时值初夏,阿尔山市却于5月5日迎来一场大雪,早起的市民惊喜地看到了“_,_”的奇异景象。(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填写) (5)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校长在晨会上寄语全校学生:如要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更好地把握自己,就要有王安石登飞来峰时“_,_”的抱负和胸襟。 (6)来拜访爷爷的都是文化界的名人,他们谈孔子,论朱熹,真所谓“_,_”。(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句子填写) 2. (7分)名著阅读。(1)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向是( )A . 豹子头林冲,因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道,看守草料场,后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B . 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荒诞情景吗,揭露了几位庸医草菅人命的丑恶面目。C . 在笛福的笔下,鲁滨逊勇敢乐观,开拓进取。在孤岛上,他凭着辛勤的劳动,改变了荒岛的面貌。D . 格列佛乘坐“冒险号”第三次远航,先后到过“飞岛国”和“慧骃国”。这两个地方很多东西新鲜而又荒唐,让人出乎意料,耳目一新。(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西游记中有诗云:“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请概述与此相关的情节。三国演义中马谡失守街亭,让人嗟叹。请简述相关情节。3. (1分)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一)什么是感动?有人这样说,当你夜晚在灯下苦读时,母亲的一杯热牛奶是感动;当你心中寂寞无助时,朋友的探视、问候是感动;当你漂泊而归,站台前家人那痴痴等待的身影是感动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就这样被你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二)升入初中半年了,有些人、事或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留在记忆里的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作文纸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班级的班名或师生姓名。二、 选择 (共1题;共2分)4.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断章取义(篇章)寻章摘句(搜寻)太盛则矫(做作)B . 不言而喻(比喻)吹毛求疵(毛病)怡情傅彩(增添)C . 心无旁骛(追求)务于精熟(致力)百行业为先(德行)D . 格物致知(推究)强聒不舍(啰嗦)以经验范之(衡量)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5.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o ro(_)。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 d(_)职业之神圣。 (3)我们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务必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ng d y zhng(_)的局面。 (4)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n shn d g(_)。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8分)6. (8分)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不知其旨也_不知其善也_然后能自反也_男有分_女有归_货恶其弃于地也_力恶真不出于身也_故外户而不闭_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5分)7. (50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春暖花开邸玉超我非常喜欢春暖花开这个词。词汇的温度不可预报,但可以感知,可以体会。对于走过漫长冬季的北方人来说,感受这样的词一定是特别温暖而欢欣如同与久别的亲人相拥那一刻的美好。古代文人心思细腻如陶泥,可以拿捏任何无以名状的事物,因此对春天的感受要比一般人更细致入微。唐代诗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新一年的晨曦微现,普通人还没有感觉到春光的来临,而史青眼里的梅已经蓓蕾初绽了。这首诗虽是应诏之作,却也写得俊逸纯真。古人比我们生活简单,时间宽裕,性子就比较慢,想事情会更细致,做事情也会更执着。其实,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看一看花是怎样开的、天气是怎样暖的。与史青家的后园不同,我老家的后园子没有梅,但有一株杏,还有一株桃。梅属于贵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从古到今普通百姓爱戴的大都是杏桃之类,因为这类仁果可以充饥饱口福。口腹不饱何以饱眼福?在古人写春的诗中,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异乎寻常地简单,朴素真切的感悟。花开花落中,蕴藏着淡淡哀伤和悠远的哲思。我喜欢这首诗的另一个好笑的因由是,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落花留给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间,至少没有像史青那样直接咏梅我不喜欢梅,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春分过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走出梦境,先醒的是耳朵,睡眼蒙眬中,满耳是鸟儿的欢鸣。那鸟啼也不是冬天麻雀的单调叽喳,而是戴胜、黄喉、红胁蓝尾鸲的婉转悠扬。睁开双眼,灿烂的阳光射过玻璃窗,好像太阳雨落在脸上,暖融融麻酥酥的。而几天前的一场细雨,润绿了后园子的杏树枝,淋透了墙角的桃树干。这个早晨,杏花率先开了。深红、浅红、粉红、粉白,一树云霞,满园生辉。杏花开时,绿叶尚未被春风的剪刀裁出; 而桃花绽放之时,桃叶已经舒展成绿箭,在绿叶的衬托下,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杏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原来杏花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低,早春的温度已满足了她生长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渐膨大而开放。但此时的天气对于叶芽来说,还稍显凉意,因此她仍然蛰伏着,待气温逐渐升高,她才肯萌发。桃花的花芽、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相差无几,春风拂过,花和叶就会几乎同时与我们会面。神奇的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一再提醒我们人应当谦逊。我现在生活的远郊有杏花山、梨花沟,那里漫山遍野,千树万树,繁花如海,蝶飞蜂舞。朋友邀我郊游赏花,我每每婉拒。我不喜欢这样的宏大与张扬,包括花,也包括人。我念念不忘后园子那一株杏,那一株桃,她们甘于寂寞,自我绽放,馨香如故,唐朝这样,宋朝这样,如今依然是这样。我还知道,亿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也是这样灿烂而又无人问津地绽放的。 由此说来,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我们是多情的,有时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不是吗?春暖花开是有关季节的词汇,更是有关生命的词汇。23年前的春天,海子走了。每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都隐隐作痛。他向往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同时喜欢行走在人群的边缘,保持一颗独立而圣洁的心。“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向往宁静与美好的诗人毅然决然地把自己永远留在了寂寞的春天里,而我们依然在明媚的春光中幸福着,想想挺惭愧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珍惜春光,珍视自然,珍爱生命。选自2012年4月20日辽宁日报(1)文章以“春暖花开”为题有何妙处?(2)文章以“春暖花开”为题有何妙处?(3)第段写道“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猜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第段写道“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猜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品读第段画线句子,完成下面题目。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点评。作者为什么认为“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6)品读第段画线句子,完成下面题目。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点评。作者为什么认为“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7)品读第段画线句子,思考: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为什么我们还对它“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8)品读第段画线句子,思考: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为什么我们还对它“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9)本文引用(化用)了许多诗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表现力。(10)本文引用(化用)了许多诗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表现力。8.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石碾磨痕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纯。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灿的小米。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1)从全文看,石碾有哪些特征?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内涵。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3)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5)近几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非常迅速,许多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合本文,请从“留住乡愁”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皇甫冉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 , 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 , 何时泛碗花。【注释】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首诗的作者皇甫冉是好友。菉:草名。王孙草:代指茶叶。(1)诗中哪些词语突出了采茶生活的危险和辛苦? (2)“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这两句诗妙趣横生,请作赏析。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0.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帝大骇,以问准。因请帝幸澶州。曰:“若大驾亲征,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我得胜算矣。”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今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河北罢兵,准之力也。(选自宋史寇准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冬/是鱼之乐也B . 出奇以挠其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 . 坚守以老其师/其两膝相比者D . 乃引去/乃记之而去(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帝 尽 以 军 事 委 准 准 承 制 专 决 号 今 明 肃 士 卒 喜 悦(3)结合选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认为“河北罢兵”是准的功劳。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任务。“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当下网络热议的话题,许多即将升入初中的学弟学妹听说后,感到紧张担忧。请你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学习体会写一篇小作文,向他们介绍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3)字数在150200之间。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新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