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课件.ppt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课件.ppt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课件.ppt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课件.ppt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强国之路 温故知新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位于今天哪个省份 距今约多少年 2 请对应说出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活的大河流域 房屋样式3 人文初祖 指谁 海外华人都自豪称自己为什么 4 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朝代5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你知道战国七雄的大致方位吗 6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支持谁开始变法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元谋人 云南省 距今约170万年 长江流域 干栏式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 黄帝 炎黄子孙 齐 东 楚 南 秦 西 燕 北 赵魏韩 到中央 商鞅变法 司母戊鼎 商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强国之路 一 何谓改革 改革 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强国之路 一 何谓改革 二 为何我们要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改革 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 适时进行改革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 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 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 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强国之路 一 何谓改革 二 为何我们要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三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划分 按其改革的性质来划分 1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有 中国古代史上的商鞅变法等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等世界史上的大化改新等2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 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等世界史上的明治维新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等3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有 中国的改革开放俄国的新经济政策 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以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东欧改革 按其改革的结果来划分 一类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并取得成效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等 一类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取得成功的 中国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等 一类可归为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 中国的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的匈牙利改革等 一 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取得成功的代表改革 中国商鞅变法 日本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2 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3 建立县制 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加强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1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以才选官 2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1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2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 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 努力发展教育 1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 2 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而且日本强大起来以后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 解放 农奴 农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 赎买份地 农奴在获得 解放 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 但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 学习中国隋唐制度 学习西方 比一比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相同点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 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转折点 不彻底性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时间 都在19世纪60年代不同点 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前遭受到了外来的侵略而俄国没有 练一练 1 公元646年 日本孝德天皇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实施 大化改新 然而 19世纪60代 新成立的日本明治政府却把学习的目标确定 a 韩国b 西方c 中国d 印度 2007年宿迁市中考第11题 2 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君虽死 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 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d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b c 3 史学界普遍认为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 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 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c 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 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2006年河南省中考第15题 4 改革是兴利除弊 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推动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改革是 a 大化改新b 农奴制改革c 明治维新d 倒幕运动 2007年泰州市中考第17题 c c 二 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并取得成效的代表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1年 1933年 1 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城市改革 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3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广东的深圳 珠海 汕头和福建的厦门4 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开放格局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 中心措施 国家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2 特点 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 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3 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 窗口 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 积极作用 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巩固与发展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权力得到加强2 局限性 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总结 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共同点 1 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 摆脱较为困难的局面2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 练一练 1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 对工业的调整c 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007年扬州中考第15题 b 2 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的事件是 2007年南京市中考第44题 a 罗斯福新政b 赫鲁晓夫改革c 匈牙利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3 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2007年泰州市中考第13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a 土地改革完成b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 大跃进运动开展 c a 三 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代表改革 中国的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的匈牙利改革等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社会主义性质 富国强兵 维护清政府统治 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摆脱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技术力量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虽然最终在顽固派的阻挠下失败 但是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 解放 作用 具有爱国 进步的意义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党制变多党制 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民族分离倾向严重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的过程 解体的直接原因 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好转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但到80年代 匈牙利又面临了新的经济困难 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始于1861年 自此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走过了自强 变法 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 再到观念层面 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 1 作者认为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走过了自强 变法 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请分别说明其中自强 变法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 试比较一下自强与变法之间的异同点 自强 洋务运动 变法 戊戌变法 相同点 背景 民族危机严重 学习对象 都向西方学习 作用 虽然都失败了 但对历史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 目的 前者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后者是要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 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 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 内容 前者学技术 后者学制度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思考 总结 如何评价一场改革 一场改革成功与否 不要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发挥 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历史符合发展趋势 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或变法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牛刀小试 1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 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b 创办洋务企业的官员贪污腐败c 西方列强的阻挠和压制d 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 a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和苏共 二十大 的推动b 各国国内人民的要求c 各国经济发展困难重重d 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了许多恶果 d d 3 下列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商鞅变法 改革开放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a b c d d 4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社会主义彻底失败 西方国家不会放弃 和平演变 战略 苏联模式失败a b c d d 5 2007年扬州市历史中考第28题材料一 前期 以 自强 为口号 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 又以 求富 为口号 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材料二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 文明开化 努力发展教育 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中日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 这两个事件各具有怎样的性质 3 根据材料分析 这两个事件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何不同 材料一 中国的洋务运动 材料二 日本的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明治维新不仅学技术 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结果 洋务运动失败了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成功了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成为亚洲强国 6 阅读下列材料 2006年南京市历史中考第22题 材料一 1921年6月 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 哈默 克服种种困难 来到了苏俄 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 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 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 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列宁说 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 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 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 现代卷 材料二 经济大危机下 千百万人只因象畜牲那样生活 才免于死亡 千百万人只因象畜生那样生活 才免于死亡 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 蒲公英 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 野葱 勿忘我草 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 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 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 就上去同野狗争夺 威廉 曼彻斯特 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 他 罗斯福 在接受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提名的演说中说 我向你们保证 我对自己立下誓言 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从此 新政 就成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标志 吴于廑 齐世荣 世界史 现代史 上卷 结合所学知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所提到的 新经济政策 何时开始实施 分 2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 3 材料二所描述的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一个国家 分 4 材料三中罗斯福提及的 新政 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分 5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1分 1921年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美国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或者颁布 国家工业复兴法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 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 同一时期 同一种社会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