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修改.doc_第1页
中考说明修改.doc_第2页
中考说明修改.doc_第3页
中考说明修改.doc_第4页
中考说明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2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第3题图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7)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8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9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靠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10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13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是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有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1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由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3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放樟脑丸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4早晨,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凝华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组别1234水的沸点/98.298.998.598.6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7淮安2010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 形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8今年“5.18”海交会上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2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早晨,麦田里白雪消融 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 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4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5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7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8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 (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吸收/放出)热量。9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_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_,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第四章 A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楼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 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 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4照相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镜头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一样的5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7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现在的中学生患近视眼的很多,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9学习光学知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第9题图)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2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3照相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镜头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一样的6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8图7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cmh平面镜屏幕投影片凸透镜图79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移动。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2小星一家开车去旅游,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汽车为参照物,小星是运动的B,以路旁建筑物为参照物,小星是运动的C.汽车紧急刹车时,小星一定向后倾D.汽车行驶过程中使用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3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7京沪高铁已于2011年5月11日投入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营,并将于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已知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全长约1320千米,若列车以300km/h的平均速度从北京驶往上海,则只需 h即可到达。1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4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骆马湖游玩,在途经环湖大道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