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三篇).docx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三篇).docx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三篇).docx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三篇).docx_第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三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三篇)目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达标试卷及答案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达标试题及答案三- 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一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so zi x han tu j q zi yu yn qin bi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捡(_) 喂(_) 衰(_) 删(_) 礁(_)俭(_) 偎(_) 哀(_) 珊(_) 瞧(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_)(_)效颦 螳臂(_)车 家(_)户晓 专心(_)(_) (_)(_)失措 滥竽(_)数 完(_)归 赵 (_)(_)交加 不(_)为(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居然仍然果然1他虽然有病,但(_)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2今天早上还阳光明媚,下午(_)下起了倾盆大雨。3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暑假去游一趟,(_)名不虚传。只有才只要就4(_)不来台风,妈妈(_)可以收几大箩桂花。5桂花树开花时,(_)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_)能看到那些小花。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1、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2、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改为陈述句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4、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转述句) 5、我经常见到这位送报纸的老爷爷。(改变句子顺序,但意思不变) 6、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声非常大。(改成夸张句)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登 山下午两点钟,登山活动开始了。我来到山脚下,向上张望,只见玉峰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想征服我?”我想:我一定要到达目的地。于是我迅速向上走去,只见青青的草晃(hung hung)动着叶子在和我们招手,还有些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小朋友,快往上爬吧。”没有多少时间,我们到了半山腰的柑桔林。柑桔已经成熟了,有的就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藏在绿叶后面;有的像一群小孩子在捉迷藏(cng zng);有的像一个个小胖子正望着我们傻笑,柑桔树上,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如果躺在地上,一张口便会咬到。不一会儿,我们到了山顶上。大家热烈地欢呼着:“到了,到了。”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下俯视,真是一片美景:一条柏(bi b)油公路穿过全城;一条大沟把城分成两半。在山脚,千里长江如一条玉带似地向东飘去。那飞庙和参天古树,这会儿看来像点缀(zhu chu)盆景的工艺品。登山活动真有意思啊。1按要求填空(1)“张”字共有_画,第三笔的笔画名称叫做_。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部,它的音序字母是_。(2)短文中的“张望”是属()解释;“张口”是属()解释。A开 B扩大 C看D表示数量2用“”号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在短文中找出跟“看”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横线上。_4短文中的“目的地”是指( )A玉峰山B玉峰山山顶C柑桔园5“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也想征服我?”这句话的意思是()。A我们年纪小,害怕难走的山路。B你们年纪这么小,别想爬上山顶。C你们年纪虽小,要爬上山顶并不难。6“千里长江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飘去。”这句话是属()。A拟人句B比喻句C夸张句7本文通过登玉峰山过程中所见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_的思想感情。七、习作。(20分)题目:我得到了_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教训、启示、温暖、幸福把题目补充完整。2、通过一件事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3、书写工整,方面整洁,写400500字。_参考答案:一 嫂子稀罕托举妻子游泳前辈二 捡起; 喂食; 衰老; 删除; 礁石; 节俭; 依偎; 悲哀; 珊瑚; 瞧见; 三 东 施 当 喻 致 志 惊 慌 充 璧 风 雨 以 然 四 仍然 居然 果然 只要 就 只有 才 五 1、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不得不感到无限的敬佩。 2、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没有不失败的。 3、白杨树排列两旁。 4、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5、这位送报纸的老爷爷我经常见到。 6、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六 1(1)七 竖折折钩 弓 Z(2)C A2hung cng zhu3张望 俯视 望4B5B6B7本文通过登玉峰山过程中所见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6 / 16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达标试卷及答案二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fn f zhn x n din gun jn xi tio(_) (_) (_) (_) (_)qn l i m din l y ln qn m(_) (_) (_) (_) (_)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睑(_) 砸(_) 享(_) 陪(_) 哟(_)俭(_) 咂(_) 亨(_) 部(_) 约(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风尘(_)(_) (_)(_)有礼 忠心(_)(_) 倾(_)大(_) (_)水(_)接 (_)不转(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既然 就 无论 还是 都 1(_)春夏秋冬,(_)严寒酷暑,这里(_)四季如春,景色怡人。2你(_)知道这样做不对,(_)应该马止改正。3(_)他不注意口腔卫生,(_)经常牙疼。4(_)有再多的理由,(_)不应该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桂花开时很香。(改成夸张句)_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运用该句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_3.海力布把听来的消息原原本本告诉了乡亲们。(改为双重否定句)_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_5.根据“漂亮”的不同含义写句子。A出色:_B好看,美观: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为了思考。”“为了思考?”“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像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 比尔盖茨坚定地说。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1)形容名气很大。(_)(2)跟大家不一样。(_)(3)一千篇文章都一样,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_)2请你说说“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_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_4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天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写一写_七、习作。(20分)题目:我得到了_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教训、启示、温暖、幸福把题目补充完整。2、通过一件事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3、书写工整,方面整洁,写400500字。_参考答案:一 吩咐 珍惜 宫殿 冠军 协调 侵略 爱慕 典礼 议论 亲密 二 眼睑 砸车 享受 失陪 啊哟 勤俭 咂嘴 大亨 部首 大约 三 仆 仆 彬 彬 耿 耿 盆 雨 天 相 目 睛 四 1无论 还是 都 2. 既然 就 3. 因为 所以 4. 即使 也 五 桂花开时香飘十里。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 海力布不得不把听来的消息原原本本告诉了乡亲们。 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怎么会关闭呢? 你在这场比赛中嬴得漂亮! 这件衣服真漂亮! 六 1 大名鼎鼎 与众不同 千篇一律 2解释说明3比尔盖茨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过他当时的年龄。4从小要立下远大志向,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5我的志向是长大后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11 / 16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达标试题及答案三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sng sh xi zhi ling shi min qing sh jn(_) (_) (_) (_) (_)zh lio lng lng hu bng xi ling nio w(_) (_) (_) (_) (_)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泳(_)谎(_)悔(_)郎(_)既(_)咏(_)慌(_)梅(_)朗(_)即(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_)璧归(_) 难以(_)(_) 攻(_)(_)克同心(_)(_) (_)调(_)序 (_)所(_)然学校诗词大会的冠军被二年级的学生夺得,真是(_)!2.东西(_),没有一丝损坏,你还有什么可说的?3.在阅览室里面保持安静是(_)的事。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不是而是 尽管还是 如果就 即使仍然 只有才 只要就 1. (_)噪音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_)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2.(_)装上“吃音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_)只剩下12分贝了。3.它们在树上做窝、生活,(_)树被风刮得太厉害,(_)到地上来。4.“夹丝玻璃”(_)被打碎了,碎片(_)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 5.鲸生活在海洋里,虽然体形像鱼,可它(_)鱼类,(_)哺乳动物。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被”字句)_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_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蛛网奥秘新探天生蜘蛛是人间的一幸。要是没有那么多的蜘蛛,蚊、蝇及一些令人烦恼的虫子将会异常猖撅。据估计,英国的蜘蛛一年之中消灭的昆虫,总重量要大于全体英国人的体重。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七大洲均有分布。大多数的蜘蛛以网立世,凭勤劳和猎技度日。蛛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似笼、似棚、似钟、似吊床的都有;有圆形的网,也有矩形的和三角形的网。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在蜘蛛体内呈液体状,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最细的蛛丝只有1l000000英寸粗,然而它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般柔弱,和蛛丝同样粗细的钢丝远没有蛛丝结实。蛛网是一种奇妙的天然艺术结晶,不少研究人员都企望着能透过那晶莹的蛛丝看到一些新的科学奇观。如今,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蛛网研究上又有了突破。圆蛛是常见的一种蜘蛛,它常在园子里、树木间结网。这种蛛网由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即干丝和湿丝。网的外沿牵引线和放射状的半径线是干丝,它们基本上不具粘性,只是组成一个大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牵引线很粗,可称为主导索。在这个骨架上的那一圈一周的螺旋线是湿丝,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粘滞性,而且也极富弹性,这是一种真正的猎网。蛛网正中心的那一小块地方不具粘滞性,那是蜘蛛休息的地方。干丝弹性不大,经过拉长,长度增加约20时,它就会断裂。湿丝则大不一样,长度增加三倍,它仍然可以弹回,恢复原状。因此,落网的蚊蝇之类是很难破网而逃的。湿丝为什么具有那么好的弹性呢?科学家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蜘蛛的湿丝并不是单丝。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粘液体,它的成分80是水,其余为氨基酸、油类、盐的混合物。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当蛛网上的猎物挣扎时,那一卷卷丝线随之松开伸直,这就大大增加了丝线的长度。当猎物被网征服以后,蛛丝仍会弹回,又成了线圈。具有独特构造的蛛丝,堪称是一种精巧绝伦的弹簧。可以预料,这一蛛网奥秘的新发现,将会给仿生学带来贡献。1为什么说“天生蜘蛛是人间的一幸”? _2介绍对蛛网奥秘新的探索,为什么要以圆珠为例呢?_3蛛网是由_和_这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的,它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